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杨伯峻先生编著的《孟子译注》一书,无疑是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但是,我感到该书对"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章的译文,有几处不符合孟子的原意,今提出来与杨先生商榷.《孟子》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相似文献   

2.
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 出处:《周易外传》卷五,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关于“学”、“思”应得之法与怎样为学、如何运思的两句名言,以此来阐明为学应当在新故相资的基础上而使旧学焕发出新知,运思应当在微显相次的基础上使细微的东西得以彰显的道理.孔子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言说,较早地论及到学思结合的问题.南宋时的朱熹在与陆九渊争论为学之方的过程中主张“格物致知”,把“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视为“道问学”的两种必要功夫或取向.  相似文献   

3.
国学与西学     
学也者立国之具治世之经其应乎历史与社会情状而不能无变易者学之用也其大经大义亘万古而常新埏学之体也吾国学术贯澈天人推崇德性语其功效则在独善兼善已立立人惟于格致之术少有研求制器尚象诸端不免退居泰西各国之后先见之士惄然忧之于是改变学制思以欧美科学弥缝吾国之短其用意初非欲吾国人士尽弃其学而学也吾昔游欧美时尝与彼邦人士纵谈中外掌故其深解吾华文物者恒谆以保存  相似文献   

4.
问今日学者不能进步病在何处答在不务实。不务实。即为人之学。故曰。古之学者为已。其终至于成务。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已。伊川所谓为已。欲得之于已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明道云。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与为利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余谓能于此处辨明。则学自进。终于有成。学前勉之。问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其说如何答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趨道舍儒者之学不可。故朱子曰。此切要之言。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愚按古之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分析了“第二谬误推理”的谬误之处:(1)“我思是单纯的”这一命题,只在把“我思”理解为主观统觉的统一性的时候,该命题才是有效的.相反,如果把“我思”看作是实体的单纯性,则是无效的.(2)关于这一命题是如何产生的,分为两种情况:在把我思看作是主观先验统觉的时候,它是分析命题;而如果把我思看作是实体的时候,则是一个虚假的先天综合命题,因此,它只不过是建立在先验幻相基础上的谬误推理.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社会科学》2013,(8):116-129
在不同于"技"、"器"层面的追问、以区别于器物之知的方式把握世界等方面,中国的"性道之学"与跨越知识界限的智慧之思具有一致的内涵。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中国谈"性道之学",西方讲philosophy,但两者的实际指向则并无根本不同:"性道之学"与哲学,都是智慧之思,其实质的内涵彼此相通。从形式层面看,哲学离不开概念的运用,其中既关乎概念的构造,也包括概念的分析。同样,性道之学也涉及名言的生成和名言的辨析。魏晋时期进一步提出辨名析理,"析理"以性道为内容,"辨名"则关乎名言(概念)的分析,由此,性道之学与名言(概念)之间的关联得到了更自觉的肯定。从"哲学何为"这一层面看,中国的"性道之学"对智慧之思所具有的规范意义和引导意义,也给予了自觉的关注。就以上方面而言,中国的"性道之学"显然包含着哲学的内涵,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古者幼而学之。壮而行之。行之者行其所学也。总其前后本末。学之即为其所以行之用。行之即达其所以学之实。故其学不能为他日所行之用。非学也。其行不能尽其前日所学之实。非行也。昔者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此义可深长思矣。仕何以能优。以其有学也。学何以能优。以其可仕也。然则非由学而仕。其仕必不能优也。非以仕为学。其学亦无以见其优也。而说者谓以其仕之余为学。以其学之余为仕。噫。至于仕之余而后言学。则其学亦巳晚矣。至于学之余而始论仕。则其仕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文化为学者们所关注,但于宋初经学言,学者们往往囿于陆游等人之说而将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分成两截.究其实,宋初经学表现为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并行而注疏之学居于统治地位.庆历间,义理之学渐超越注疏之学而成为显学,非仅学术界,且经范仲淹改革而在政治上亦予展现.其因则为:社会危机的刺激、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增强、便利的文化传播与宽松的文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学术之专精与兼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术,源一流百,散化万形,还归本相.思穷其枝叶,自当独专一门;将求其会通,则须兼擅众学.专精云者,专心聚神,精于一艺.精于一艺,须植相关术学以厚其基,基之不广不厚,则欲深不得,欲精不能,所谓狭而不通流于局,徒有专精之名.兼通云者,博览群籍,通晓多门.  相似文献   

