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译是指以口头表达方式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际行为,是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所依赖的交际手段,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有着多层次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具有交叉式、立体式的信息传播特点。本文旨在从英汉差异入手,通过介绍口译实践中的英汉对比,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该如何处理两种语言的差异并结合各种口译案例进行分析,以揭示口译的特点,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会议活动这一氛围当中,人们交流的语速、内容和紧张程度往往都是日常生活当中无法比拟的。对于翻译工作者,尤其是口译员而言,在会议过程中的翻译工作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对于口译工作者在会议口译中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扎实的中英语知识和熟练的口译技能了,更重要的是在会议当中,由于有很多内容是现场发挥,为了促进会议的气氛而使用的,因此口译工作者更需要有广博的非语言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等。换句话说,口译工作者在会议中的翻译技巧的灵活使用,能够促进会议更为有效和融洽地进行,也就相对地决定了会议和翻译的质量。本文试通过分析研究分析会议口译中常用的几种翻译技巧,试对会议口译工作人员和英语口译学习者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黎颢 《现代交际》2014,(7):27-27
口译不是简单的语言间的双向转换,而是集理解、记忆、分析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使用过程,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技巧因素。科学、系统的口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加深对口译活动的理解,促进口译教学模式的调整,提高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现场的口译转写文本,管窥东北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现状,指出影响口译质量因素,发掘完善口译评估模式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语言交流,也有非语言交流,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不仅体现于语言交流能力,也体现于非语言表达能力。一堂好的教学讲课效果体现在二者恰当的结合运用。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参阅,对其定义、特点、概念、功能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教学经验分析了我国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的运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口头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肢体语言和非口头性的暗示通常也对语言交际和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眼神交流、手势、面部表情以及服装穿着等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师生之间的交际互动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作用,因此,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会对英语教学有促进的效果,如果和口头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课堂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交际就是语言的交流,认为语言是传递和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实际上,人类交际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类型。并且非语言交际行在人类交际中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是惊人的、以及由于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而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语言交际的学习,当然也不能忽视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本文将从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这四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对日本文化的表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林昆荣 《职业时空》2008,4(3):47-47
科技文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形式,俗称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著作、学术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均能体现这种文体风格。(秦秀白,1986:174)科技英语,顾名思义,就是描述科技内容的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于20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得以独立和发展,成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学科。(高永照/等,1998:2)它是人们从事科技活动时所使用的文体,它涉及自然科学各个专业的题材,用于科技论文、实验报告和科技著作等各种目的,具有准确、客观、正式、逻辑严密等特点。英语科技文体语言不同于新闻报道、广告、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语言,它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其追求的目标,它讲求逻辑上的条理清楚和思维上的准确严密,有其特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复杂的交际活动。翻译首先要完成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在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语言隐含的文化因素。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问语言提供了存在的条件。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文化都具有起独特性。因此,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文化的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及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翻译的复杂性。本文就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在翻译中作用展开讨论,强调了与语言相关的理论及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翻译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更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语言与文化两个因素,尽量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与语言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女翻译张璐入手,通过列举各种事例,论述高级口译人员除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及翻译技巧之外,还要多读书、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艰苦的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晶 《现代交际》2014,(8):24-25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之下,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口译作为一种翻译形式,在实现即时性原语到译语转换的同时,也实现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传递,为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会议口译即席性强、信息面广,如何做好译前准备工作,为口译实践打下伏笔,就成为影响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的交流的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类交流的突出特征。人际交流的方式主要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方式,同语言交际相比,非语言交际方式更能够直观的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感。但大部分高校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重视学习语言的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故本文将以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和探讨非语言交际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分析,包括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非语言交际的分类,并列举了几种诸如体态语和副语言等非言语行为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最后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树立完整语言教育的新观念,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发挥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互动性,最大限度地优化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一个研究关联理论和口译活动的视角上,试图帮助口译工作者意识到关联理论当中上下文的重要性,以及试图提出一个口译的程度标准来评判口译工作的实现和完成,即越是能够将翻译出来的内容同原文的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译的质量便越高。口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基本形式,同笔译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翻译学家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既能够在笔译工作当中得以实现,又能够在口译环境中适应并得到解释。本文笔者试图通过简单介绍关联理论的一些概念,为口译交流当中提供依据。翻译的过程是一种文字上的明示和思想上的推理这样的一个焦急过程,而并不是语言层面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此外,笔者还通过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实践,讨论关联理论与口译研究及教学之间的关系,试体现口译当中关联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口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的词与词的直接对译,更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互融。因此,可以说,口译是国家之间、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翻译时,不是语言的直译,而是对相互间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阐释。在英汉口译中,对文化现象理解的偏差会导致口译结果的大相径庭,这就是文化缺失现象,因此准确把握国家间的文化特点,是成功进行口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重要的符号中介,传播学认为,人类信息传播符号主要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是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及交往的基础,语言符号包括了声音语言,文字语言两部分,而非语言符号是指除声音,文字以外,人们的感觉器官所能接收到的各种表象符号,如神态、服饰、姿势、色彩、音响、画面等,历史上,学者萨莫瓦曾经非常尖锐的指出,面对面地交际过程中,语言行为只占不到四成,其余的信息应当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传递。对于从事播音主持的人员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了,非语言也是决定其传播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播音主持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分析播音主持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对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蕾 《职业》2011,(33):43-44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一般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所谓"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一种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交流手段。"体态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差异便成了翻译过程中的障碍和难题.因此,翻译者除了精通两种语言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很好的提高翻译水平,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媒体上"口译"这个词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交传口译、同传口译、会议口译、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等。表面看来,口译似乎是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机械性的语言传达活动。其实不然,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的目的的交际行为,它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意义再现活动。口译活动是一种综合能力,除了简单的言内意义,信息中所包含的言外含义、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背景信息等等都是需要译员准确传达出去的。因此,作为一种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认知信息等于一体的需要广博知识和扎实双语功底的交际活动,充足的译前准备对口译人员的翻译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的交往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的英语也在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扮演着一个不容或缺的角色,同时,语言上的无障碍交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译已成为各个不同语言文化尤其是中西方国家之间交流的桥梁,对口译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就时下口译形式的探究,不论是教学上还是实践中,口译中的视阅能力的培养对口译实践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本文力图从对口译学中视阅口译的定义,视阅口译技巧,以及视阅口译在口译实践中的地位出发,通过分析释意学理论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力求证明口译视阅技巧的培养有助于解决口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助于突破时下口译研究中的瓶颈,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