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桑春红 《理论界》2007,(8):33-34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人格,表现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整体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遇到了挑战。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道德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道德的客观基础及道德内涵变迁的特点作一探析。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道德规范的客观基础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要求,它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对人们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这是维系社会、促进社会正常运行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包括:1.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2.作为普遍性、全民性规范的“五爱”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3.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特殊道德规范。4.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部的各种具体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小光 《兰州学刊》2004,23(2):47-48
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这对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劳动提出了新要求。从劳动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两个维度来阐述“尊重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将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劳动 ,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问题,曾有过不少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改革和开放是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导向,既然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一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自由竞争、利润最大化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应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的更进一步认为,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应有之义。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应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那些原则不该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否则真的要“雷锋叔叔不见了”。 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公平     
劳动是和大多数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劳动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要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和劳动收入三个方面论述了劳动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对象、范围和基本消费范畴本文研究的消费,是区别于生产消费的生活消费,即人们常说的个人消费。本文的任务,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消费过程,探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一个独立方面的消费关系。我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归结为自主劳动关系,因而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称为自主劳动者。社会财富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我把社会主义劳动即自主劳动视为这个社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在一定生产资料、劳动力所有制形式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间必然产生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研究劳动关系,确立工会在调节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及应尽的职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工会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做好工会工作最基本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起着引导、激励、支撑和保证的重要作用。从道德的主体性上看,荣辱观能够为人的认知提供心理基础,为人的意志提供精神动力,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在于能够使人以真正的道德主体性身份把构建和谐社会与融入和谐社会当作自我完善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国秋 《云梦学刊》2001,22(1):29-31
人生观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的产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客观依据,一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二是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四是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立志成才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为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德育激励机制既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同时又要在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价值定位,即道德观念的根本价值指向问题,是道德体系的基点、主宰和灵魂,不同性质的道德价值定位,会派生不同的道德原则、道德评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中国现实道德模式是包括个体本位、集体本位的双本位特征的过渡模式。因此,价值指向多元化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平衡协调原则和宽容包涵原则是现实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些原则,道德建设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众文化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是:提高了大众的生活质量;开辟了文化普及的新途径;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文化多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杨仕奎  贺建云 《齐鲁学刊》2006,42(4):118-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它坚持了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有着深刻的伦理意蕴。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显与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本质,重申了人的理性精神,整合了人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8.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现实中存在着将自私、自利、利他行为不同程度的混同现象,尤其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利行为;自利的实际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变化的,合理、正当的自利要求只能依据具体社会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加以规定并据以判断;没有人的自利意识就不会有人的自私、利他观念,没有人的自利要求也不会产生自私、利他行为;不论就个体还是就社会总体来看,人的自利行为是最普遍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