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霜生半夏 《社区》2014,(4):54-55
你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你答应陪孩子玩却经常爽约,“嗯嗯”“好好”“知道了”是你与父母通话的常用语录。为什么我们爱家,却把家抛在脑后?我们渴望互相陪伴,却成了“失陪族”?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031名“80后”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亲比母亲更溺爱孩子;“85后”父母更加民主;“80后”父母会同时采用民主和专制的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预测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收入可以预测专制型教养方式。建议新时期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要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质,通过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提升教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岳悦 《社区》2009,(27):25-26
孩子犯了错该不该罚,怎样罚?让不少父母甚为“头疼”。常见的棍棒教育显然是不对的,但一味地苦口婆心效果也并不佳。其实,惩罚孩子也要讲艺术,也需要智慧,如果用对了方法,一次小小的惩罚足以让他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4.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4):6-7
董一蒙是彰武县西六家子乡九年制学校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她和这里的许多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在西六,贫困孩子多,留守儿童多,这些特殊孩子是否感到了孤单和艰难?不过,董一蒙说:“我们身边有许多朋友。”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到西六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5.
在背后我常听到时间的翅膀像战车一样飞逝的声音,而在前面却是延伸着荒废了的永恒沙漠。——题记大家都称我们现在这群人为“80后”,意思是出生于80年代后的孩子。这群孩子有着比以往好的生活条件,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格外宠爱。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以前的人们生活得怎样,过得辛苦不辛苦。我们只觉得自己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就够了。我想,也不会有太多的父母会向孩子提以前的生活,偶尔提起过的,也大多是略微带过,很少会有父母和孩子坐下来细心地讨论这个话题。他们大概觉得,以前过得苦些,现在只要让孩子过得好些就足够…  相似文献   

6.
成熟不能等待——国外中小学性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性教育从家庭开始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家庭,青少年30%的性知识来自父母,那么,家长怎样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这个敏感的话题呢?雷诺兹女士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她的女儿今年已经21岁。她说:“当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我会经常找机会与孩子交谈。比如在一起看成年人电影的时候看到男女主角见了面就上床,我就告诉女儿,这只是故事,真正的男女关系不是这样的。我告诉女儿,婚前性关系是危险的。”黑人管理技师布朗有一个15岁的女儿和一个20岁的儿子。他说:‘我们都是面对面单独交谈,女儿同母亲谈,儿子同我谈。…  相似文献   

7.
章中林 《社区》2014,(25):55-55
如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被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惩罚依然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棵树没有经过风雨,它就扎不牢根,一个孩子没经过惩罚,他就长不健康。适当地惩罚对孩子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找到做事的界限,成长的方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自我意识就会膨胀,为所欲为而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和人交往,更不能适应社会。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8.
孙燕 《社区》2010,(24):13-14
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会有矛盾?当然会有。例如从电话中、亲友的口中,得知家中出了你认为不太“对头”的事情,于是马上就向父母“开炮”,也许你是好意,但听者却未必这样认为;如果你将孩子寄养在父母处。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你与父母的看法可能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提出,应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孙云晓认为“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修。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许多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有的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该长作风”。如何使孩子成长成才?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多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多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而如果…  相似文献   

1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广西大学即将迎来80华诞。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广西大学有过怎样的辉煌和坎坷?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又如何在悠悠岁月中孕育出“西大”精神?7月20日至29日,广西大学师生40余人沿着学校的迁学路线,踏上了寻访“西大”旧址、找寻“西大”成长之路的旅程。沿途经过梧州、桂林、柳州、贵州榕江等地,收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师生们受到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同时,也为学校8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1.
儿女十六七岁时,常常跟父母争“人”的权利,让父母平等地把他当“人”看待。“人权”,实际上是独立权,特别是犯错权。反过来,父母跟儿女说,你们也要把我们当“人”看,儿女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会不解、会愕然、会完全不接受父母的请求,以为父母得了痴呆症。  相似文献   

12.
赖少芬 《社区》2008,(24):28-29
为赶“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好兆头,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在这两年升格为父母。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父母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许多商家从中觅得商机,带动育婴经济呈现高端化倾向。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估计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没有细算过,不过,科学地看待养育问题,对宝宝来说,花钱越多并不一定越好。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首上世纪80年代,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当时,河南一个矿工在杂志上刊登了征婚启事。后经证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那位矿工一时间被媒体称为“中国征婚第一人”。如今岁月匆匆20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征婚的矿工和征来的娘子还好吗?他们有着怎样的婚姻传奇……  相似文献   

14.
说真的,实行双休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常回家吃饭。想起以前,就算和父母同住一市,我们有时竟忙得一两个月才有空回家吃一顿饭,或许还得匆匆忙忙地往回赶。父母每次送我们到路口,总是紧拉着孙子的手久久不放,一问再问:“下周还回来吃饭吗?带孩子回家吃饭吧。”直到我们满口答应,才迟迟松开孩子的手,恋恋不舍地放我们走。看着慈祥的父母久久地伫立在寒冷的风中,微微颤动的白发,殷殷期待的眼神,我们除了感动就是心酸,有什么办法呢?时间紧啊。现在好了,时间充裕了,每周休息两天,只要不出差,定要抽出一天回家与父母团圆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在于毛泽东“一五时期”后的持续探索。探讨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条主义为先导,深入思考关于“虚君共和”改革何以必要,关于“企业自主权”如何有效实现,关于“学会以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关于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先进文化等等。内容所及都属后来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探索是对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求解,也是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探索,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李冬梅 《社区》2010,(18):46-46
小宝宝也会做噩梦吗?噩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弄清“幼儿噩梦”的诱因,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最新调查。针对约1000名6岁以下的儿童,研究人员让父母密切观察孩子夜间的睡眠质量,并根据哭闹、短暂余悸等症状大致记录下孩子做噩梦的几率。观察结果表明,孩子的噩梦并没有那么常见,约三分之一的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做过噩梦。然而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发现,那些被视作“麻烦宝宝”的孩子更容易做噩梦。有个一岁半的孩子就是如此,这个好哭闹、情绪烦躁的孩子在夜间表现出了更多做噩梦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1989-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经验,尤其关注改革开放,他关于改革开放的多次谈话,成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充分肯定改革开放,提出坚持改臼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  相似文献   

18.
何兴明  谢青 《社区》2009,(7):33-33
“我的孩子爱顶嘴,怎么办?”“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能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吗?”“我们平时很忙,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要注意什么?”……30多位闻讯赶来的居民挤在小区活动室内,围着几位教子有方的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问这问那。  相似文献   

19.
一位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从中国福建随家人东渡日本的孩子;一位在日本侨居60余年仍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老人;一位拥有“中央实业株式会社”、“中央建物株式会社”、神户“中国百货公司”、大阪“林商店”,年营业额30亿日圆的华人老板;一位担任著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理事长、旅日华侨青年支流促进会会长等要职的华侨领袖;一位在日本社会享有盛誉,荣获过兵库县“国际功劳奖”、“菊花莲”和社轮社拨予的“世界和平奖”的知名华人……旅日华侨林同春会向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香港回归前夕,我们在林…  相似文献   

20.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