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独"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失独"家庭不断增多,保障"失独"群体合法权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失独"群体可分为"暂时性失独"和"永久性失独",应将关注重点聚焦在"永久性失独"群体上。针对目前"失独"群体权利保障存在的种种不足,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完善立法,提高法律的可实施性。二是提高立法等级,规范立法工作。三是完善收养制度,给"失独"群体收养提供物质帮助。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失独"群体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对城镇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镇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救助工作应因地制宜,从救助的原则、对象、模式及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等方面入手,创新救助方式,加强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城镇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救助工作应因地制宜,从救助的原则、对象、模式及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等方面入手,创新救助方式,加强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医疗保障体系没有实现精准化瞄准和精细化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构建了"贫困-疾病"恶性循环链,发现贫困与疾病通过许多联结相互影响,反复循环,只有从这一恶性循环中的某一联结切断才能打破贫困与疾病的相互作用。健康保障链从时间过程角度能对医疗保障体系进行时序管理,从空间的角度又为农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是截断贫困循环和防止"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现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新农合与医疗保险二者竞争与合作的存在条件后,从被保险人的行为选择为出发点,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通过分析扩展的保险需求理论模型后发现:新农合与商业医保之间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优价格下,其购买量随新农合报销率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因素表现为农民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农户的风险偏好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后的净收益比较。该文同时从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商业医疗保险价格制定和保障力度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合"增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证实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作用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双重差分模型(DID)估计结果证实了这一因果效应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体层面,"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女性和已婚居民群体中;空间层面,"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居民群体中。据此认为,"新农合"增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这一事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合"制度应有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当贫困超出“物质匮乏”的含义时,很多人都无法规避它。新时期“三农”小说对乡村社会的贫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贫困群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人穷志不穷”型;第二类是“人穷志也穷”型;第三类是“志穷人不穷”型。这三类形象反映了乡村社会部分农民在物质、精神、心灵、情感等方面贫与富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倒挂式贫困主要包括发展倒挂和福利倒挂两层含义,是政策倾向性下资源的非均衡配置、行政压力弱传导、政策叠加与“福利悬崖”以及乡村场域内在的贫困韧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倒挂式贫困具有分布弥散、群体的内生发展能力受限等特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既有脱贫经验并不能简单复制和套用,而需要顶层设计层面立足整体性治理,将扶贫战略逐步转入“战时”与“平时”相结合的过渡模式,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功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涉农战略衔接配套,增强倒挂式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汉文献的相关记载及实地踏勘,从布努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技能入手,对现今布努瑶石化山区资源利用方面所陷入困境及如何救治等几个方面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实施以来,基本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就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以及贫困生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使贫困生在经济、心理上得到双资助,物资、心理上双脱贫。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既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增进社会融合的应然之举,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但是,当前我国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出现理念滞后、城乡及地区差距明显、医疗救助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要重新确立医疗救助理念,加强医疗救助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提高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发挥社会团体在医疗救助中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深刻剖析特困大学生的显性特点和隐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大学生工作的运行机制:(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2)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3)建立健全工作领导结构;(4)建立科学的工作方法;(5)建立多渠道的资助网络。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新形势下,解决贫困生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实现制度创新,探索一条外界资助与学生自助相结合,以贷学金、勤工助学为主,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二是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敢于面对贫困,面对困境,不断加强贫困生的“精神扶贫”。  相似文献   

16.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是高校办学的目标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参与式教育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文关怀这一基本维度出发,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班级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探讨如何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建立以充分尊重、理解、丰富、发展和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追求,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并促进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94~2007年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在时序分布上呈现逐年递增、拐点分段、渐成体系三大特点;在研究视角上集中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社会学及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研究分为探索构建、调整完善、扩充发展和系统集成四个阶段.由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从开始为"资助"而"资助"转向为"育人"而"资助",向"公平"、"发展"和"效能"的方向发展,其研究也开始从独立、分散走向系统、集成,出现了大量综合性论文和专著,为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效益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随着资助从资金、政策的获取阶段转入资金、政策的整合和优化使用阶段,许多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现有资助政策、资助资源的最佳整合办法和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教育产业化”色彩极为浓厚,相对的高学费准入制,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大学生的择校、入学、求学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压力。现有资助系统及政策的严重问题,也使这一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受助水平处于无奈的不公平境地。必须坚决通过系列多层完整的制度创新,对现有资助政策缺陷问题实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理念,是我们认识发展、分析发展、解决发展的理论武器,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战略抓手。努力夯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共享发展基础:一是用红色基因改造贫困基因、重塑农村精神,构筑深度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思想基础;二是把党的支部建立在产业发展链的关键节点上,构筑深度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组织基础;三是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体化道路,建立深度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生产资料基础;四是加强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经济利益基础;五是正视贫困群众群体的内部分化抓住扶贫的重点、要点、难点,做实深度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工作基础;六是坚定脱贫攻坚信心与目标的同时正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艰巨性,做好久久为功、打硬仗、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