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超越了原来狭义上的“设计素描”,成为素描的新传统 ,适应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设计素描的基本要素 ,应用创造性构想 ,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的方向 ,是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握物体造型的全貌 ,主动的进行创造性构想 ;从观察到感受 ,从想象到创造中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设计意念及造型能力 ;从素描出发 ,走向设计 ,这就是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素描教学谈     
素描首先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造型方法的基础训练、属于技法的范围。既然是技法,它就必须借助于解剖、透视、体积等一系列科学知识来理解。过早的、夸大的提出艺术性的要求势必会干扰初学者获得扎实的基础,而素描基础的不扎实,也会在将来的创作中留下不必要的麻烦,如眼高手底,画非所意,无法准确的表达意图。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即保持学习的个性,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甚至于稍显刻板的方式来实施素描基础教育,找到最佳切合点,是许多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人一直追求的目标。 现代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手法趋向于…  相似文献   

3.
在素描教学中,长期作业、速写默写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造型能力的必要手段;素描工具应随素描内容的特点选择工具,使素描与色彩绘画从笔法上、观察方法上衔接起来;在人体课与着衣人物课的设置关系上,应先上人体课,然后是着衣人物课,两者紧密结合,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物画的传统注重的是线的作用,用线来形成体积感,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出来.西方的绘画则强调立体表现,由光线所形成的明暗对比把线和面融合成形象本身.赵华胜把两者结合起来,既保留中国画的线的特点,又吸取了对象暗间关系的形成的立体造型手段,使他的人物画在求形似的同时,对内心的刻画更生动,更传神,更富于表现力本期刊发的《山娃》和《文姬思汉》都体现了以上所说的中西结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素描的技术包括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工具性能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等,而这其中首要是抓好造型能力的培养。描绘形体结构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利用辅助线、要快速起稿、要善于运用规律、要利用灯光、要注意形体之间的关系。素描是透视理论指导下的素描,让透视问题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于素描之中。还有构图,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构图就是这基础中的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对素描造型的一系列方法的探讨,目的是达到从有法到无法,从技术到艺术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杨志宇 《南方论刊》2007,(11):105-106
在我们的观念中,素描一直被视为绘画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贯彻这一重点,在素描教学中就要从加强学生艺术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强调素描基础造型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专业的造型基础训练应该摒弃有缺点的契氏素描,代之以符合中国画特点的结构素描,穿插进行白描、速写、临摹教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中“线”的艺术美学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作为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简练、概括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以“线”为造型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这些“线”不仅是一种艺术媒介,还担负起造型与表意的功能,彰显笔力美与韵律美,传递出艺术家独特的心灵世界与生命运动,中国绘画中的“线”具有一种独立的审美意义,是一种兼表形与达意于一炉、有意味的线,是传统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白珂 《阴山学刊》2008,21(4):69-71
“线”是中国画的精髓,它贯穿于中国自古至今的绘画历程,经过千百年的锤炼,逐渐成熟,走上一条程式化的道路。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的造型手段,在工笔花鸟画中起到表现质感、空间、节奏、情感、形神等作用,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邓亚楠 《晋阳学刊》2014,(6):140-142
敦煌石窟壁画是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线描艺术闻名于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敦煌早期壁画中的线描,从北凉时的粗拙到北魏、西魏的精细,再到北周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形脉络。其线描技法主要包含了土红线、墨线和白色线3种线条,在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形式的基础上,受到西域、波斯及印度等以色、体积、光影造型的影响,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设计艺术的构思、造型、表达及创造离不开素描基础的训练,充分强调了学习素描的重要性,并谈了如何学好素描、画好速写的些许体会。  相似文献   

12.
传统素描教学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曾经为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坚实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滞后性与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被提上日程,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创意素描在训练过程中既能完成传统素描所侧重的造型训练,又能突出设计专业所侧重的思维创意训练,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迸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似有形成两大阵营之势。一段时间结构派大占上风,一些美术院、系也以此取士,于是考生相互摹仿,形成一种潮流。光影素描被斥为“浮光掠影”,甚至成为保守,和过时的代名词。其实,从广义的角度说素描范围很宽,即使从狭义的角度说,所谓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也仅是其中两大类。和任何事物—样,素描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近代素描已远不止这两大类了。  相似文献   

15.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的一些基本规律诸如整体观察、形体结构、解剖、透视、明暗线条等,是画各画种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本文就如何掌握素描艺术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谈一点看法.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和普通实际生活中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典型的特点.艺术美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美的反映,它不仅能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和领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好的艺术作品,它可以感染人,激励人奋发向上,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活中的美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6.
论素描     
素描首先是一种表现。而并非是一种基础,它和油画、国画、版画等艺术的创作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长期以来我们歧视她,难道她天生就是一个羸弱的永远也长不大的婴儿,一个奇异的侏儒,一个发育不全的缺钙的仆从不。素描从她诞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有着自己的尊客,自己独立的个性、独立的语言,虽然她只有“呀呀”的几句,然而……在原始洞窟壁画的简单的几根线条造型中,就有了生命的流体、结奏的运动,包孕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是属于空间造型的艺术,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阐述了在素描写生中学生把握画面整体感的具体方法,即利用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的基本原则去塑造物象,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建立牢固的整体观念,这有助于学生利用主次虚实的审美规律去完美地塑造物象,同时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下一步设计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特点是“写” ,即 :以书法手段入画 ,写出的线条是有生命的线 ;“意”主要指意境。“写意” ,追求的是主客观结合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这些优良的传统技法特点是应该继承的 ,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发展创新 ,在用笔、用墨、构图、用色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甲、几何学基础绘画科学从点开始,其次是线,第三是面,第四是为许多面覆盖着的物体。一切物体的表现只能是这样。因为事实上,绘画不能超越面;正是凭它的面,任何可见物的实体才得以表现出来。点是没有中心的。它也没有长、宽、厚。线是点的运动产生的一定长度,它的两端是点。它既没有宽也没有厚。而是一条线的横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有其独特性。作为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实施素描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师素质的提高;素描与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