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促进内需增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自发的投资行为逐步取代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国内投资的单边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年出现的消费低靡、通货紧缩的现象是否就销声匿迹了呢?总供给的增加是否必然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呢?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状况?在新的形势下,怎样通过刺激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增长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回答,并结合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结构的就业效应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反失业财政理论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同角度 ,分析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导因 ,并提出了刺激总需求或总供给 ,扩张就业规模的财政政策 ,为我们解决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政策选择。但是 ,该理论仅注重分析财政政策的总量影响 ,而忽略了对财政政策结构影响的研究。然而 ,在既定的财政政策条件下 ,财政政策的结构因素 ,如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两种不同的政府投资结构、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两种不同的减税结构、失业保障为主或就业保障为主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结构等 ,将对就业总量产生扩张或收缩的不同影响。因此 ,有必要从政策结构的角度 ,更深入地探讨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 ,为调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结构 ,提高其就业扩张效应提供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需求管理是指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收入流量与均衡分析而制定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行管理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假定制度条件不变;其二,一种短期分析,并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节;其三,以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为依据,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应当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应当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需求管理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使一定的经济总量保持稳定,既维持充分就业,又避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包括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或松或紧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系统控制论的方法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提出宏观经济调控的总思路.然后研究货币财政政策对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的调节,再分析投资需求与总需求对总供给和物价的影响,最后考察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控制,考虑不同货币财政政策下经济增长对比、通货膨胀对比以及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冲突和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通过预算调节总需求水平的有效措施,对宏观经济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财政政策对产出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因此,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6.
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管理理论 ,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扩大国内总需求 ,主要以扩大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为主 ,具体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一、总量在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译成中文之前,我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已经普遍地注意到总需求过大这一问题。软性预算约束既造成投资膨胀,又孕育工资膨胀,从而使得总需求过度或短缺成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正常状态。这一点似乎己广为人们接受。但是仅仅认识总需求过度这一状态,是否就解决了从总量角度观察宏观经济的所有问题?笔者曾经说明过,对应于国家的不同发展战略,宏观经济上可能出现持续的然而温和的总需求过大或总需求的大起大落这两种情形。但是,笔者和大多数研究人员一样,没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出仍以增发长期国债为主要筹资来源。这种利用增发国债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财政主义者认为,这取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因此,讨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是否适用成为判断政策合理性的必经之路。结合中国的数据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检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不成立,因此中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产业结构演进有许多论述,但他们的论述多是基于西方发达的市场体制情况,因此忽略了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本文依据基本的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政府行为对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政府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机制、需求、供给等影响产业结构演进,指出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行为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经济紧缩时 ,运用财政政策能够快速、有效地启动经济。财政政策的这一“使命”往往使其具有一定的短视性 ,从而容易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长期性发生冲突。但是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不得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也决定了它离不开国家财政强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说 ,财政手段、政策、制度在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可以而且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追求最大化利益的条件是,政府财政预算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本币汇率稳定与维护自由贸易原则,这也是国家经济逻辑的基本构成要素。然而,美国政府秉承的经济逻辑则与此相反:它将财政赤字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认为贸易逆差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利用国际储备货币操纵汇率以及凭借霸权地位践踏自由贸易原则,从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谋求美国的最大化利益。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最大成就是基本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短缺的束缚,最大的问题则是物质生产的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踯 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国经济已具备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若干重要经济特征。因此,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既然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说明经济处于周期的萧条阶段或低谷,或至少出现了萧条的重要征兆,对此,中国政府不能熟视无睹和掉以轻心。凯恩斯认为,造成社会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总需求不足造成的。边际消费倾向在零与一的范围内递减,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而决定投资需求的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也是递减的,又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正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而决定投资需求的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也是递减的,又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正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正因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社会总产量水平的减少和失业率的增加,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有效需求。可以认为,当前出现明显有效需求不足的中国经济类似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其中最明显的共同特征是高失业率和通货紧缩。因此针对大萧条的一些经济理论和政策组合可以为我们分析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和政策取向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两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科学地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及其宏观调控的效果。而2010年的通货膨胀实质上是消费结构性通货膨胀,因此中央政府在调控中必须注重产业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方财政理论是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西方国家在运用财政理论、政策等主要手段进行国家干预,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弥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不足或缺陷,以实  相似文献   

16.
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在西方国家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在目前,乡村旅游毫不例外地属于政府干预领域.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自发、支出、财政刺激等政策工具体现其意图.在欧盟LEADER项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相关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以及对世界经济形势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情况判断,我国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为对抗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这些措施当中,科技创新由于其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且不会产生“副作用”而备受重视.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政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以及该如何发挥这种角色的作用,在我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模糊且错误的定位只会把科技创新引入“歧途”.本文正是基于财政政策角色定位这一角度来展开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学者坦兹(V.Tanzi)和舒克莱切(L.Schuknecht)在《美国经济评论》总第87卷第2期上撰文指出,最近几年,人们对政府在经济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展开了热烈讨论。政府究竟应做些什么?公共支出在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大份额?政府是否应该从事直接生产活动?这种争论在所谓的“福利国家”(特别是欧洲福利国家)、转型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为激烈。 作者指出,在80年代中,基于意识形态的、推动政府扩大财政作用的压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很少有人再主张工业国家应增大其总支出。扩大支出的压力,现在明显地来自于既得利益而非公共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总需求不足、失业率较高、金融风险显性化三个方面。(一)解决总需求不足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总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总需求不足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消费需求增幅出现大幅度下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保持消费的持续增长,才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随着我国教育、住房、医疗及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大大下降。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乘数降低,从而消费…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总量分析,它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为研究的基本格局。然而这种单纯的总量分析却难以说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那么,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在总量分析的同时,是否还必须包含结构分析?这种结构分析将涉及哪些研究范围和内容(如经济结构的宏微观如何划分)?它与西方新制度学派的结构分析具有哪些本质差别(如总量结构与制度结构如何区分)?以及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