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城市问题,直接关系着封建社会的命运和前途。中国与西欧的封建城市,尽管有好些共同点,但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在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和西欧封建城市的比较,从而剖析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缓速的原因。 中国封建城市的建立决定于统治阶级的需要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力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针对《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几点新的认识 :(1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欧的封建城市都滋生于封建自然经济之上 ,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有着与封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方面 ,两者在城市基本属性、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的差别并不具有本质意义 ;(2 )该文所论“城市不能有效涵容农业人口”、“职业构成简单”等总体特征与中国封建城市呈现出的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的表象及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等历史事实相悖 ;(3)中国封建经济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 ,其自给程度相当有限 ,因而商品经济必然较之西欧封建时代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这在事实上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省历史学会付秘书长沈嘉荣同志的《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收进了沈嘉荣同志近二十万字的论述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文章十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作了剖析:他认为无论从其政治及其经济制度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理由是:“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非封建或超封建的上层建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没有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封建主义”概念辨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国内普遍将西文feudal、feudalism与中文“封建”对译,实属不妥。最初的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包括严复在内)并不这样做,严复译feudalism为“拂特制”。20世纪受西方古典进化论的影响,将西欧feudalism抽象化,按照西欧的模式解读中国和世界,据此严复首先将feudalism与“封建”对译,从此西欧和中国有了相同的“封建社会”。本文从学术史,特别是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阐明西欧feudalism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中国的先秦是封建制,而且惟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义;秦代至清代是皇权专制制度。它们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谁也不能涵盖谁,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西封建社会的帝王、国家和政府三者之间结成了不同的关系。在中国,皇帝、国家与政府三位一本。而在西方,在封建社会相当长的时间里,国王可以代表政府,却很难代表国家,国王与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处于分立状态。基于这种不同的关系,封建赋税在中国主要依靠强权征敛,因而称为“强权征收”;在西欧,封建前期主要依靠特权征取,后期主要通过协商征收,所以分别称为“特权征收”和“协议征收”。“强权征收”反映中国封建赋敛的专断随意性特点。“特权征收”和“协议征收”则反映西欧封建税收相对民主程序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资本主义的预备学校”,断言它“有足够的力量来推翻封建社会”的西欧自治城市是怎样产生的?弄清这个问题,对西欧成为资本主义故乡的原因的探索,显然是有益的。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西欧自治城市的产生归功于西欧分封制度所造成的割据局面。其实,这与史实大相径庭。大量史料表明,西欧的绝大多数城市并不是在封建割据的缝隙中发展起来的,更不是远离封建统治中心。它们的前身大都是封建城堡、寺院或主教驻节地的外堡。它们赢得自治权也并不都是凭藉暴力,而多是借助于赋税买过来的,或贵族  相似文献   

