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园五先生     
“南园五先生”是明初有代表性的五位广东籍诗人,他们与“吴中四杰”和“闽南十才子”一道,努力扭转明初的柔靡诗风,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岭南诗坛享有盛誉。其中孙蕡的成绩尤其突出。他们的文学活动,代表着岭南诗坛在元代的沉寂之后的一次复活。至于他们的不足之处,乃是历史的局限,是不可苛求的。  相似文献   

2.
“初唐四杰”作为社会变革时期下层文人的代表,影响他们从事诗歌创作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选官制度由豪门垄断到寒士参预的变化;文人队伍从官廷台阁到市井沙塞的变化;皇帝对文学的爱好和倡导三个方面,分析时代发展的特点对“四杰”步入诗坛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四杰”及其诗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宣城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初地域文学兴盛的环境下,以施闰章、高咏、梅文鼎、梅庚为代表的宣城诗人树帜诗坛,形成区域色彩鲜明的宣城派,其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宣城体”。在清诗流派研究史上,宣城派长期被冷落、悬置。本文从宣城派的兴起、文学渊源的考察、“宣城体”特色的辨析三个方面,探讨宣城派的历史风貌和诗歌艺术旨趣,认为宣城派兴于清顺治初,康熙中叶后逐渐淡出诗坛,宣城派并非清初的宗宋派,其文学近源是明中叶以后的宣城风雅,“宣城体”具有诗道一贯、言之有物、醇厚为则、风貌朴秀、语言简净五大特征,与“神韵体”、“梅村体”一起构筑了清初诗歌的繁富景观,并影响着清代诗风嬗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吴中地区兴起了"古文辞"运动。吴中文人力倡"古文辞",推崇"古文",学习对象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古文辞"为号召的这场运动一时席卷吴中,在此影响之下,吴中文人理论上强调古人作品的思想性、情感性、辞采性;创作上继承古文尤其是吴中文学传统,同时他们厚古而不薄今,行文中也使用口语、俗语,对大众文化表示认同。"古文辞"运动成为明代"复古"潮流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6.
明中期,为矫正时弊,拯救吴中文学传统,吴中士人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古文辞”运动。这场运动重视学植,既师古又师心,强调作品应抒发作家的真情实感;但终因阵营松散,取法不一而失败。“古文辞”运动与七子复古运动不同,它与政治无甚关系,更注重个性与情感的张扬,但其组织、观念皆比较松散,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对公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唐代诗文审美观念的更新,可以说是隋唐时代诗文以及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他们继承了齐梁诗风,但是他们没有拘泥于其中,诗文风格没有流于轻浮,他们的创作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歌颂,主题也更加深刻了,特别是体裁和题材的突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本文就"四杰"徽号的起源和思想渊源;"四杰"文学的体裁和题材的突破和"四杰"诗文的艺术特色等方面来综述"四杰"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文学史中,有很多文学作品是通过模仿中国文学的作品而创作出来的,被称为"翻案文学".这种翻案作品在日本江户时代特别兴盛,出现了很多模仿中国明清小说的作品.日本文学中翻案现象的兴盛反映出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并在模仿中努力再创造,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中的融汇和逾越.  相似文献   

9.
论初唐四杰     
四杰是初唐后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其中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他们上承梁陈,下启沈宋,突破了宫体诗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扭转了南朝诗风,改造和发展了诗歌形体,代表了文学革新的时代风貌。本文论证了“四杰”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中的贡献和地位并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0.
王勃是我国初唐著名的文学家,少时即显露文学才华,写出《滕王阁序》的名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工齐名于世,被称为“初唐四子”或“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创作偏重于描写个人生活,抒发个人感情,但其意境开朗,格调高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他的一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相似文献   

11.
初唐四杰较为充分地吸收了六朝文学之积极成果,在创作中融进了时代精神与自己之真情实感,从而在更广阔的前景上为文学开辟了一条康庄的大道。可想而知,要研究伟大的唐代文学,不能不研究初唐四杰。而要研究它们,就得了解其生平事迹与作品写作时间及在何种情况下作(或为何而作)等等。这主要就是年谱的任务。张氏80年代中期曾为四川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开过“初唐四杰研究”一门课,切年代初出版了(初唐四杰年谱)(巴蜀书社1992年。后引本书只写页码)一书,这是初唐四杰(不论总体,其中一人、二人)年谱中分量最大、用力最勤的。其特色…  相似文献   

