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领导文萃》2013,(19):132-137
吹风李克强: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南风窗》)  相似文献   

2.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27):M0001-M0001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张合林 《决策探索》2004,(11):12-13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河南投资的影响。针对200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部分领域投资过热现象,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中央认为,我国经济处于非常关键时期,为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研视点     
《咨询与决策》2014,(7):77-77
李克强布局经济“下半场”:确保完成主要目标任务 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当天,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必须保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并围绕着这一目标做出两方面部署:在存量上,国务院在督查上半年各项政策是否落到实处的同时,还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策不“打水漂”;在增量上,国务院下半年将继续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5.
资讯     
吹风李克强:要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经济普查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经济普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客观情况,为  相似文献   

6.
高远至 《决策探索》2013,(19):38-39
从“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到“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坚持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力是改革攻坚,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来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勾勒了中央经济工作新思路的轮廓,而连续出台的政策措施和一系列重大部署,则是这一新思路的注脚,使其更加显性化和明晰化。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经济学”成为一个热词以来,不出台刺激政策、去杠杆化等成为政策共识。但也有一些人矫枉过正。片面地认为不出台刺激政策就是不要大规模投资,甚至谈“投资”色变。事实上,消费和投资并非对立关系。不是投资不好,而是不审慎投资不好,浪费投资不好。随着“新四万亿”投资计划陆续实施,中国经济将步入稳中有进、稳中转型的新周期。  相似文献   

8.
吹风     
《领导文萃》2009,(5):6-7
李克强:要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经济普查成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经济普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客观情况,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科学发展做好统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决策与信息》2005,(1):6-7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中央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温家宝总理称之为“点刹”,从而基本实现了“熨平经济波动,防止大起大落”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实际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就走过了由相对低迷到稳定高速增长的拐点。随着国民经济形成自主增长机制,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议题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信息,2005年宏观调控应以中性、稳健为主调,不宜“下猛药”,政策信号既不导向紧缩也不导向扩张,针对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出台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会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学会的李稻葵、宋国青、赵晋平、刘胜军、柴强、刘迎秋等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金融、外贸、体制改革、房地产、民营经济等谈了看法。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宏观调控继续创新,改革红利不断显现,但也要充分估计存在的困难、风险和下行压力。李克强与他们深入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2.
徐浩程 《决策》2011,(5):28-29
武汉、沈阳、南京、西安等城市是在跳出城市大起大落发展的怪圈,抑或只是进入了一个“政策兴奋期”?  相似文献   

13.
时事政策     
巴克莱资本预计,未来三年里,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速会降至3%。但在那之后,中国经济应能迅速反弹。要让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之路,即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6%-8名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李克强经济学恰是中国所需要的。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县级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推进微观发展的结合部,既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地方发展的组织者。当前,国家正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把紧土地和信贷“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此,我们能否正确理解、顺应要求,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结合东台实际,我认为,顺应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应该把握好四个方面问题。一、响应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加快集约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这次宏观调控的焦点。在地根不断收紧的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土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按照这次宏观调控的土…  相似文献   

15.
吹风     
正李克强:发展是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第一要务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发展是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是第一要务。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积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众智、聚众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  相似文献   

16.
8月份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处境越来越微妙要不“功亏一篑”,要不就会引发经济萧条。温家宝总理8月初指出,目前宏观调控还处在关键阶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煤电油运供求仍然紧张,造成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没有消除。与此同时,美联储又两次调高美元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加息呼声又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  相似文献   

17.
<正> 经济学家在分析今年中国改革时,概括为: “四度”——广度、深度、力度、难度。广度: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投资改革、企业改革、住房改革、所有制改革、物价改革等多项改革一并推出,配套进行;深度:进行宏观调控领域里的深层次改革,建立起全新的经济体制;力度:来势迅猛,有的不用试点,一步到位;难度:对改革的难度应有充足的考虑。 “三条主线”:一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二是建立起宏观调控体系框架。今年起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框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总理的“强式”语言的背后,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在困难甚至是困境之中锤炼出的信心。今年的经济工作仍然不轻松,是“高难动作”。然而,一句“遇万难、须放胆”。一句“不患有难、但患无备”,则把坚定信心充分展示出来。而对于“心头之痛”,政府一定要解决要实干,一句铿锵有力的“新话”就是,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相似文献   

19.
财政宏观调控是“中性”的.即总是使经济增长“拉向”正常增长的状态;财政宏观调控又是稳健的,因为它的目标始终是指向经济稳定增长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轻税政策。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和“创业、创新”紧密相连。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社会支持参与创新创业吹响了进军号角。中央希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意味着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