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水乡藏族基本情况 1.西水藏族乡概况 西水藏族乡隶属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张掖扼丝绸之路要冲,古代曾有西戎、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在此活动,很早就形成多民族格局。今天张掖有33个民族占全市总人口2.1%,以大杂居小聚居插花交错的格局分布。其中裕固族占张掖少数民族人口37.1%,藏族占36.6%,回族占15.5%,撒拉、东乡、保安、土族等合计不到4%。张掖少数民族3/4分布在肃南县。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随省民委调研组赴临夏、甘南、陇南、武威、张掖、酒泉、天水等地就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调研,期间参加了21次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参观考察了企业、扶贫工程、学校、医院、宗教活动场所、农牧民家庭等71处,对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裕固语     
裕固人目前居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甘肃省张掖(“甘州”)至酒泉大道(过去的皇帝路)以南的草原直至再往南之山区。裕固人自称西拉玉固尔。草原上的裕固人有时尚在自己的名称上冠以奥来克一词,意即草原上的裕固人,而山区里的裕固人则冠以达克来克一词,意即山里的裕固人。我根据过去在“俄国中东和远东问题研究委员会”(属外交部)时两次调查(1909年—  相似文献   

4.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张掖实际,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成功处理了各种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为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是清代的一大政治问题。康乾年间,边疆民族问题比较突出,清政府多采用武力手段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同时,清政府还采取安置少数民族的办法缓解民族矛盾。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的少数民族大多是康乾时期从青、新、蒙地区安置过来的。乾隆年间,凉州甘州肃州少数民族状况有很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本文试就凉州甘州肃州少数民族的成份、分布、生活及产生的影响作一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文伊斯兰教碑文搜集整理出版的问题李兴华一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史的汉文资料,虽然不能算多,但认真搜集起来也不算少。汉文伊斯兰教译著自属一大门类,汉文伊斯兰教碑文①也属一大门类。且后者较之前者,除系统化、学说化、体系化这一方面欠缺一些之外,另一方面也有...  相似文献   

7.
试论秦国之“属邦”与“臣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秦国之“属邦”与“臣邦”陈力本文考证了一些关于秦国属邦、臣邦的出土文字史料,指出了一些久被忽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属邦、臣邦的内涵。认为,属邦应是典属邦所辖的少数民族臣属国而非典属国自身;秦之属邦的设置不会晚于昭王时期,大约应设立于孝公、惠...  相似文献   

8.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以前,现辖区称走廊南山或祁连山区,因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故建制沿革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这里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于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一百四十余年。辛亥革命后,设甘凉道和安肃道,肃南地区大部分属安肃道管辖,隶属酒泉、高…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也是古代中国去往西方的通道。自两汉张骞、班超通四域后,随着使臣的往还,商胡兴贩不断东来,长安、洛阳等内地城市固然有之;河西五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等郡亦有不少中亚胡人在活动。对于商胡在中国各地的活动及火祅教在各地的传播,前贤已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证,近年又有学者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本文仅就魏晋至隋唐期间以武威为中心的河西地区胡人的聚居和特点以及火祅教在这一地区的发展问题,作些补充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隋帝西巡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巡视青海的帝王。隋朝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炀帝时,社会呈现繁荣的景象,为开疆拓土和扩大加强与西城及国外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然“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阻遏,故朝贡不通。”虽突厥此时已势微,吐谷浑正雄踞青海,东起鄯州,西连鄯善,屡扰丝路商道。大业初年,吐谷浑攻张掖,长孙炽率精骑五千击走之,追至青海而还。张掖是内地通西域的要冲,丝路上的重镇,吐谷浑屡攻此地,自  相似文献   

11.
碑刻是先人留下的一种珍贵资料,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详实地记载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碑刻的内容大都真实可靠,正如宋代著名的金石大家赵明诚所论:“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无疑”,“可以证讹谬,有功于后学。”因此,碑刻不仅可以校史书之谬,还可以补史书之不足。张掖碑刻资料丰富,其中,有关佛教的碑刻数量众多,  相似文献   