10.
《性自命出》是思孟学派的重要文献。它与《中庸》一起最早提出性命合一的天人合一之学。其以气说性虽非其独有,但以情说性却是其最大特色。其以生说性,则揭示了儒学的根本特征,影响了整个儒学的发展。其性之善恶说,实是性善论的初期形态,且已明确提出"性善"说。性的实质内容是情,而情是情感。论者常以情为"实"义,其"实"义亦是指情,即实情。因此,它从正面高度评价了情的地位与作用。其情感说已成为儒家礼乐文化理论基础。它提出心有志有思,由思而定其志,实现其性,已具有主体思想的基本特征。《性自命出》的作者,有三种可能,子思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同反动的資产阶級統計学激烈斗爭中成长起来的馬克思列宁主义統計学,是以数字无情揭破資本主义制度的“脓疮”、指导当前統計实践、而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設忠实服务的一門极其重要的社会科学。因此,冒充“学者”的資产阶級右派分子,看到馬克思列宁主义統計学几年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长足发展,而格外眼紅。他們,竟利智令昏,妄图复辟資本主义,蓄意恢复反动社会学和庸俗政治經济学,而乘共产党整风之机,大肆誹謗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集中火力,对以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統計科学的基本理論問題,橫加詆毀。为了保卫党的事业,捍卫馬克思列宁主义統計学,我們必須对资产阶級右派分子向統計科学的恶毒攻击,予以彻底粉粹!  相似文献   

12.
<正>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出处:《周易外传》卷五,中华书局版。赏析:这是王夫之关于"学"、"思"应得之法与怎样为学、如何运思的两句名言,以此来阐明为学应当在新故相资的基础上而使旧学焕发出新知,运思应当在微显相次的基础上使细微的东西得以彰显的道理。孔子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言说,较早地论及到学思结合的问题。南宋时的朱熹在与陆九渊争论为学之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想(Thinking)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思维或意识活动,而最“存在之思(ThinkingofBeing)”。依海氏本人的阐明,存在之思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思,或思想存在之真理的思。二是指思想在本性上归属于存在,即是说,思想的本源是存在。同他对传统西方省学的总结性批判以及他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剖析相联系,存在之思可视为海氏改造哲学的理想和倡导在西方文明内部实行一次转向的一个指标。六十年代,他把思存在之真理直接表达为“思想的任务”。而关于思想本性的悟解,他则从思维活动的“发生学”角…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致钱玄同信(《鲁迅书信集》第19信)中,提到一位“悠悠我思”。周作人著的《知堂回想录》中已说明,“悠悠我思”即陈百年。陈百年,名大斋,百年是他的字。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撰稿者。我们知道,鲁迅是喜欢而且很善于给别人起外号的。但为什么称陈百年为“悠悠我思”.却还值得作些考证。按,“悠悠我思”句出《诗经》,凡四见。《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郑风·子  相似文献   

15.
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然后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庄 子 对 生 死 的 淡 泊 绝 非 自 我 保 护 主 义 、重 生 主 义 、悲 观 厌 世 等 概 念 的 简 单 覆 盖 ,而 是 建 立 在 他 对 生 命的 独 特 见 解 之 上 的 ,并 且 有 着 深 刻 哲 学 内 涵 充 实 其 中 的 。 也 正 因 此 ,这 种 生 死 观 才 在 整 个 庄 子 思 想 体 系 中 显 得 举足 轻 重 。 要 较 为 正 确 地 理 解 这 种 独 特 的 生 命 意 识 及 其 哲 学 思 想 ,需 要 我 们 从 其 哲 学 思 维 本 身 、社 会 因 素 及 思 想 渊源 各 方 面 加 以 整 体 性 考 察 。  相似文献   

17.
就功能而言,海德格尔的运思可分为理性之思与非理性之思.其中,理性之思是手段,是要解构传统的存在论(形而上学),建构基础存在论;而非理性之思是目的,包括如何思、所思、能思三个方面.理性之思最终是为非理性之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风诗新解(五)晏方竹竿、羔裘《竹竿》序云:“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照这样说起来,“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的“尔”该指卫国的了,但国岂可“致”呢。郑玄解两句云:“我岂不思与君子为室家乎,君子疏远己,己无由致此道。”不知从何处拉一“...  相似文献   

19.
在马一浮看来,在具体的学的层面,儒释道三家彼此不同,但在道不可传、反己自求、得道于身这三点上是一致的,即求道的方向上是相同的.思想可因人而异,生命则是人人所同,三教同认不可传的道即指身心性命之理而言.此理乃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它超乎一切有限生命之有,是证悟所了,非言思可及,故不可传;它又不离一切有限生命而发挥作用,作为其本心而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的身心中,故可觉悟证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中,关于学习原则与学习方法有丰富的思想资料。最早提出学思结合的,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而不思考,将会迷罔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想入非非而陷于危险境地。这里接触到学习与思考的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