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畴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中国古代在对史学自身的反思和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史学批评的范畴,如: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创与循、名与实、筒与繁、通代与断代、史法与史意,以及德、才、学、识等,这些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少而多、由朦胧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的发展过程.这些基本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六经”亦经亦史的特点,决定了此后经史之间难以割舍的因缘关系;汉代是中国经学兴起的时代,同时也是史学标榜“成一家之言”之时,这一时期经学对史学思潮有重要影响,史家崇经意识非常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宋明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化经学对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经史之学从清初提倡穷经经世和以古筹今的实学思潮,到清中期后兴起的今文经学派的援经议政和治史明道,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特点。而乾嘉经学为考据而考据,史学也多由经学而入,受汉学藩篱所囿,只有浙东史学继承了清初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3.
郭丹 《齐鲁学刊》2000,(4):124-129
《论撰史》是古希腊哲学家和讽刺散文家卢奇安的一篇美学论文 ,但其中也包含着他的史学批评理论。将其中的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史学思想比较 ,可以发现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林东 《学术研究》2004,(1):95-105
中国古代史学中包含着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其主要特点是:多种存在形式,如史书中的史论、历史评论专篇、历史评论专书等;深入探索的连续性及其在不同理论层面上的表现;未尝离事而言理,即依事言理、据史发论;名篇、名著所具有的气势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史,不论在记载人物、事件还是典章制度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并形成了以帝王为中心的政治史结构。其形成和延续的原因有三:政治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显著、最重要的现象;政府管理史学;以史为政价值观念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往往缺少对小说本身艺术规律的探讨,而以史学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尺度。古代小说与史学关系的演变、史学意识对古代小说观念的渗透、古代小说与史学在艺术质素上的相通、创作主体的史学思维、接受群体的审美心理五个方面,则是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潘志华 《齐鲁学刊》2003,(6):140-144
中国古代的技术标准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很大,是在华夏独特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分类,在农业、手工业、纺织印染业、中医药业、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古代请托罪法已引起研究者关注,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仍可作更深入的探讨。一是应将请托与贪贿严格区分,这样才能凸显单纯请托的法律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清楚地看出其性质特点、立法演变。二是应全面考察请托罪法的执行情况,会发现实施者和执法者普遍都不认为请托(特别是轻微的请托)是违法或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甚至肯定其合理性,这种立法与执行间的巨大反差对现今相关立法有直接启示意义。三是对以往请托罪立法探讨有一些补充,如更清晰地概括立法历程的变迁及主要特点,确定独立的请托罪法始于汉武帝时,重视先秦法家对请托危害的认识,补充明清除专门律条外其他关于请托罪的规定,探讨请托罪法的局限等。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3,(1):2+169-170
<正>史论是中国传统学术尤其是中国古典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史论中既有对具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品评及对具体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对抽象历史运动规律的体认与洞见。它是古人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和解释,是史识的凝聚、历史智慧的结晶。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屈小强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史典籍一以贯穿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把握。一、大一统的历史观大一统的历史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中国走向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一统的历史观,也有一个发...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19-125
史尊说卑作为集体无意识,规引着中国古人的小说创作与批评活动,并由此形成小说创作中的史补目的。史采小说的激励、以事寓义的启发,使得小说史补长期被局限于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等史的框架之下,这固然提高了小说的品位和地位,却也同时影响其虚构、娱乐等审美特征的开发。宋元以后,以义传播为大旗,以史之局限与不足为突破口,是小说史补发展的新方向。这一方向,为小说本身审美娱乐特征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拓展了空间,也使得小说本身的艺术个性愈来愈明显。小说灵活通变的性格特征与迂回曲折的发展路径,也在此转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4.
张广智 《北方论丛》2008,1(2):61-66
古代西方历史理论是一份珍贵的史学遗产,于西方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寻求黑格尔所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哲学意蕴,应从古代西方历史理论出发,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比较考察中,具体探讨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与后世西方历史理论之联结、与古代中国历史理论之区分、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关联,进而显示中外史学这多彩多姿的一角。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评也离不开历史考证,史学批评总要涉及历史考证的问题。历史考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给予史学批评以学风上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对为官者明之以理;注重廉政制度建设,对官吏进行监督和制约;建立奖惩机制,对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这一工程对维系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其成败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诗歌摘句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两晋南北朝为成型期,唐代为发展期,宋代为繁盛期,元明为深化期,清代为完善期。古代诗歌摘句批评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实证性、细部批评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西方古代史学的异同及其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忠 《学术研究》2007,(11):81-87
中国与西方的古代史学是世界两大最具活力、又独立发展的支脉。其共同的理念有:一是记史求真的史学价值观,二是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中西古代史学最根本的区别是,中国具有西方所没有的制度化、组织化的官方史学。从这种比较研究中可概括出,古代史学内在的主要矛盾是历史记述的真实性与历史撰述的社会功用之间的矛盾,史学在这对矛盾的运动中发展并走向专业化,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历史学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对历代王朝有关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政策法规、发展状况的论述,阐明了对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