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语言学对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探讨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社会语言学的巨大影响和启示作用.社会语言学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这种研究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通过文化和语篇进行教学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始终如一的目的。由于交际实质上是跨文化的交流,所以这种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会涉及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1971年由海姆斯(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包括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与语言能力相比较,语用能力即运用社会文化知识和在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更重要。要成功地与操英语的本族人进行交际,除了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  相似文献   

3.
浅议英语听力课的交际法教学黄新如近年来,随着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英语工作者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语言形式、语法结构转到语言功能、交际能力方面,期望更有效地掌握这一交际工具。今天,英语工作者一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英语教育的空前发展和国外新的语言学理论的引入,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语言的社会功能、外部条件,特别是它的交际功能上,并就抛开文化内容的英语教学已非完整的英语教学这一观点达成共识.本文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探讨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法以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其价值位于语言教学的首位,推动着语言教学的深层改革。然而交际法和其它教学法一样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旨在揭示交际法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交际,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交际英语教育的缺失却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很多高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不甚理想。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其成因,从社会、教学等角度提出建议,认为应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加强社会文化能力培养、做到教学过程交际化、改进传统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这个概念为理论依据,阐述了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以及怎样在口语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学语言时,语言能力不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符语法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他能否恰当地在一定的场合使用语言。因此,他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了语言的运用。他认为人能够学会语言这是天生的能力,但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谁讲什么话,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习得。它们必须在社会中习得,社会经验起着很大的作用。他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新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教学已逐渐成为贯彻执行新英语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模式。语篇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结构的一项重要改革,语篇教学大胆跳出语法、句子的格局,立足于“使用”和“交际”。它强烈地冲击着以语法为中心,以句子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大大地促进了外语语言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外语语言教学中通常不能把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运用于实际的语言教学之中,换言之,即把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脱离开来…  相似文献   

10.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双语交际能力的体现,它的培养和提高是综合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针对目前我国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阐述了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探讨了如何在综合英语教学和改革中有效地进行翻译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认为社会文化意识和修养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应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交际法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际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了克服因语言资源有限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采取的技能.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交际法的内涵、交际策略的理论基础及交际策略的研究,来分析交际策略教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实施交际法的教学策略,目的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语用学是从认知的、社会的、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它重视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对成功交际的影响.顺应理论的提出,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本文拟从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角度来探讨顺应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回顾六十年代初,情景教学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际法的出现,表明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不再把语言当作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供人们记忆、背诵的文字符号系统,而是人们在社会中使用的交际工具。首先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著名概念的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强调语言运用,即:语言的最根本的功能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以,人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成功地运用所学目的语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法的出现是与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本文所谈论的交际法,从它的产生、特点及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根据我国目前形式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我国英语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调交际语言的教学和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反过来起着制约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以此为前提,从理论语言学、学生自身和教师素质3个方面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渗透的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词汇、习语、语用和非语言交际4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渗透,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营造英语环境的作用,过分关注词汇量与个体句法现象,忽视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环境, 割裂了交际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这种定位上的偏差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汉比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出比较是可能的,有必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分辨英汉语的结构系统与概念系统,从而构建英语的结构系统和概念系统,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传授语言知识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相结合,语言习得与语言学得相结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新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建立,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具有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转向以Text—Basde English Teaching为主的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上去.而抛弃Test—Qrient-ed English Teaching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这一需要,把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目标,从而把听力教学重新提到新的高度,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旧教学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城镇初中由于受语言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了英语后,却不会说英语,不敢讲英语,缺乏最起码的口语交际能力。该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初中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英语考试制度、加强教研交流活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活跃校园英语氛围等改进英语口语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