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80年前后、1985年、1987年,这三个时段的女性荒诞小说颇引人注目.它们都是以对传统的拷问与对现代的呼唤而备受青睐的,而且一度成为80年代各小说潮流的代表作品.本文分析了这类女性小说形成的原因,并从主题指向、人物形象,美学形态、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阐释其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们对其后的女性小说文体建构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昂的政治小说书写了政治对身体的控制,以身体的在世状态解构了抽象高蹈的政治话语,呈现了人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小说揭示了政治的男权性质,指出不同政治阵营的政治行为皆有男权特征.小说表现了女性身体与抽象政治集团间的复杂关系,其主动挑战男权政治话语的姿态对大陆女性小说创作有启发意义,其强烈的公众关怀、尖锐的社会批判性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其女性形象塑造的轨迹的变迁.对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做一番探析.可以看到施蛰存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特征变化: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随着文明思想的深入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陈寿琴 《天府新论》2005,(Z1):299-301
在我国现代文学早期,女作家石评梅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反映个人悲哀和"五四"时代青年人共同的迷惘,"个性解放"旗帜下的自由恋爱,还是对社会风云的变化密切关注,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对于上世纪20年代女性小说来说,既拓展了题材的广度,又注意了小说内涵的挖掘,对我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铁凝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道质朴而多彩的风景.她的小说以对女性人生命运的观照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多重含义隐含其中而复杂多变、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可谓女性生活的百态图.本文试从话语文本的角度对铁凝小说女性世界的构建艺术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古典叙事一般以男性为权威,不存在女性叙事权威范式.随着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在小说叙事层面越来越主张女性叙述权威的建构.小说《时时刻刻》作为女性叙事话语权建构的典型案例,对女性叙事权威建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研究以《时时刻刻》为例,从叙事声音、自由间接言语及消极情节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女性叙事建构逻辑,为新时代小说中女性叙事权威的铺陈提供了系统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女性革命小说丰厚的文化价值应该重新予以认识:虽然现代女性革命小说有其局限性,但是,该类小说的创作在促成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女性传统和创作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女性的角色意识、现代女性的心态、现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现代女性的话语,对推动“五四”女性文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苏童是当代独具风格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述的优美、精致、诡谲,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拓了当代文学的视野。本文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以此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探讨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自我的崛起: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其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的独立和完善.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女性的日渐独立和自我崛起,既是英国女权运动的激励,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的时代必然性.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劳伦斯表达了他对时代女性的关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以扶乩的形式,进行易性代言写作,先后以泐大师、叶小鸾等四位女性的身份写出相当数量的诗文.在这个过程中,他想象女性的生活场景,揣摩其心理,体验其情感,把文学史上的易性代言写作推向极致.这些作品应视为金圣叹的创作.而金圣叹这样特异的表演、写作经历,对他的小说、戏剧批评有直接的影响,并在其创作、批评理论中留下痕迹.他的这些作品及有关表演过程的记述.对研究清代小说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1.
《大地》是以中国农村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反映中国社会变动与阶级分化中农民和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成员盛衰荣辱的命运与心态的长篇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大地》的研究分析,阐述作品成功的众多因素,并得出结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与艺术传统,中国大地的生活源泉与文化背景是赛珍珠作品走向世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主要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苍凉感.究其原因,文化、民族历史、时代、个人生活经验及其心灵感悟都是张爱玲苍凉感存在的渊源,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四运动时期,我们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历史原因,是期望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华传统文化,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二是文化心理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条件.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她的故乡生根发芽,却在中国开花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相契合的明证.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有六年,她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国读者和研究者由于意识形态、诗学观和文化观的差异对她创作中的主题、语言实验、心理分析等无力面对、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散文表现了人生的虚无和存在的荒诞,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焦虑、孤独和绝望,这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生存体验。张爱玲散文的虚无主义意向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创作以反映东北乡土的作品最为突出 ,她的作品灌注了东北作家群特有的“东北精神”。萧红充满乡土风情、蕴含浓重文化意识的作品 ,填补了北大荒地域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评价言语行为是评价主体对客体表达立场和态度的行为,不仅表明个人观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特定文化共同体内社会规范、文化设定的制约。评价主体的站位、评价客体的选择及评价标准等共同构建了美国文化语境下的评价言语行为;评价方式或策略的选择也体现其文化属性;某些评价承担着维护文化优选行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等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到美国去!到美国去!》这部小说主人公伍珍为实现“美国梦”在美国奋斗经历的分析,展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努力适应环境、在中美两种文化碰撞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况,着重表现了在美华人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之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以及少数族裔在美国主流社会漫长的文化兼容与互补中所经受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