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长期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且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甚至滞后于包括广西、内蒙古及西南和西北的大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这种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 ,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固化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 ;而且还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另一方面 ,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扩大的差距不仅不利于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缩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反而还会使“知识差距”扩大 ,国际竞争力下降。本文认为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必须切实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实际上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地区中的特殊重要性 ,可以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因素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应坚持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主体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拉大。西部迫切要求改变这种局面。作为秘书这一特殊的职业阶层,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必须要进行转变。秘书应解放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尤来已久,在新的世纪里,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是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举措。首先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旅游四个方面分析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情况,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继而从西部自身特点、国内发展、国际形势三个方面分析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的必要性。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要从提升西部地区产业对外合作水平、推进西部城市群与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等重点方向展开。具体开放路径包括厘清西部各地区功能定位、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内陆+沿边多层次开放、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扩展区际互动合作等。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从财政政策角度研究、探讨财政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难点及着力点,并据此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资源、环境、文化、观念、人才等方面的开发.因此,以转变观念推动开发;以深化改革促进开发;以全面开放扩大开发;以优化人才环境支撑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保障开发;以东部发展经验为借鉴加快开发;以东西互动推进开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开发等思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西部大开发中强化环境与资源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基础上,针对西部环境资源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强化西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族因素是西部地区的特殊"区情",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绝好契机。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实现自主发展,才能实现本地区的自治和真正繁荣发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民族自治地方实现自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道路、途径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立足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但是变化并不等于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九年以来取得了成就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何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便是诸多问题之一。本文从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涵盖的基本内容入手,结合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带来的冲击深入分析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寻求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途径,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增强全民的绿色教育意识.本文以全国生态环境最敏感和脆弱的四川民族地区为研究重点,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绿色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民族绿色教育观念,构建民族地区双语绿色学校,开展绿色教育课程设置及活动,以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山川秀美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关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存在,规定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才展开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画卷。人与人的关系关乎社会秩序,它探究如何以合理的组织形式实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维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虽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它们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和各自适用范围。然而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权被人与人关系所剥夺,认为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生了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这种殖民化的后果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被遮蔽,生态危机则是这种殖民化的逻辑后果。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然系统是内含着人、社会、自然的总体性系统,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当代转换就是从人类中心向这一总体性系统的转换。传统的即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具有诸多缺陷,是造成当代发展危机的根本原因。扬弃传统的价值取向,建立新的人类—自然系统发展价值观,是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新的发展价值观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3.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部大开发中,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开发的方向、思路、质量和速度。然而,西部地区一些人的价值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应当破除旧的价值观念,逐步树立起开拓创新、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生态价值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得以尽快地发展 ;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 ,以改革促发展 :必须提高开放的程度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以大开发促大发展 ;必须给予政策和物质支持 ,增强发展的后劲 ;必须办好民族教育 ,夯实发展基础 ;必须用好自治制度 ,拓宽发展的路子 ;必须搞好民族团结 ,聚合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能动作用 ,实现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和谐发展 ,进而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人力资本与企业网络能力关系的理论假设和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人力资本与企业网络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网络柔性决策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管理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网络协控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专业型人力资本对企业网络营运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要使西部大开发达到起点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目标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认,中国历史上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的政治基于它对人性的完满和本善的预设,而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应以对人性善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