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素林  徐岩海 《中南论坛》2006,1(2):56-58,68
明清以来,门面设计作为创造商品附加值的特殊手段一直深受晋中商人的重视。本文试从字号、匾额、楹联、门面装饰等设计元素出发,揭示晋中商人是如何通过商业门面这种独特的语言来宣扬商业伦理道德,渴求社会认同,塑造“良贾”形象的,进而展现晋中商人的价值追求、角色心理与文化情态。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文化构成了明清商人经营之道的思想来源。明清商人在商业经营中所遵循的诚信原则、缘又取利的原则都是在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形成的,是儒学伦理规范的转化,儒家思想在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经营哲学也成为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明清商人所奉行的勤俭、预测市场、运用市场规律的经商原则,都是明清商人汲取春秋战国商人经商智慧的结果。佛教教义对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代盛行的巫术观念是人祭广泛实行的思想根据;异族间文化冲突所引起的种族仇恨,使得商人大量杀害异族以祭祀神灵,是人祭习俗在商代盛行的现实根据。人祭习俗在周代呈现衰败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先周时期,周人本无人祭习俗;另一方面是由于商末周初,周人进行思想文化大变革,提出"敬德保民"的口号,人的地位得到抬高。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诚信经营。商人重利是天性,但诚信经营则是商人能够长久获利的保障。徽商的诚信经营,对当代人是非常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二拍"78篇短篇小说中有23篇是以城市工商业者特别是商人为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来描述的,塑造了商人群体形象。这些作品从众多的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经济、政治以及习俗等方面较大变化的社会风情。晚明的商业活动是社会变化新的活跃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商人阶层的出现与社会价值观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复兴 ,商人阶层树立了与当时社会相对的价值观。庄园制社会崇尚的是自给自足 ,商人却以钱财为本 ;庄园制社会崇尚的是等级观念 ,商人在追求钱财和从事经营的道路上 ,最看重的却是自由 ;庄园制所崇尚的是各自封闭 ,而商人阶层经营却以交往和联系为特征。随着商业活动的开展 ,商人所崇尚的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也随之发展起来 ,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因此 ,商人阶层的形成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传统集市是过去人们物资交流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发挥着商业与文化双重功能,在漫长的集市贸易发展史上形成了众多颇具民族特色的商业习俗。招幌与招徕市声是传统集市工商诸行经营与贸易活动中主要的商品招徕广告民俗,是过去工商行业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经营内容、商品特点、档次以及价格等信息以招徕消费者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英国习俗改革声势浩大,基于互惠观念和共同体理念,习俗改革对违背世俗法和教会法的言行进行管制。这场习俗改革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延续,它的实质是精英对民众文化的改造,然而精英文化从未曾绝对地引领着民众文化。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描写饮食习俗事象最为丰富的一部著作 ,书中广泛涉及到明代晚期的日常饮食惯制、筵席礼俗、节庆食俗、烹饪行业技艺习俗、饮食市场等多方面的内容。《金瓶梅》注重饮食习俗的描写 ,是与明代晚期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有关。《金瓶梅》饮食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它所反映出来的市井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古代乞巧习俗是一种被信众圣化的习俗,其目的主要是祈祷神灵显圣。在乞巧习俗中,织女是集权、巧、善三位于一体的女神;乞巧习俗传承了数千年,具有丰富多彩的仪式类型;在历史时空中,乞巧习俗产生了一种整体效应,构建了中国古代巧文化的多样化存在。口头文学、仪式、诗文、绘画等文化事项的互动,强化了乞巧习俗在历史时空中的稳定传承。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 《社区》2008,(8):13-13
文化不是你的门面,因为伪饰替代不了内涵。 曾经有一个特别难忘的场合,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非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文化认同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机制。由于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对土家织锦文化缺乏认同,需求主导下的市场认同挤压文化认同,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出现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主体层面,部分“文化能人”以商人自居忽视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过程层面,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播脱节;客体层面,土家织锦核心文化符号被弱化甚或丢弃。因此,应该重塑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认同。一方面,采取全方位传统文化教育与专门性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举措,唤醒民众内在的文化认同观念;另一方面,建立配套机制,提供形成文化认同的外在动力,即明确非遗生产经营主体的保护义务与责任,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监管,制定非遗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童珺 《金陵瞭望》2011,(7):32-33
“在南京从事图书经营或出版的大小企业家不下三四千人,他们大多数都不缺少商人的精明和智慧,这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是相配套的。但同时具备知识分子气质的人却并不多,毛文凤算是一个,这是他给我最初的印象。”一位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说。  相似文献   

14.
试论品牌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品牌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无形资产,也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品牌所包涵的人文意义,对大众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文化习俗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断赋予品牌健康向上的内涵,纠正和摈弃那些对社会有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战国秦汉时期商人经营商品的性质、类别及经营业务的规模,可以把私商划分为5类,即贩运商人、盐铁商人、囤积商人、农林畜牧商人和中小商人.除囤积商人外,其他类型的商人,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中小商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地处中原的河南,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使它成为国内重要的消费市场,全国各地的富商大贾,纷纷到河南从事经营,尤以山陕商人为最伙。他们遍布于河南的府州县城及主要的集镇。其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设店铺,成为坐贾;一是长途贩运,往来各地。经营的商品,有食盐、煤铁、粮食、丝棉绸布、药材、金融等。这种经营,弥补了本地商人经营的不足,促进了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民俗文化例说杨淑敏语言是人类思想活动以及文化的载体,文化、习俗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语言负载人类文化、习俗也就具有某种形式上或同或异的时代性。同时,由于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所以语言反映文化、民俗也应因族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义为社会思想道德的一种准则。商人应以义取利,以义制利,以义来规范经商行为。明清商人中有很多良商善贾,他们重然诺、崇信誉,诚实经商,善于经营管理,行仁义、致中和,勤俭、节约、敬业、乐群,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清商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商业经营规范与职业道德趋同,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A friend in need"一文的分析,指出主人公Lenny Burton的溺水而亡是由于自己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没有正经营生却赌博酗酒,陷于身心交瘁的境况,求助朋友Edward Burton,却是一个虚伪自私的商人,诱使其上当受骗,死于非命。说明了Lenny Burton的悲剧根源是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20.
杨建峰 《山西老年》2009,(12):48-48
驰名中外的三晋商人,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崇商习贾的习俗和社会文化氛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不畏跋涉、艰苦创业的晋商。他们之中有许多成商人世家,生财有道,富比王侯,成为令人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