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近代中国各种变革的理论范式有两种:"反三座大山的革命范式"和"现代化理论范式"。笔者以为,还可以有第三种研究范式,即转型社会理论范式。在转型社会理论范式中,近代三次变革与当今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构性。近代三次变革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南辕北辙、权力资源匮乏、无理又无节的症垢恰好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应该极力避免而又极易堕入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了三次改革 ,这些传统内的变革却开启了超越传统的变迁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 ;戊戌变法扳动了中国社会意识近代化的阀门 ;清末新政迈出政治近代化的步伐 ,但三次改革却没能使中国近代化持续地“化”下去。原因在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才是近代化的保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的自我更新有其局限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是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与戊戌变法相比,除了因为政策上的相似和趋同,还因为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培养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及法制社会等理性精神,因此,被认为是戊戌变法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在清王朝末世衰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师夷长技",以清醒的头脑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求取中国的"富"和"强",他领导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办实力强大的中国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从都市报的转型看社会新闻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都市报,不仅给中国报业家族带来了新面孔,而且也推动了新闻观念的演绎,社会新闻的流变当是其中的突出之点.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逐渐孕育的一种制度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进程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一种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民主政治模式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文明范式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文明范式的角度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构成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取向.这场新的文明互动,将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文化艺术革命和哲学革命为总动力,以新的哲学与美学革命为主脑,以建构知识上升为智慧、技术上升为艺术、片面的人上升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确立"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新生命观与新实践观为内涵,在总体上体现一种新的创世纪精神与日常实践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范式.这种以大生命观引领的大科学观、大审美观和大人格观,将促进人的大人格生成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从"适者生存"型向"美者优存"型的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9.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民国时期、新中国十七年与20世纪80—90年代,其中出现过两大批评范式,即心理学批评范式与政治批评范式。心理学批评范式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民国时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潮流。新中国早期,文艺批评界将英美乃至西方现代派文学一律贬斥为“反动”、“颓废”、“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政治批评范式由此诞生,并出现了第一次范式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爆发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论争是两种批评范式所代表的不同学术理念和价值取向所表现出的公开对立状态,而90年代批评界“话语上的改口”是第二次范式转型的标志。在两次范式转型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历史传承与“话语平移”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评价的“合法化”状态,是学术研究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抗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我国各类社会抗拒事件集中爆发,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其原因错综复杂,尤其是与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怎样逐利避害,从制度上根本的解决这类问题已经时不我待."重庆钉子户事件"的解决为我国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一些启示,彰显了社会抗拒事件的深层原因是权利失衡的结果.因此,必须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从制度上为各利益集团、尤其是弱势群体打造公正、平等的利益博弈平台.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12.
近代买办与晚清民族保险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8 0 5年,当外商在广州创立中国近代第一家保险机构时,买办就以附股的形式接触到保险领域。以此为开端,买办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经历积极参与到晚清民族保险业中,并在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初创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14.
晚清戊戌至庚子年间,正值清廷政局动荡、人心思变之际,肩负朝廷文书往来职责的驿递系统积弊甚重,而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体系统合官民邮递职能的呼声日高。朝野之间,关于裁驿置邮的议论及方案亦各有不同,其中不仅是邮递功能或方式的转变,更是在清末官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有效的管邮机构和统一邮权的尝试。所以清末的裁驿置邮不仅涉及制度变化,背后更有观念、人事的多种纠缠,最终邮传部的建立与初衷方案的差异,也反映出清末制度转型中的艰难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挽救行将就木的王朝统治。然而,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自救的新政被执政者们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以新政为名,统治集团内部竭力争权夺利,枢府疆臣大搞权钱交易,地方官绅大肆鱼肉乡里。整个新政时期,腐败的官场演绎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争利图。  相似文献   

16.
分析指出,清末新政时期,在内外合力作用下,湖南省省会长沙被迫跨入了早期城市现代化的行列,突出表现为:经济的近代化转变,报刊媒体的广泛传播,城市市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等,具有近代意义的市民社会开始出现,长沙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取得了极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经典中的训诂,最早的是在注释《内经》中出现的。围绕《内经》形成的一系列的注释,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医书里训诂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值得提出的是晚清时代,对《内经》的训估达到了历史的高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就胡澍俞樾、孙诒让对《素问》的校勘条例作一探讨,以明他们在清代《内经》校勘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10年庚戌起义是清末广东政府所面临的重大政治、军事危机,通览此次起义,虽一起一蹶,不过仅止于三二日,然清廷广东当局在危机应对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一、起义前的政府失策:募兵仓促,未曾严格遵循“募兵制略”方案;革命党人充斥于军事学堂和新军营中,政府对新军控制力被削弱;军队军纪不严、防务疏散;未能惩毖安徽新军起义教训;对新军思想失控,未能正确引导兵士的演讲集会。二、应对起义时的失误:新军核心领导临阵弃营,新军指挥失灵;未能尽缴新军各营弹械;旗兵仇汉、总督猜忌,激化新军士兵情绪;起义爆发后警吏之敷衍。三、善后措施之不足:降兵不辨良莠一律遣散,引起舆论诟病;对善后之防营军队缺乏约束。  相似文献   

19.
1905年晚清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成立后就积极调整规范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学部在留学的各个国家设立了游学管理的机构;并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国外教育的机制及时地确定了留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另外,针对前期留学教育发展中衍生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解决办法,主要有:留学生资格的限定与保障、留学生学习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合理分布留学国别等等。在学部的大力整顿下,晚清最后几年的留学教育朝着更加有序和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