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领导文萃》2014,(21):54-56
正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闪电战,苏军仓促应战,接连丧师失地。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德军围歼,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在统帅部作战会议上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后撤到第聂伯河东岸。斯大林坚持要在基辅与德军决一死战,结果与朱可夫发生激烈争吵。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得罪他的下场,不是被拉出去枪毙,就是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劳改营。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在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南方苏军遭到德军的“合围”。本来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是,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痛骂朱可夫“胡说八道”,一怒之下,他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到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上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往往能让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自己的意见。每次“闲聊”时,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说些…  相似文献   

3.
徐焰  丁明 《领导文萃》2010,(10):71-73
<正>火线解职,火线复出1941年5月,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机敏的朱可夫遂于5月15日向莫斯科提议先发制人,可斯大林没有接受。6月22日,德军发起闪击战,缺乏准备的苏军自然是一片混乱。战后第6天,斯大林到作战室视察,总参谋长朱可夫居然毫不  相似文献   

4.
朱可夫雕像     
一我看到的第一座朱可夫青铜雕像,是在莫斯科红场北端出口处外面,基座很高,朱可夫骑在马上,面对着他的俄罗斯祖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一批世界级名将,朱可夫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漫漫百年,将帅如林,朱可夫的非凡军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3时,希特勒发动了全面侵苏战争。至于后来苏方宣布是4时(还有4时30分5时的说法等)则不知何故。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讲得很清楚,他和铁木辛哥在一起,3时7分第一次接到黑海舰队司令某海军上将关于大量敌机袭来的报告,3时30分后,各大城市被炸的报告不断飞来,这以后朱可夫叫醒了斯大林,斯大林通知  相似文献   

6.
李明美 《领导文萃》2011,(14):48-51
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起进攻时,苏军措手不及。虽然苏军的装备在数量上占优,但一上战场,苏军竟然一触即溃.德军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歼灭了100万、俘虏了200万苏军,势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  相似文献   

7.
最短的战书     
《领导文萃》2006,(11):74-74
1944年12月,美军和德军为抢先占领一处交通要道,展开了一场行军比赛。结果美军101空降师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该交通要道。德军见美军已经占领了目的地,便以优势兵力团团包围该地,并派人送信给美军指挥官。要求占领交通要道的美军立即缴械投降。指挥美军101空降师完成此次行动的麦克奥利将军对德军的嚣张气焰十分愤慨,他当即就给德军指挥官回了一份战书,内容只有一个词“:见鬼!”德军指挥官接到这份文书后恼羞成怒,立即命令部队发动进攻。而美军101空降师全体官兵在麦克奥利将军的带领下,同仇敌忾,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打退了德军的数十次疯狂进…  相似文献   

8.
1974年7月18日,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家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78岁。这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屡建奇勋的将领,葬礼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甚至连军方代表也没有到场。回忆起入殡的场面,朱可夫的最后一位主治医生格奥尔基·阿列克谢耶夫不胜感慨。他说:“那些人不去也好,他  相似文献   

9.
请停止枪声     
程刚 《领导文萃》2009,(19):62-62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在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孩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  相似文献   

10.
一位精明强干、善于夺占先机的方面军指挥员1941年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前发出预言:“踢开破旧的门板,整个房屋就会轰然倒塌”。的确,由于对现代战争缺乏深刻认识和思想准备带来的指导失误,也由于大量富有才干的指挥员被从军队清除,战争初期,苏军部队整师、整军、整个集团军甚至整个方面军陷入德军高速突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合围。相当一部分苏军高级将领对德军的“闪击作战”极不适应,首先进入战争的西部边境各军区各部队普遍损失严重。这些部队的指挥员有的被俘虏,有的被撤职,有的被枪决。但苏联并不是希特勒想象的“破旧的门板”,可以被随意一…  相似文献   

11.
胜利的姿态     
1941年11月,苏联女游击队员卓娅在执行任务时被德军311步兵团俘虏,遭受残酷迫害后壮烈牺牲。当时的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闻讯后,当即向全军发布通告:从即日起,我苏联红军各兵种各集团军各部队,绝不接受德军第311机械化步兵团  相似文献   

12.
海茵兹·古德里安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不像在西方那样家喻户晓。他不仅频频出现在丘吉尔、戴高乐、甘末林、朱可夫、布琼尼、巴格拉米扬、什捷缅科等战后  相似文献   

13.
李宗陶 《领导文萃》2010,(11):71-74
自1956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发起猛烈抨击后,他的政治对手托洛茨基,他的亲密战友米高扬、莫洛托夫、朱可夫,他女儿斯维特兰娜……写出了各自的回忆录;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举着放大镜在史料中搜寻:各种小道消息、民间传说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1日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1974)诞辰101周年纪念日。他的一位同时代人在谈到他时曾经说过:“能在最最不利的条件下创造出辉煌战绩的人,无疑要比在温室一样优越的条件下顺利工作的人更加富有才干。”  相似文献   

15.
伟达 《领导文萃》2013,(21):99-99
二战时,卡特在英美盟军中当军官,负责审讯敌军俘虏。一天,他见士兵押来一个消瘦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那是德国知名潜艇专家雷恩。很快,卡特接到上级命令:雷恩曾参与德军最新潜艇的设计制造,掌握着绝密的潜艇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有着数百万大军的苏联何以在苏德战争初期屡战屡败,让德军一直冲到莫斯科城下? 不久前,在《军事史林》杂志2002年第8期上读到一篇名为《浅析苏军大溃败的原因》的文章。文章作者  相似文献   

17.
陈璠 《领导文萃》2012,(6):46-50
主观麻痹铸大错"巴巴罗萨"是阴谋不假,但其袭击能够成功,与其说是德军做得好,还不如说是苏军的麻痹帮了德国人的忙。战前,苏德双方不止一次地收到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和  相似文献   

18.
朱可夫善于用兵,更善于用将,他对士兵关怀备至,对军官则十分严格。在关键的时候对不能担负起责任的将领,他绝不手软地进行斥责与撤换。这种“宽猛互济”、“一张一弛”的带兵统将之道,在战争环境中发挥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运宝 《决策》2012,(5):18-21
省会城市党委换届全部完成,有哪些人进入到领导班子中?统计发现,在年龄上"50后"与"60后"是主体,"70后"才露尖尖角。在地域来源上,山东和江苏是人数最多的两省,被媒体称为"鲁班"、"苏军"。  相似文献   

20.
1945年4月26日,在离瑞士边境不远的一个名叫东加的地方,德军的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被著名的意大利第52加里巴尔金纵队的游击队员们拦截了下来。德军行列里还有几辆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