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运作特点,以逻辑模型为基础,设计出横向包含"投入—过程—产出—影响"四个环节、纵向包括"绩效目标—绩效环节—绩效因素—绩效指标"四个级次的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构建的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多层次递阶特征,并且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网络关系,运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确定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具体指标权重,进而为实践部门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绩效评价提供科学工具并搭建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除了中央政府转贷的债务外,地方政府开始举借其他债务,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无节制,缺少制度法规,使政府债务管理比较混乱;二是没有规范的报告和披露制度,脱离了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的监督。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债务应纳入财政预算、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建立审批程序、举债收入使用范围和偿还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不强,成本核算成为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因此,文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科技、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公共服务六大方面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H市政府的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加,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造成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能力;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社会风险分散化解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监督,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己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介绍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的总体情况;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的表现;分析形成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原因;通过对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借鉴,提出对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债务是一种重要的财政资源。在中央实施债务管理新政、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进入新常态的特定背景下,用好债务资源是地方政府破解资金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额度模型,确立了地方政府债务资源"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用好债务资源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政府举债是当今各国的通行做法,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必须有节制.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政府债务信息严重不透明和政府大量举债容易导致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财政体制因素造成地方政府举债,现有的银行运行机制与金融市场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举债形式呈现多头进行的态势.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建立正确的财政赤字观,科学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扩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系到其财政运行及各项职能的实现,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安徽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需重点关注专项债务增速过快、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市县级债务余额占比较高以及区域债务风险差异较大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文章进一步对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针对性建议:完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提升财政自给率;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府偿债能力;严控专项债务增量,加强专项债务管理以及硬化预算约束,健全考评机制,以期为安徽省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参与主体是否明确,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规范化发展的首要问题。2011年国务院批准8个地方政府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论文基于对这8个地区有关绩效管理政府文件的内容分析,总结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参与主体有四种类型:管理主体、评价主体、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主体和数据采集主体,并且对四个主体的构成、权力和职责、主体间的关系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近些年的现实来看,土地财政和债务问题是地方政府避之不去的两大难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及政府债务问题的存在无论对本级财政还是对整个经济体系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形成财政风险,影响财政的稳定和健康。本文以全面认识并规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为主题,以剖析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因素为突破点,以辽宁省本级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均衡误差修正模型,以揭示影响辽宁省地方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膨胀趋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地方政府发生严重债务危机事件时的一种应急处置制度,对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闭环。地方财政重整主要是对地方政府预算的重新安排,而非地方政府的破产,因此需要在维持政府有效运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政府对财政责任的独立承担。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明确界定财政重整制度中的经济标准、程序标准和权责归属。同时,为确保地方财政重整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注重与预算、公债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以公共管理理念为出发点,以提供公众满意服务为目标来构建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价与审计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实现"增值价值"概括了顾客导向下的政府绩效评价与审计目标,而且增值价值作为政府绩效评价标准不仅非常重视顾客价值的提升,也关注政府内部的过程绩效,是连接政府内部绩效评价与外部绩效评价的桥梁,也是政府绩效的外部审计标准即顾客价值的实现与内部绩效审计标准即经济性、效率性等有机结合的耦合点。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债务来源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即向中央政府、银行贷款,或地方政府直接发债融资。这决定了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最主要的两个方向为市场约束力与行政管控力的建设。本文对美国、英国、巴西及俄罗斯等国就债务风险管理中市场约束力与行政管控力作用进行研究与总结,基于它们债务管理及危机应对经验,提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财政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从而加强市场约束力的效果。但同时,中国目前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与债务过渡计划,保障债务风险的平稳有序化解及未来管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我国30个省份2013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整体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和规模以及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是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债务风险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债务责任,合理举债,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可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根本成因是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缺口",省、市、区间的竞争与官员考核制度也促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显性规模不大,但根据相关研究和信贷实践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目前地方政府融资方式以发行政府债券、PPP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大、与地方财务不匹配,导致偿债风险;部分地方政府隐性融资、违规融资规模大,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业务合规风险。地方政府类融资对商业银行来说,整体信用风险较小,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提高合规意识,学习监管政策要点,规避合规风险,全面掌握辖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投向与偿债风险等。地方政府应在熟悉掌握监管政策的前提下,采用合法、合规方式融资。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债务规模激增。基于新常态的背景,建立相关模型,从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业及社保基金缺口和新型城镇化等四个方面,定量测算各省级政府在2016—2020年的债务规模。然后用债务增长平衡系数和负债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各地的债务压力,发现黑龙江、辽宁等地债务增速迅猛,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各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困境,而且青海、贵州和甘肃的负债率远超国际警戒线。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得出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局部加剧等相关结论,并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举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但如何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一个安全、稳健、适度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进行积极稳妥处理,地方债置换是现在正在推行的一种方式;另一个层面是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首先要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其次要解决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即推动PPP模式的有序发展;第三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推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发展,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需重点关注的经济风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融资平台盲目扩张及财政体制内在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规模庞大,增长速度过快,债务负担沉重,资金使用率低,期限错配严重,部分地方违规融资、违规使用债务资金、偿债资金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等问题,重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成为当务之急。明确政府职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赋予地方合理财权,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创新政府融资模式,完善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应该成为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主要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国在防范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现实债务压力和潜在财政风险、缓解其与社会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机制,强化地方财政风险预警体系,实行政府债务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债务始终处于安全线之内。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的逾期、违约,在形成地方财政巨大压力的同时,强化了地方财政运行风险。清理债务、化解风险必须从透析其所面临的障碍着手,明确债务主体与债务责任,增强偿债意识;建立财政偿债基金,完善债务偿还机制;统一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