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嫁女与本家进行交往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出嫁女庆会归宁和省亲归宁、本家人探望出嫁女、出嫁女与本家互相帮助是他们之间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长期归宁与夫亡归宗是出嫁女与本家联系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在夫亡归宗后,她们或再嫁,或寡居,或出家为尼.出嫁女对本家财产的继承以间接继承方式为主,但有时也有直接继承权.  相似文献   

2.
郭贞女辞     
贞女郭姓、父雅言、世业儒、居潭邑之水竹湾、字同邑刘氏子、甫媒定而夫殒、女闻誓以身殉、家人伺之谨、不获死、父母度其不可夺、乃谕刘氏使逆女、女麻衣如墓尽哀、入门行新妇礼、翁姑得媳甚劝、伯氏以下、皆蔑视女、计夺之不可、则虐遇之、女皆不较、定省外、长斋绣佛、泊如也、求伯氏子能为夫后者、俾立室家、今抱孙、年  相似文献   

3.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有赘婚和弃夫现象的描写和反映:赘婚是一种男“嫁”女的婚姻形态,是远古母权制时代的野蛮婚俗———对偶婚的遗迹;在赘婚家庭中,女子居于支配地位,“弃夫”现象几乎成为当时一种常见的婚姻现象而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5.
"女儿国"的传说与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08,28(3):61-66
传说中的"女儿国"、"女子国"在正史中也有记录。"海东""女国"和"西方""女国",以及"剑南西山羌女国"、"东女国"、剑南"女国"、南海"女人国",都被理解为保留明显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文化存在。在"女国"之中,一种是"有女自王"的"女国",一种是"产男不举,致国中纯女无男"的"女国"。关于"女国"风习,《隋书》所谓"其俗贵妇人,轻丈夫",《旧唐书》所谓"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以及《新唐书.西域列传上.东女》所谓"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子从母姓","以女为君……官在外者,率男子为之;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均体现出女权的独尊。历史上的"女国"一切入浴怀孕、窥井生子以及"以蛇为夫"、"以猿为夫"、"以鬼为夫"等传说,其实源自于母系氏族时代形成的女子不交合而孕的神话,体现了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的群婚时代的社会现实。《山海经》中的"女子国"、"丈夫国"以及《淮南子》中的"女子民,丈夫民"的隔离,应当与原始时期"生产上的性禁忌"有关。  相似文献   

6.
《天问》“女歧无合”确释及其他龚维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屈赋《天问》素称难解,时至今日,尚存在许多Sphinx之谜。例如,《天问》“问天”部分第一节的三问是:女歧无合,焉取夫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古今学者似尚未完全贯通。王逸注曰:“女歧,神女,无...  相似文献   

7.
王梵志诗<夫妇生五男>:"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儿大须取妻,女大须家处.户役差科来,弃抛我夫妇.妻即无裙祓,夫体无挥挎.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相似文献   

8.
长沙唐运昌妻黄韵琴女士著、诗有词意、始作诗即有一庭人瘦百花肥之旬、女虽内母家其嫁曰于归嫁女女有家声义良可思敬夫善教儿德福咸(?)斯蚤寡复绝祀薄命将焉依之死矢靡他柏舟爰有诗入梦常见夫择继无异儿不惭古井  相似文献   

9.
买买提明·玉素甫林氓(女)蔡锦松茹孜耶夫王庆成缪全吉程述武副组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副秘书长李雪娥(女)刘炳元温柏深林炳文茅海建柳琴(女)韩家彦郑林巴赫提牙尔黄建华吉豁(女)阿不力克木司机司机:新疆机关事务管理局新疆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所副所长新疆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所长、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所长…  相似文献   

