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宁蒗县翠玉乡料别村是一个以摩梭人为主的多民族杂居村落。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和文化接触的加强,该村摩梭人的婚姻家庭正经历由母系大家庭的阿夏走婚向父系小家庭一夫一妻婚的变迁。调查研究发现,以料别村为代表的多民族杂居区当代婚姻变迁是摩梭人自主、自觉的内源性选择,具有不可逆转性。同时,虽然形式正处于变迁中,但是摩梭人母系婚姻家庭文化的精神内核仍在新的婚姻形式中得到延续承继。  相似文献   

2.
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和人类婚姻历史研究做了简单回顾,进而对泸沽湖摩梭人的阿注婚作了解读,指出阿注婚的实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判摩梭人走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法人类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它。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和谐。走婚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只有当它不能再与社会融合的时候才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4.
泸沽湖摩梭人过着母系族群的生活,形成母系血缘族群。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男不婚,女不嫁,自主选择,结合自愿,离散自由。摩梭人保留着古代母系氏族的遗风,但仅仅是一个个大家族,并不紧密地形成氏族。文章确认以前关于泸沽湖被称为“女儿国”、“是母系氏族的活化石”等说法欠准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性别文化,就其独特的走婚传统及其家庭结构方式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远古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中母系家族文化的遗风,与我们所熟知并深刻体验着的父权制家庭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大异其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  相似文献   

6.
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的和谐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婚姻经历了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历史,在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今天,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则至今保持一种与传统父系制婚姻家庭迥然不同的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为习惯法所认可,具有其独有的优越之处及自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合理价值,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而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的法律解析,从另一角度去领悟和体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宏扬祖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文化生活的生境适应性理论重新诠释摩梭人的家庭婚姻制度的由来,可以知道它是由摩梭人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现象.研究认为:在自然生境条件下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族群,其女子的社会作用呈显性倾向,而具有农耕型定居特征的族群,其男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则具有显性特征.摩梭人的半游动半农耕之"马帮文化"成就了摩梭人的社会特点和价值取向,使其家庭生活和婚姻制度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滇西北高原的金沙江和雅砻江之间,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纳喇山脉,海拔在2700米以上,层峦叠幛的群山之中,有一块芳草如茵的高原小盆地,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泸沽湖。现实中的“女儿国”——摩梭人,就在此生息居住。近几年来,许多猎奇者不顾交通僻远,千里迢迢来此“探索”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和“群婿”制度,然后又将所谓的“见闻”公开发表于报刊。这不仅是对民族学研究的不负责,也是对摩梭人感情的极大伤害。 笔者认为:宁蒗永宁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所谓“母系氏族”,只不过是母系血缘组织不断分裂的遗迹,绝非是什么“群婚制”!同时,今天的摩梭人正在向一夫一妻制迅速过渡。  相似文献   

9.
广西融水苗族的语言中缺失几个常用的亲属称谓词汇,对一些亲属的称谓与实际亲属关系不一致。从家庭婚姻形态发展和民族习俗分析,苗族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出现“性伙伴进入母系家庭”,在父系氏族社会出现“婚姻联盟”。这些特殊的婚姻形态形成特殊的亲属关系,在苗语中沉淀下来,形成特殊的亲属称谓习惯并遗留至今。  相似文献   

10.
<正>一每年前往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村寨参观的游客中,很多人是被"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人类母系社会文化的活化石"以及"自由地走来走去的走婚制"的宣传所吸引,仅凭对母系文化、走婚等的一知半解和道听途说,便把摩梭人的"母系家  相似文献   

11.
在摩梭人家 见识“成年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抵云南四川两省交界处的宁蒗县泸沽湖畔时,已是除夕的前夜,洛水村人忙年的景象是看不到了,但我最关心的是摩梭人千年遗留下的习俗——行“成年礼”。 摩梭人家里凡有年满十三岁的男孩或女孩,大年正月初一的凌晨、鸡叫头遍的那一刻,要为家里的孩子举行成年仪式。在摩梭母系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被认为神没有赋予灵魂,他们不能享受家庭成员应享受的权利并尽各人的义务,死后也不能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里,成了孤魂野鬼……对每个摩梭人来说,行“成年礼”是一生中头等大事,是生命真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川滇交界地带的摩梭人流行的婚姻形式是男无定居的走婚制,女性有专门的居住地,这给女性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与权力,习俗和家庭也在维护女性的这些地位,但力量并不强大,它不断受到来自男性世界的冲击与消解。  相似文献   