12.
徐祯卿是明中期吴中文学的代表人物,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同时又是明中叶影响深远的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成员之一。徐祯卿是明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吴中文学和复古派的长处,并能去其短处。当复古运动出现严重偏差时,他的诗歌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诗歌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从屠隆到竟陵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者习惯上把明代后期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思潮称为晚明文学新思潮。在这一思潮中,作为纯粹的文学理论而出现的,是袁宏道的“性灵说”。将“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作一番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对研究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形成、发展和消退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元明之际的时代转折特征与南园诗人群体的人生遭遇,重新探讨了南园五先生所代表的南园诗社的构成过程以及所体现的诗学意义。文章认为,南园是此一诗人群体初次结社的地方,是他们元末生活与人生情趣的体现。入明之后,他们无论是做官还是隐居,几乎均遭逢到巨大的人生挫折,不幸者送掉性命,侥幸者也备受贬谪磨难。于是,南园便成为他们美好的精神家园,成为记忆中自由的象征。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反复的美好回忆,使得南园成为像玉山草堂那样的雅致园林,使得南园诗社成为如北郭诗社那样的诗学流派,使得南园五子成为如吴中四杰那样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5.
明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吴中地区形成了士人纵情山水、奢靡游乐,注重感官享受,崇尚古典适意的多样世风。受其影响,吴中文人的诗文创作随之出现了注重性情文学的变化,文风变之为清新自然、爽朗明快和追求高古典雅、温柔敦厚。而这种多样性世风所形成的多种创作主张和文风,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吴中文学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创作成员不能集中力量创制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抑制了吴中诗文创作新局面的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6.
祝枝山题画     
源崧 《阅读与作文》2007,(12):57-57
明代人祝枝山,5岁就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9岁会写诗,读书过目不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与唐伯虎、徐祯卿、文微明一起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  相似文献   

17.
一边是鲁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的旗手”,一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民族文学发展中诞生的“恶毒的天才”,在比较文学的天平称上,无论你怎样比量,如何做论,都会感到十分棘手。他们之间的距离太大,几乎很难找到一把通用标尺,去评判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早在建国以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尚未完结之时,有人仅凭信艺术感受便发现二人之间存在某种艺术关系。解放后,鲁迅研究日益成为“显学”,比较研究也逐步兴盛,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理所当然地比以往更为引入注目。然而,尽管鲁迅与契诃夫、安特莱夫、果戈里等人的比较研究大为深化,而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比较研究却仍旧  相似文献   

18.
明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吴中地区形成了士人纵情山水、奢靡游乐,注重感官享受,崇尚古典适意的多样世风.受其影响,吴中文人的诗文创作随之出现了注重性情文学的变化,文风变之为清新自然、爽朗明快和追求高古典雅、温柔敦厚.而这种多样性世风所形成的多种创作主张和文风,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吴中文学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创作成员不能集中力量创制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抑制了吴中诗文创作新局面的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9.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元末明初苏州诗人,祖籍四川乐山,有《眉庵集》十二卷、补遗一卷、《眉庵词》一卷传世。与高启,徐贲、张羽并称“吴中四杰。”文学史家以为他们在明代诗坛的地位,犹初唐四杰在唐代诗坛。四人之中,除张、徐二人才力稍不逮,高、杨二人,相互颉颃。甚至有以为高不及杨者。高、徐、张三人之生卒皆很清楚,惟杨基之生卒,不得其详。历来不见考订。连素称详备的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亦付厥如。唯一九七九年《辞海》修订本杨基条下,标定其生卒为(1326  相似文献   

20.
沈周 ,字启南 ,号石田 ,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吴中诗坛的领袖人物 ,在绘画上有明代第一人之称。他同时又是一位藏书家 ,博学多才 ,遍览《坟》、《典》、《邱》、《索》及杂家言 ,深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之理。沈周的家乡长洲 (今苏州 )是明代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吴中地区是明代人文渊薮之地 ,藏书家辈出 ,书香绵延不绝。明代文坛沉寂半个世纪之后 ,吴中诗坛于 15世纪后半叶崛起。当时的苏州及附近地区 ,以沈周及其弟子为中心 ,有上千的诗人从事创作 ,促进了南方诗坛的复兴。沈周的诗歌“挥洒淋漓 ,自写天趣……不雕不琢 ,自然拔俗”(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