10.
小丁 《家庭科技》2016,(5):11-12
正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不过,现在在外奋斗的可不只有男人,女人也在很多领域走上了顶峰,"女强男弱"的家庭比过去大有增加。在这些优秀女人的背后,也会有"糟糠之夫"。糟糠之夫为女人、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不可辜负。妻子逆袭了,丈夫却带不出去伍涓当初是个土妞,她有自知之明,找了个普普通通的男人结婚。后来她在职场上意识到女性的外表比她想象的重要时,才下决心要改变。丈夫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作一简单的综述,着重介绍肯恩和利默尔等人的观点。全文总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里昂惕夫之谜;第二部分,介绍肯恩和基辛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是里昂惕夫的研究忽略了人力资本;第三部分,介绍利默尔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里昂惕夫推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第四部分简单介绍其他一些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农村中,现在仍留存着“不落夫家”的婚俗。所谓“不落夫家”,就是在结婚之后,新娘即返回娘家长住,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始到夫家短住几天,待到怀孕生育才到夫家安居。这种风俗,在壮语中叫做“倒(口累)”或“呗栏(女米)”。“倒”是返回,“(女米)”是踪迹,“倒(口累)”意即沿踪迹回去;“呗栏(女米)”意即返娘家。如结婚后就不愿再到夫家了,则叫“叮关。”“叮”是堵塞,“关”是丈夫,“叮关”意即避夫或拒夫。“不落夫家”是从粤语“唔(不)落家”移用的称谓。《中华全国风俗志》云:“不落家者,即女子已嫁,不愿归夫家也……不落家之风,亦(广东)顺德为独多。”可见,我国南方的个别汉族地区也残  相似文献   

13.
夫妻对对联     
家庭之道在于和,家和万事兴。夫妻之道在于情,情投意又合。 结婚时,我特地制了一谜联:“二人组合为夫结合倍珍惜”。不言而喻,强调夫权意识。不料,妻灵机一动,顺口出对:“家女强扭成嫁离婚很容易”。语意颇耐人寻  相似文献   

14.
凉衣瑟瑟秋霜墜炎雨雷燐迸残泪夜璧孤镫山鬼愁抽毫追赋桓嫠事陈留贞妇农村女椎髻年华二十许只字宁传伏氏经七篇未解曹姑语双枚玉镜早相投望望星河隔女牛绿窗厌线贫愁里筍箨春风槲叶秋春风秋月流光疾忽报沈荃中道卒爷娘珍重若(?)身细语门阑凶耗密更遣鄰妪婉致词病痊夫壻未须悲青囊纵使难医  相似文献   

15.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唯美主义大家佐藤春夫与郁达夫关系密切。一方面他们交往甚笃;一方面郁达夫在接受佐藤春夫影响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变异和转化,使其成为郁迭夫文学创作的重要养料。  相似文献   

17.
马昂夫的《朝天曲》与元代戏剧孟繁仁马昂夫,本名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因其汉姓姓马,所以又叫马昂夫。约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前后,约卒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左右。享寿在70岁以上。马昂夫是元代曲坛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散曲家之一,“其氏族...  相似文献   

18.
唐代寡妇孀居生活中葬夫与迁葬夫族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其中长途归葬的不在少数,众多孀居女性不惧艰险,跋涉数百里甚至数千里,费时数月乃至数年。迁葬夫族的事例之中,有些寡妇归葬的人数竟有7人之多。葬夫及迁葬夫族的寡妇之中,低龄寡居者为数不少,原因是子幼女弱,不胜丧葬之事;另有一些寡妇或因无子主丧,或是众子游宦在外。厚葬的盛行,使得这种归葬耗尽了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家产,乃至有些寡妇处理完丧事之后,无以生活,只得寄居于夫族或父族亲属。  相似文献   

19.
烈妇湘潭赵氏女嫁江右郁莘伯居潭之菉竹街生一女夫患瘵卒妇为含殓佯以(?)衣登楼墜而殉哀之作长歌 (?)潭千尺(?)寒绿秀钟闺媛含(?)淑婉娩修仪绍义门年华二九嫔于郁阿翁服贾(?)车牛家在洪都古安福懋迁跡寄潭水滨远泛萍蓬依菉竹年来贷殖失奇赢(?)塵不果嗷鸿腹妙手欣看主器良神奇阿堵传金粟良缘异地结良俦。宜室同心车。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户绝继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天安 《中州学刊》2005,(3):194-198
宋代户绝继承法相当周密.夫亡妻在而立继养子,可继承全部财产,由近亲尊长命继之子最多继承三分之一的遗产.寡妻虽是户绝财产的第一继承人,但种种限制使寡妻只有过渡继承权.在室女、归宗女、出嫁女和亲姑姊妹姪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继承权,其继承地位和份额各不相同.赘婿等与户绝财产所有者同居的近亲也可继承部分遗产.户绝遗嘱继承仍未摆脱宗法关系的约束,但已具有高于法定继承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