13.
异地联姻是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县、市、省而形成的跨地区通婚,婚姻移民是因为异地联姻而发生了迁移的人员。婚姻移民家庭融合程度较高,这是因为异地联姻是在各种结构性因素限制下联姻双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婚姻移民和当地居民双方的利益。但是,异地联姻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家庭问题与家庭矛盾,"异地联姻"的因素仍对其家庭融合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融合对婚姻移民的异地生活适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处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交界处的泸沽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海拔2690米、湖面约4670公顷的高原圣湖,是我国少数民族摩梭族“东方女儿国”繁衍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保存完整的母系氏族,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人类母系氏族的活化石”。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的原始特征风俗,一种阿注(伴侣)婚姻形态。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七月二十五,摩梭人男男女女都要游狮子山、泸沽湖,自找意中人(阿注),大家交流感情后,互赠信物,女方主动将花房位置指示给男方。于是男子夜入女家同宿,日回自家劳动,子女由母亲哺养,大家相安无事,更无财产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15.
肖淑明,1927年出生于成都文庙街,16岁时被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泸沽湖土司看中,选为土司夫人。由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肖淑明逐渐成为摩梭人各种事务的实际管理者,历经艰难坎坷,为泸沽湖畔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被称为“当代王昭君”、“原始社会最后一朵玫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永宁行政区,聚居着纳西族的分支摩梭人,他们的婚姻形式,学术界称之为阿注婚姻。阿注婚姻的主要特点是,交阿注的男女双方各居母家,属于两个家庭,处于不同的经济生产单位。一般情况是,男的夜间到女家住宿,第二天清晨匆匆赶回自己母亲家里,同母家的成员一起生产和生活。如果双方住地较远,当天往返不便,男的在女家偶居几天,仍要返还自己家中,相隔一段时间再去走访。在这里,男女双方除偶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家庭的伦理和功能整合已经不足以呈现家庭转型的丰富面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出现了母系偏向的家庭整合样态,其特征表现为日常互动的母系偏向、资源整合的母系偏重和儿童抚育的母女合作。在母系偏向的整合实践中,少子家庭下的情感合法性支撑构成了整合空间,家庭利益需求下的情感策略作为整合动力,权变结构下年轻女性的情感资源成为整合优势,凸显出偏向母系家庭的情感整合样态和家庭秩序。情感整合的出现说明情感结构足以成为影响家庭样态的前台力量,中国家庭开始从父子一体转向亲子一体,家庭功能实现的情感权重显化,并且在双系互动中由于情感资源的优势,女系开始隐性崛起。由此表明,家庭的情感化和亲密化是理解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的又一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将藏文史籍中的"阿夏"部族归拢为吐谷浑,致使国内学界错误地将"阿夏"视为"吐谷浑"的藏文名称。文章借助大量藏文史料,考辨了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和吐谷浑的族属关系,进而提出"阿夏"部族并不能简单地与"吐谷浑"归入同一个族群之中,它们各自有源,族属有别,不能混淆为同一族群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9.
<正>"摩梭女儿国"是我向往已久的一个所在。美丽的泸沽湖,神秘的女儿国,绝世仅存的母系家族和一辈子不用出嫁的女儿们……种种传说不断引我向它走近,一切仿佛是个谜。真实的摩梭人到底是怎样的?它距离我们似乎很遥远,就像停留在远古的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资源稀缺性的家庭类型,分析了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及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在嫁娶婚、招赘婚和两家并一家这三类不同的婚姻形式下,家庭成员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情况不同,婚姻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资源重新分配的一个重大事件,涉及到与另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婚后两家间的关系以及代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间的婚姻是一种婚姻策略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