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梦”的讨论热度在整个社会都高居不下,中小学校更是将“中国梦”作为政治题材引入了学校教育之中。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在“中国梦”对整个社会都产生极其重大影响的今天,把“中国梦”主题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日常教学之中,将对大学生群体有效践行“中国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省人才中心管理的流动人员党员不断增多,现已达到300多人。面对这支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员党员队伍,如何做好流动人员党员党建工作,是我们一项新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项工作,虽然我们已有几年的工作实践,为此,还建立了党委,但从党的理论上有些地方还认识不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非公有制单位党员的党性立场问题。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讲话”为加强新时期流动人员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肯定了…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改革的深化后,我党一些党员同志面对危机和诱惑出现了处置不当和抵制不住的现象,导致歪风邪气上扬,使我党廉政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怎样建立党内党员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对指导当前的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党员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纵式的社会结构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表达中,更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里,研究日本社会结构与日本人行为意识的关系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从日本社会结构出发,分析日本人在对“内”、对“外”时的不同表现,对深入探讨日本人的行为意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认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实践教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者——大学生党员综合素养的必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变人事观为人力资源观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立了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员工、个人和社会的崭新关系“打卡”制度是建立在泰罗制时代对人性的假设上的,认为人就是“经济人”,不严格监督就会偷懒今天,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同。民营高科技企仆进入市场较早,机制灵活。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内个人亲情色彩较浓,人员队伍变化较大,外部优秀人才很难脐身其中。企业在艰苦创收时,或发生重大漏洞时,最容易造行家族式管理方式。但长期经验证明,利益机制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有效,健全制度比血缘关系更可靠。不能形成“铁打的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其丰富的“仁爱”、“和”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想认识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承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统文化的选择、传承、改造与创新,这表现为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党性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本文在概述现阶段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员党性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群众路线和基层党员党性教育的契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蒋涛 《现代人才》2001,(2):51-54
“以德治国”,这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对于迅速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以及增强国力和国格,都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医学领域内的道德问题尤其至关重要。针对近些年来我国医德医风严重滑坡的不良现状,及时用“以德治国”方略指导医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至今,习近平主席围绕着以经济建设工作为重点、立足并提高其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上的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讲话,意义深刻。学习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经济观,可以更加深入与直观地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更加进一步地深入意识到经济与教育的辩证关系。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影响教育的发展,反之,教育也可以制约经济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搞上去了,经济就能发挥它的主体作用,如果是经济很强大,同时教育水平不够,其实对社会发展还是不好的,只有教育发展了,经济也跟上去了,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向前。本文主要就经济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作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到其结合点,让两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我们党走过了漫长的75年艰难、险阻、曲折、峥嵘、辉煌、伟大的历程,前程似锦,任重道远。 回想,我们党初创时期只有50多人,到大革命时期也只有5万多人。蒋介石叛变,大批党员遭到屠杀之后,于十年内战时期党员人数有起有落,从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到抗日战争末期召开党的七大,党员人数又由数万人发展到121万人。解放初党员达到500多万人,党的八大达到1073万人。现在我党党员达到5700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我们这样巨大规模的党,从事的是人口最多的大国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宏伟壮丽事业,靠的是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新要求。同时,党章也做出“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要求,这是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夯实党内基层民主,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是当前一个阶段党的建设重点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步伐,本文总结了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党的建设需要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细胞,肩负直接管理党员、教育党员、监督党员、培育党员以及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职责。地方优秀精神传承与发扬,对党员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等具有促进作用,当前学者普遍致力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和“优秀精神”的独立研究,将二者融合培育、有机结合的研究鲜有。本文通过分析海南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意义、存在问题和海南优秀精神内涵,将二者有机融入,探索海南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海南优秀精神融合培育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讲正气是“三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和革命的气节,理直气壮地唱响正气之歌。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树好“六种形象”。一是政治坚定的形象。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家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党员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探索前行,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才能发挥党的指导性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党员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个别党组织和党员对自身定位存在“误区”和“盲区”、落实机制体制缺少“钢性”、实施平台和载体落实不到位、活动阵地不平衡等诸多原因,影响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我们通过强化学习、拓展平台、加强硬件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实施特殊管理等,以此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环境,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忆入党之初谈远大理想做好本职工作达芬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处党支部针对当前党员思想实际,利用组织生活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亿入党之初,谈远大理想,做好本职工作”的活动,以此对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在这次活动中,支部的58名党同志,回忆起个人入党之...  相似文献   

18.
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分离的新形势下,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员离开岗位,如何做好这部分人中的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使他们离岗不离党,挂靠不挂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容易疏漏的地方,我们作为探讨只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如何才能把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变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总结出经验便于操作和推广,而且切实是可行的,并可以推广和应用。一直以来,老年党总支在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我们主要从建、需、乐、情、新以及加强老年支部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来做好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这“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目标,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三型政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江流 《人才开发》2003,(5):38-39
21世纪人类正在由工业社会进入网络社会,随着校园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以学生为主体的上网人群日益增加,当代学生已步入网络时代,而且,“网上新时代”逐渐成长并进入校园,“网络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我国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研究“网络社会”与德育工作这个崭新的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