12.
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民族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日见突显。而正是有那么一批各民族人士,很早就已意识到人才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长期以来为人才的培养大声疾呼,尽心竭力地办学兴教,在许多民族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顽强地闯出了一条发展民族教育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甲登·络绒向巴活佛,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执著的兴学之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海拔3500多米,属高寒地带,是四川省重点贫困县,属老、少、边穷地区。当年红军长…  相似文献   

13.
保罗 《西藏研究》2016,(2):71-79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充分证明,藏汉等我国56个民族同根同源,西藏与祖国内地又有特殊地缘关系,文化上属于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圈。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使沿线各国人民开阔视野、敞开胸怀、增强了解、促进交流、互利双赢、助推发展。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北方(陆路)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分陆路和海路。据考古资料显示,自远古起西藏人民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都为开发雪域高原、缔造中华文化、维护边疆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据汉藏文献资料及《格萨尔》史诗中的相关信息,就古代丝绸之路与西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析,可以窥见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隋朝以前,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张掖、敦煌、于阗等地与当时西藏高原上的苏毗、象雄、东女国等部落和部族之间分布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且直通到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当时西藏商贾从张掖等输入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说明古代西藏既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分道,又有与南方陆路丝绸之路相连的通道。经分析,古代西藏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莫大受益者,也是丝绸之路的积极拓展者,所有这些都得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的源流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人口上百万的一个大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为1858063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白族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属白族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5.
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四川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遍布巴蜀各地。四川西部有相当部分为藏族聚居地,据乾隆《西藏志·疆圉》载,雍正三年勘定川藏疆址,“始定于南墩宁静山岭上为界,并建分界牌:岭东之巴塘、里塘属四川,岭西属西藏。其中叫察卡、中甸属云南,三处疆界始分。”本文所论川西藏区,主要指川西的松潘、懋功、杂谷、雅州、宁远等地,这些地区在清代有众多的汉民移入聚居,对汉藏民族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一、 移民与农业拓垦汉族何时进入川西藏区,已无从考证。但川藏间的民族往来,自古以来就没中断过。唐朝时吐蕃不断向东…  相似文献   

16.
秦“属邦”、“臣邦”与“典属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最新出土的秦封泥并结合其他的相关文物,对秦“属邦”、“臣邦”、“典属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探讨,认为“臣邦”并非一确实存在的机构;秦只有“属邦”而无“典属邦”,汉初改“属邦”为“属国”后也未设立“典属国”;开始设立“典属国”的时间当在汉景帝时期,到汉武帝时“典属国”和“属国”才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北采风     
去年金秋时节,我们一行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采风。海北州东连省会西宁,西倚祁连山脉,南控青海湖,同海南州隔湖相望,北邻河西走廊,与武威、张掖、酒泉为邻,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9月29日,天气晴朗,旅途第一站是去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吉普车行驶了30多公里到达互助县城。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约二百来米长,行人多着汉式服装。偶见年长者身穿长袍,男士头戴毡帽,女子腰扎彩色围腰,脑后梳一长辫,我想,这就是土族装扮了。士族系古代吐谷浑人后代,主要聚居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以…  相似文献   

18.
掸人     
掸人亚洲中南半岛西部缅甸民族之一,有220万(1978年),62%分布在掸邦。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文字。信小乘佛教,佛寺遍布各村寨。小孩五六岁时要到村店学习。男该十四五岁时要到削发当一次沙弥。3世纪后,在缅甸北部建立阿...  相似文献   

19.
隆昌回族     
隆昌地处四川东南部,属内江市管辖,毗邻重庆、自贡和沪州。面积792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乡)740000人(1992年)。有两条铁路(成渝、隆泸)、两条高速公路(成渝、隆泸)和3条省级公路(成渝、川云东路。隆富)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商贸活跃,被誉为四川的“东大门”。这里有32个少数民族成分共3294人(1992年),回族人口最多有2342人(男性1193人,女性1149人),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1%,占全县总人口的03%左右,属典型的散杂居区回族。隆昌回族肇始于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由于明末清初的连年战乱和…  相似文献   

20.
道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在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认真做好道教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道教正一派是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的总称,是道教传统教派。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道观的道教教职人员。道教正一派的宗教活动基本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其活动形式为自愿组合,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仪轨不一,程度不同的夹杂有国家明令禁止和协会章程不允许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加强对道教正一派活动的管理,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