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岳 《天府新论》2014,(5):117-121
独创性原则是著作权法中的重要原则,研究独创性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对指导司法实践亦具有重大意义。独创性理论在两大法系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独创性判断标准。法律是以一种经济利益的分析方法来审视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承认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存在并给予法律上的保护,有助于保障作品的不断产生。  相似文献   

2.
作品的界定:作品类型与作品独创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独创性的作品才能受到著作权保护,而实践中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应运用类型分析法,从分析不同作品性质特点入手,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探寻不同类型作品独创性的本质内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创作模式的作品分别适用表达内容差异和内容表达差异作为作品独创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作品名称采取了不同的法律保护方法,其保护范围的确定以作品名称的独创性判断标准为依据。在我国,只有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能找到有关保护作品名称的明确规定,这对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极为不利。因而在我国,作品名称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保护范围应当依据“体现作者智力投入”的独特性判断标准为依据来确定。同时,为了更加明确这一标准,在立法上应当列举不予保护的作品名称。  相似文献   

4.
唯一性理论阐明,作品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作品或事物的一种性质,是作品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的根本原因。衡量唯一性大小的变量包括:附加元素的新颖性、可行的替代作品的数量、竞争者的数量。作品的唯一性值越大,受版权保护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判断作品是否应当受到著作权保护时,在独创性标准难以适用的情况下,则应补充适用唯一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独创性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是判断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前提,是整个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基石。对独创性的界定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即独创性是作品凝结着作者的构思、选择、取舍等创造性劳动的属性,作品客观上形成了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作品(或材料)的表现形式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宋岳 《理论界》2013,(4):81-84
独创性原则是著作权法中的重要原则,它不仅是作者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的标准,而且还决定着作者权利的享有以及义务的承担。如果说著作权法是以作品的产生为逻辑起点的,那么独创性的认定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和哲学基础的差异,独创性理论在两大法系中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本文将对两大法系中的独创性理论进行考察,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显著的冲击。以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第一案为例,通过审视作品构成要件判断标准发现,独创性始终贯彻以人类作者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同时,智力成果要件则是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作品与否的重要标准。从人类是否实际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多数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构成作品,而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价值追求与邻接权制度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且邻接权制度的扩张趋势也为把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其保护范畴创造了机会。建议立法通过扩张邻接权制度的权利内容与客体类型以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提供必要保护。而在当前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一定限度的过渡保护。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及其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者可以自由使用他人的作品,但不能以合理使用为借口,任意使用他人作品。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使用他人的作品就是侵权行为。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不论是其他国家还是中国,基本采用的是列举式,而非穷尽式,这使得法律判断标准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也使合理使用与侵权界限的区分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合理使用这一法律规定更具操作性,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细化一些限制规定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争讼,并进而使著作权人的利益以及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者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实现法律的保护功能和利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于《广告法》中广告真实性原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法中广告真实性原则 ,一方面有其质的规定性 ,对这一规定性应有科学的认识。同时从法的实践合理性角度上看 ,应随着实践的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新的详细的法律规定 ,从而使广告法中有关真实性原则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它在广告法中又有其核心地位。认识这一地位 ,是我们在执法实践中准确执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学园萃思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 ,它在表现里面召唤那不可表现的事物 ,它拒绝正确的形式的安慰 ,拒绝有关品味的共识 ,这种共识允许产生对不可能事物的怀旧感的共同体验 ,并且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不是为了从它们那里得到快感 ,而是显示更好地产生存在着某种不可表现的事物的感觉。后现代艺术家或画家处于哲学家的位置 :他写作的作品或者他创作的作品原则上是不受预先定下的规则的主宰的 ,而且不能通过把规定的范畴应用于这一文本或作品 ,根据规定性的判断来判断它。这样的规则和范畴正是这一作品或文本在探讨的。因此艺术家和作家在没有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的认知差异、著作权法中作品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致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属性的多元论断。尽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形式上较易落入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并且可通过有形形式复制,但是,依循康德与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人工智能并非具有自在目的的理性之人,只能作为人的劳动改造对象以客体形式存在,不能像人一样具有思想与情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并不符合作品的独创性标准,在法教义学上不能归为作品。不过,为了文化市场中的多重价值之实现,符合独创性“客观标准”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有必要被拟制为作品。既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权属的观点多属于规范层面的逻辑证立,有僭越著作权法之嫌。在确保著作权法“话语权”的前提下,应将“署名者”认定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权属者,以确保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标准直接影响到其作品资格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独立创作、源于本人"和"最低限度创造性"作为独创性构成要素,采用独创性主观标准,以人类干预引领和保障科技向善.司法实践中,构建人类干预评价模型,将案例抽象为人类干预情形组合,可解决独创性主观标准之客观化问题;构建人类干预条件模型,归纳人类干预情形组合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解决独创性主观标准之门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俊周 《西部论坛》2001,3(2):53-55
经济利益原则是世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国家经济利益是民族国家价值判断的一个标准。通过经济利益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向,较好地抓住蕴藏在历史背后的实质和动机。  相似文献   

14.
李明建 《理论界》2011,(3):66-68
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在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得以确立。这一原则要求人们不仅要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而且是要优先考虑他们的最大利益。很多国家在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确定及其考虑因素、标准、给付、追索及强制执行等方面都贯彻了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体现了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一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也有自己质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使它与别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对这个规定性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与我们在建国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同现在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这只是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规定性的有无问题。这个规定  相似文献   

16.
传统理论认为,搭售既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随着对搭售问题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的学者提出,有些情况下,搭售不仅利于经营者,有时也利于消费者,因此应将有害的搭售与有益的搭售区别对待.美国与欧盟对搭售行为非法性的判定标准是存在差异的.造成两者搭售非法性判断标准差异的重要原因是:首先是美国与欧盟竞争法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状况不同导致其在反垄断法中的价值目标不同;其次是法学理论的不同影响.我国应借鉴美欧搭售立法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搭售立法.  相似文献   

17.
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判断标准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关键在于新著作权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这在法理上和道德上存在矛盾,就当事人而言存在利益冲突。探究新著作权涵义及特征,尤其是重点剖析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阐述判断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性"的标准,从而探讨"合理性"判断的标准在现实之中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二)项体现的归责原则应当解读为无过错原则,其不仅在立法技术上与《民法通则》及《侵权法》保持一致,而且只有无过错原则才能胜任各种情况下的归责解释。机动车运行是高度危险作业活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共性决定各国最终选择无过错原则的立法趋势,同时支撑无过错原则的风险控制论推导出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个判断标准,能正确解读《侵权法》中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实用艺术作品1具备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关于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争议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实用艺术作品在我国应作为何种作品类型受到保护,二是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否为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法应该将实用艺术作品列为一种独立的作品类型,并尽快在立法上明确实用艺术作品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倪进 《南京社会科学》2008,8(5):127-133
书画临幕作品的著作权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较大争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其中涉及到"复制"外延的变化,这是学术界争论在立法中的体现,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临摹作品的独创性.本文试从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著作权的取得条件,得出临摹作品具有独创性,应该享有著作权的结论,但其某些权利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