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
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动机和成立伊始就确定的革命目标。对此,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政和执政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创建新中国时机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政问题上,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为此,中国共产党多次向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发出呼吁,邀请他们共同筹备和举行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其过程颇多周折,其态度甚为诚恳。中国共产党的建政主张得到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政协会议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建政的目标,并且对新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对当时的民主党派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共两党的"继续合作"使民主党派的地位急剧提高;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使民主党派的活动异常活跃;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则使民主党派内部产生分化,并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季春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37-39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真总结并深入研究该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历史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观照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实践以及哲学三个层面立体化、多维度地剖析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至次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并确立了新的国家建制,中国共产党处于建政时刻.其间,"五一口号"规划的两步走的建政路线图发布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调整?学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遂以为建政程序作了重大调整,此乃为新政协筹备会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障目,进而忽略了两者实质性的区别,也低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历史紧要关头谋定而动、顺势而进的政治智慧.事实上,从"新政协"到"人民政协",不仅是改名,而且是易姓.驱动这一过程的"双核"是:中国共产党论定的未来国家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建政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逆向.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后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和我军的实际情况,把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选择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实施这一战略转变后,解放战争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紧密围绕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在创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策略性、发挥激励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学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与抗日战争时期比较起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减租减息政策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转变.具体到土地没收对象、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以及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政策等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吴晓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4):129-131
作为东北战略后方的合江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北满五个根据地中建设较早、战略地位最重要的一个。合江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成功关系很大。在物质保证上,大力支援前线完善军需供应;在人员补充上,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与战士,有力的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在经验积累上,率先实践、率先总结经验,为北满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借鉴,支援建国后东北及全国的发展。全文尽可能全面展现合江根据地建设工作的斗争全貌,并给予其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试析国民革命后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对国共关系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革命性、必要性毋庸质疑,它的兴起发展对国共关系的走向也产生了巨大冲击,成为影响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围绕这一时期农民运动在后期的发展,从土地问题、农运领导权、反动势力对农运的蓄意攻击、农运、农协自身的变化和不足等角度,尝试对此问题作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它的高度灵活性,具体体现在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和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尤其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决战中,更是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劳动政策的指示精神,各解放区政府与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劳资两利"、"公私兼顾"和鼓励先进的原则,构建了就业保障、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雇工生活保障制度,并经过积极地实践,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为新中国的雇工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形势和中共策反的双重作用推动下,国民党军共有118万多人高举义旗,通过和平的方武走到人民阵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起义失败了.本文将对那些失败的起义进行系统剖析,分析其失败原因,探讨其规律,总结其教训,以期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并丰富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自建党始,其所有工作和斗争,都是朝着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创建一个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方向而努力的.进入解放战争后,在国共两大阵营生死较量的结局基本明朗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中央通过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阶级政策,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和凝聚一切民主进步力量,推翻了国民党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在敌我力量对比转换和国内战局推进的同时,中共中央适时提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任务,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等根本制度和大政方针,并对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法理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准备.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终结,又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扶蒋溶共”到“援蒋反共”的演变过程。这种政策的实质是美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或附庸 ,抗衡苏联 ,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政策。中国共产党针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革命的需要 ,采取“中立美国”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灵活运用 ,有效地限制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范围和程度 ,掌握了对美蒋斗争的主动权 ,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历来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解放战争期间,我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严密组织、周祥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配合凌厉猛烈的军事打击,对敌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大大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研究这一时期我军对敌的政治攻势,对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在牵制、打击日军 ,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支援、配合了国内敌后战场及英美盟军作战 ,在太平洋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 ,由于抗战后期国民党内外政策中依赖英美、保存实力和积极反共等因素的存在 ,以及国民党军队领导指挥系统、作战技术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失误 ,从而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上的空前溃败 ,使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也埋下了国民党在大陆必然失败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蒋勇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
抗战胜利后,在联总救灾物资的大力支援下,基于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和恢复战后公共基础设施的需要,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广泛开展小型工赈救灾活动,囊括水利、交通、房屋、市政、农垦、复业诸项,并建章立制,加强法制化管理。这一时期举办的小型工赈具有内容广泛、实施普遍、管理规范及效果显著等特点。其举办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修建了大量工程、救济了大量灾黎、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卫生、改良了社会风气。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工赈本身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赈灾救荒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参与组织反宗教同盟,积极宣传收回教育权,借“五卅”运动之势引导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在这场运动中,共产党人正确处理了宗教信仰自由和反对基督教的关系,在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问题上态度坚定,提倡教会自立,割断与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共产党人在非基督教运动中初步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把近代以来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从诗人、学者到民主斗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所走过的道路。他的思想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爱国主义思想自身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他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他心目中的“应然”中国与“实在”中国的矛盾运动。其思想突变起始于抗战后期他对原来的国家观念的扬弃。他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认识到了国民党的政府不能代表国家。他受五四精神的鼓舞和共产党人的影响,转而从“人民本位”立场上认同了新民主主义方向。闻一多的思想转变,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先进知识分子与他所从属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广泛联系,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刘新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6)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共东北内战和东北土地改革时期,位于三江平原的合江省(今黑龙江省所辖)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引导下,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大生产、支援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进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揭开了内战时期东北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有力地推动了此间东北各省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探讨此间合江地区的妇女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总结历史上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经验,为全面研究和准确评价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