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时变视角,首先构建并推导融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和经济波动的Mundell-Fleming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对经济波动的时变性影响机制.其次通过实证分析证实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时变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具有时变性抑制作用,并且在长期中的时变性作用更加显著;第二,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对汇率冲击响应的时变性主要体现在中期和长期;第三,在不同时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对于经济波动的响应不一致,响应强度与经济环境具有相关性.结合我国当下所处的经济环境,政府要考虑到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对经济波动的时变影响,实施时变性的政策,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1998~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STR非线性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入境旅游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导致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随之减弱,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周期并不会很长;两者关系间存在显著的机制转换非线性特征。未来,不断增强旅游业的经济融合能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促进作用,促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向稳定的正向互动上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以来,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程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经济增长效率的变动态势如何?同时,经济波动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什么样的变动关系?本文拟对以上的问题作些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需求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需求结构中,消费变量相对比较稳定,对长期经济运行起到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投资在中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1979年以来,我国需求结构变动经历了7轮周期,且第7轮周期和经济波动的最后一轮周期几乎重合,这一现象说明我国需求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同步性或是协动性。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我国需求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非对称的双向因果关系。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上的膨胀型波动。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远大于投资增长,投资波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导向应是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抑制投资波动。  相似文献   

6.
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分析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因果关系的实证过程简介国内外经济学界一般将关于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为三类:1.投资波  相似文献   

7.
曹辉 《兰州学刊》2014,(4):133-138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由结果文章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国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可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由结果文章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国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可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9.
靳力 《学术界》2012,(6):67-74,284
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两者关系的传统研究往往以线性假定为基础,所以实证结果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促使研究者从非线性角度重新审视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巴罗法则”在内生增长框架内为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倒“U”关系.而“Armey曲线”不仅非常直观地表达了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还指出这种非对称关系的非对称性质,具有很强的总结性和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引入了增长率水平和产出波动性的双区制状态变量和状态之间的马尔可夫转移过程,并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描述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区制状态中经济增长速度与条件波动性的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体现出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我国经济中适度增速和适度波动性的区制状态组合具有最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说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新发展的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以1978—2008年我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两者进行了经验检验,证实了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协整关系。基于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得出我国物流供给规模和物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遵守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选择,是财政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政策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基于时间一致性理论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政府支出变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财政政策应该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从而避免相机抉择的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波浪式运动规律的探讨,旨在把握我国经波动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一、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视角的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呈波动状态,从1952~1990年的社会总产值增长率来看,我国经济波动可划分为十个周期,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赵智 《社会科学家》2007,(6):101-105
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是在不断的经济波动中完成的.在世界经济波动的两种类型中,非周期性波动有着其固有的特点,相应的政府政策也就应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所以必须对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作出界定,建立政府反应模型,并针对政府反应政策进行探讨,分析政策与波动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对投资需求的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称性关联,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扩张并未对投资产生显著的"牵拉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转型在过去的40多年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令人困惑的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计划体制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快速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地,与之相关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显著的经济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距等经济特征又是如何产生的?基于此,在中国式分权的基本制度背景下,可以构建一个统一的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及风险厌恶型特征,导致其投资决策行为具有进行相互模仿的内在动力。研究发现:(1)这种模仿行为是构成中国民营经济迅速扩张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2)模仿行为放大了中央政府偏好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引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潮起和潮退”,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波动;(3)“软预算约束”弱化了横向竞争对地方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激励作用,导致不同国有企业数量的地区形成所有制结构的差距和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的结论对于未来中国提振经济发展动力,平稳经济波动以及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美旭 《理论界》2010,(12):51-52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反就业却增长缓慢。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中国却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对就业弹性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下降原因的分析,提出政府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是提高经济就业弹性的有效手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消费、投资与膨胀型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上的膨胀型波动。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持续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投资增长,投资波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熨平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导向应是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抑制投资波动。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有关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对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极其少见.文章试图进入这一新的视野,探讨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三者关系.通过研究1990~2006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结论以银行信贷扩张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是以环境污染的上升为代价的,但在与废水、废气、废渣之间的各自关系上则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