7.
《学术月刊》1961年第四期刊载了朱建同志撰写的“关于中国农业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景甦同志与我合写的《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一书(以下简称《性质》)提出了商榷意见。在“朱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强调指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农业企业,开始出现是在廿世纪初年”,作者认为1901年建立的通海垦牧公司、1907年建立的金坛茅麓明农公司以及1921年至1936年间在苏南建立的七十多处农场,才是纯粹“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企业,“如果以此与清代山东经营地主那种庄园式的生产关系比较起来,这两者在性质上是存在着基本的差别的”。看来,“朱文”的结论部分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性质》一书所确定的结论,并不是说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只是“开始向资本主义制过渡的经济体”,“距发展成为纯资本主义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而是把它说成有如1901至1936年间在我国出现的那种现代型的资本主义农场企业了。可是,我们并没有这种意思。恰恰相反,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朱建同志所持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即:同样认为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的社会性质是有别于现代型农场企业的。因此,凡“朱文”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部分,本文将不作答复。在此,我们想着重讨论的问题只是:(一)清代山东经营地主与城市市场的联系是否“还非常疏远”?(二)清代山东经营地主是否还是“十足的封建地主”和“中国传统的地主庄园”?不妥之处,请朱建同志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判断中国资本主义萌茅的产生问题,不宜把西欧出现于中世纪后期的史实作为普遍规律,而是要考虑中国地主制经济与西欧领主制经济的不同特点。考虑那种与西欧中世纪后期相似的雇佣劳动在中国出现的具体时间。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的标志,在于封建生产关系中是否出现了劳动资料与劳动者分离,失去生产资料的人成为自由雇佣劳动者。在中国,战国以降便出现了封建地主制经济。自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确立伊始,雇工制与租佃制就是一种孪生子。这种雇佣关系与奴隶制下的雇佣劳动不同,而是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情况相似,这种在西欧中世纪后期才大量出现的不完全自由的雇佣劳动,始终与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相伴随;并且,雇佣劳动产生的前提——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也一直在缓慢、持续地进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伴随着地主制经济的确立,在农业经营中首先形成了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转向了城市手工业中。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朱伟奇“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剑 《阴山学刊》2006,19(5):54-57
中世纪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欧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对于整个欧洲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则是城市产生的基础。这些城市并非纯粹是反封建的,它们的性质需要重新识别。尽管在中世纪的中国也存在过类似的大城市以及“中世纪封建的中介阶层”———士阶层,却无法经由内发的途径发展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程明欣,原村黄景芳、曹庆萍同志在《光明日报》1993年12月13日“学术版”发表《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倡导并由他开始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倡者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登载了董楚平同志的《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实际是他《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的“姊妹篇”。两篇文章,一个宗旨,都把平均主义置于“罪徒”的地位,棰楚挞伐,责难有加。但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的革命作用,决不是黑墨所能涂盖得了的;功过是非,也不是无法澄清的。本文仅就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问题与董文商榷。  相似文献   

13.
夏东元、刘学照所撰《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一文,在述评洋务运动兴起原因和目的时,提到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日:“洋务运动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它“是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罪恶产物。”一曰:“洋务运动是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发生”的,“封建主义衰败和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才是洋务运动产生的基本原因”。它“不是中国封建势力与  相似文献   

14.
看了毕道村《论中西封建城市产生的不向原因的关键》(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后,有些不同意见。毕文认为,生产奴隶的消失是西欧自治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仅从阶级结构的不同这一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是不够的。中西封建社会在土地制度、经济制度与政策、宗教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很不相同之处,特别在政治体制上始终是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政治作用十分突出,这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唐山市实行“市管县”的试点,把唐山专区的十个县划归唐山市领导。实行市管县的目的是解决“条条”与“块块”的矛盾。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这对我们是一个完全新的课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里仅就初步想到的几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实行“市管县”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的意义 早在1949午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7页)实行市管县,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毛泽东同志“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月刊》1981年第十期刊登了王存才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文,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讨论。但王存才同志认为,强调极端强大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采取的重本抑末政策等上层建筑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这就使人不敢苟同了。实际上,最近一个时期,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时,一些同志根据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同特征,只是初步提出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并与王存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李培  习亚哲 《学术论坛》2006,1(5):71-75
像任何复杂的现象一样,城市的兴起根植于过去的历史,而所有城市的兴起也并不是出于同一根源,如果我们要鉴别某个城市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相比较西欧封建型城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缘何陷入了低水平城市化的陷阱之中呢?文章从城市人口特征与地域分布、农业和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内部规则演变等角度入手对西欧封建型城市与中国封建型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两者的类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小农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商品经济的超前发展 ,并由此成为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雄厚基础 ;中国封建农民所具有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 ,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也使中国封建城市有可能积聚起更多的人口 ;中国封建时代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经济模式 ,使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并使封建城市经济因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比西欧封建城市更显繁荣 ;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 ,一方面使中国封建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也刺激封建政权建立起日趋完善的调控机制 ,以抑制工商业的过度发展 ,而这正构成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朱伦先生在《民族共治论》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1年第 4期 )中提出了许多创见 ,给人以启迪 ,但文中关于西欧近代政治发展史的有关议论 ,多有可商量处。现择其要者讨论如下 :第一 ,朱先生说 :“人类社会的阶级政治 ,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由专制、自治到共和共治的发展历程”。不去说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史 ,且以朱先生关注的西欧为例 ,无论西欧的国别史还是世界通史中有关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部分 ,读者从中读到的是 :先有城市自治运动 ,后有君主专制主义。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致在 1 1世纪。 1 3— 1 5世纪是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