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基本要求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预谋已久所发动的突然袭击,由于东北军队执行了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不抵抗命令,日本侵略军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后,即迅速地侵占了东北铁路沿线的许多战略要地和重要城镇。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却深感统治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新华日报》聚焦台湾问题,表达光复台湾的政治主张,成为 当时中国民众了解中共对台主张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台籍抗日志士之间存在组织关系和领 导关系,支持台胞抗日斗争,并于抗战胜利初期,与台湾岛内进步革命力量联络。台胞抗日斗争是中共中央南 方局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过,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的军事帝国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外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素怀侵略中国之野心,他们乘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其主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日本清楚,东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地下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日本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相似文献   

4.
国家一级文物“东北救亡总会”会旗,向世人展示了东北民众抗日斗争的光辉史迹,也表明了东北民众在抗日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这面弥足珍贵的旗帜,反映了东北抗日救国会到东北救亡总会成立的过程。东北救亡总会的成立,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积极推动和领导了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义勇军发展到三十余万人,辽阔的东北大地到处都成了义勇军歼敌的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政权,牵制和延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东北和图谋关内的进程。它打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辱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反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没有必要将是否具有"反抗性"作为判断沦陷区文学的唯一标准,相对于以往将许多产生于沦陷区的作品都归入"抗日文学"范畴的做法,这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根本否认在沦陷区会有产生"抗日文学"的可能性,这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以东北沦陷区为例,通过分析李文光、金剑啸、梁山丁等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不但的的确确流露出了抗日爱国的意识,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直露。这些作品理应被归入"抗日文学"范畴。若将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与国统区、解放区的抗日文学相比较,会发现它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于1932年底1933年初便失败了。事实上,东北抗日义勇军在1932年底后的结局并不能简单地以失败论定调。义勇军虽一度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但一部分仍留守东北,依然是全面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武装的重要支柱;一部分转战热河,继续抗战;一部分来到新疆接受整编,传播抗日舆论的火种,参与新疆建设,为新疆的抗战奠定了基础。义勇军的事迹得到弘扬,成为了14年抗战期间激发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本文从“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东北军的抗日意识这一角度,论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华桥,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一代传一代.他们都有一颗爱祖国爱家乡的“中国心”.解放前的华侨,都是由于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去国万里,侨居别国异地,受尽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凌,被视为劣等侨民.他们多么希望祖国独立、强大,成为他们的有力靠山啊!海外赤子时刻思念着家乡父老亲人的温饱,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残踏祖国的大好河山、蹂躏祖国亲人的血与火的日子里.海外赤子无不义愤填膺,怒火中烧.抗战八年,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同呼  相似文献   

10.
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道,积极投入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仅就我国少数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的概况、特点和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多是大分散,小聚居,而且多数居于祖国边疆地区,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一般特点。抗日斗争中,在各少数民族普遍参加这一斗争的同时,聚居区少数  相似文献   

11.
“一·二八”中的群众抗日团体韩明华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地区绵亘不绝的抗日运动又掀起新的高潮。面对战争威胁,为求民族生存,人民群众自动组织起来,纷纷奔赴战场,出现了群众抗日团体同仇敌汽、踊跃支前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与侵略者...  相似文献   

12.
1932年夏,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在东满、磐石、宁安、汤原、巴彦和珠河等地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创造游击区域的战略方针。1933年8月,满洲省委在工作决议中又指出,只有“很灵敏的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支持农民的斗争,才能有效地完成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①1934年2月22日,在《中央给满洲省委的指示信》中表示:“中央同意你们把磐石、间岛(延边)、汤原、绥宁、珠河等五个游击区当作我们工作的中心”,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建立革命政权和根据地。经过各地党组织及  相似文献   

13.
阜新,地处辽热,以煤著称,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这决定了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本地武装与客军相结合,组织性与系统性相交织,特殊工人的特殊斗争,自发性与普遍性共存等几个方面.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一张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愤怒揭露日寇凶残暴行 ,唤起民众英勇杀敌、抗战到底 ;大力报道广大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业绩 ;及时分析战局变化 ,为抗日战争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群众解答抗日疑难 ,让友人发表反法西斯言论。总之 ,该报在中共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策略思想指引下 ,为唤起全民族英勇抗敌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给煤矿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作为“特殊工人”运送到东北各煤矿从事奴隶式的苦役。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不断掀起“反日斗争”,为东北各煤矿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之后,韩国临时政府于1937年底迁往长沙,虽然只在长沙度过了八个月时间,但它积极开展新闻宣传、爱国志士纪念活动、军事活动等一系列抗日复国斗争。尽管经历了金九遇刺的楠木厅事件,但韩国临时政府仍在长沙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当时,由于交通等问题,各地代表从4月开始就陆续出国,到9月新的中央负责人回来,历时四个多月。在此期间,李维汉、任弼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等同志,奉命留守国内,负责中央日常工作。众所周知,在4个多月的留守工作中,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发了许多通告、决议,给各省工作提出了总的方针,同时,还通过各种渠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尽管日本侵华战争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令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悬案”,“七·七”事变的性质即是其中之一。根据日本官方的说法:“日中战争是在从未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发生的”,某些别有用心者在其回忆里甚至把挑起事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企图纂改历史推脱罪责。对此,我国学者早已从各个角度予以批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拓宽视角,就前一年日中两国发生的“二·二六事件”和“双十二”事变对各自内政外交的影响,分析“七·七”事变演变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中的“齐气”,《文选》李善注为“言齐俗文体舒缓,而徐干亦有斯累。”尔后注家几乎均援此注。其实,此处的“齐气”,以解作“谐隐”为宜。这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徐干的辞赋找到内证,从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与刘勰的《文心雕龙》找到旁证。 一、按照曹丕的批评,“齐气”并非表现在徐干的诗与论,而见于辞赋。何谓“齐气”,曹丕没说。有意思的是,朱自清也以“齐气”评论荀子、屈原的辞赋,并且揭示了“齐气”的含义。他说:“齐国海滨,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