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近代女革命家秋瑾,1904年5月留学到达日本东京,至1905年12月25日乘长江号”商轮回国,除在1905年约3月底到7月17日(六月十五日)一度返回探亲、取款、联络革命志士约三个半月外,实际在东邻学习、生活先后共约一年零四个月。  相似文献   

2.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湖北党史人物简介》(之五)专栏内发表了燕鸣同志的《李之龙》一文,比较集中地介绍了他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新材料,对于研究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研究李之龙这个历史人物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该文的某些史实,我们认为值得商榷.兹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谈几点粗浅意见.第一,关于李之龙何时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问题.燕文说:“一九一五年秋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这里的“一九一五年秋”,我们认为应是“一九一四年秋”.据我们了解,当年北洋军阀政府开办的烟台海军军官学校,是模仿英国海军的,学制是八年.1919年8月10日李之龙从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写回的家书中说到:“……今年二十有三,二十六岁毕业,……”据此推算应是1922年毕业,再倒推八年,则可以断定李之龙应是“一九一四年秋”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这与李之龙的亲属所提供的,李之龙曾于1914年考入武昌高等商业专门学校而未就读,即进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的情节是吻合的.第二,关于李之龙在“二七”大罢工后是否被反动政府通缉的问题.一九二三年春爆发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时,李之龙积极参加了罢工活动,做了许  相似文献   

3.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延礼同志编选的《秋瑾诗文选》一书。这是继《柳亚子诗词选》、《章太炎诗文选》之  相似文献   

4.
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恩人。鉴真圆寂后,日本特派国使赴扬州报丧。关于报丧时间,中日学者各执所见。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六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它的研究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本文试图对诛杀韦昌辉以及石达开回京辅政等问题作一些考察,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依据有关档案资料,对兰州大学校史上六个以往记载有误或失载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辨.考证出甘肃法政学堂成立、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国立兰州大学、兰州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确切时间;并就1938年初甘肃学院院长更替的内幕、1948年兰大等机构发起的青海科考、同年6月"学潮"等以往失载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綦毋潜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世人所知甚少,.目前有关綦毋潜事迹的考证,主要有马茂元《綦毋潜里贯仕履及诗》(《唐诗札丛》,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辑),傅如一《綦毋潜生平事迹考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以下简称《考辨》),陈铁民执写的《唐才子传校笺》中“綦毋潜传”笺注(以下简称《校笺》),及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有关论述.经数家检索查考,潜之身世渐明.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几家却各持一说,歧异颇大.问题主要集中在綦母潜的乡贯及其江东别业所在、任宜寿尉及初次归隐的时间上.本文拟就此四个问题,辨析诸家之说,出以新证,以期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高Bin《唐诗品汇》所引严羽论诗语,元代摘编《严沧浪先生诗法》,李严《诗辨》的考察,指出在宋末及元代,流传着严氏著作的不同文本,作者通过考察《沧浪吟卷》的版本源流,指出李南叔录本《沧浪吟卷》始刻于元代,并不存在所谓宋刻李南叔录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沧浪吟卷》补足元刊本所脱三首半诗。作者发现两个日本本子也载有这三首半诗,并考定此三首半诗的补足时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学术界相信此三首半诗的真实性,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作者则认为应是出于伪托。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代宗学开始正式设置的时间,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有"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通过考证认为,"嘉靖九年六月说"、"嘉靖二十四年说"皆无法成立。明代宗学的设置经历了一个过程,嘉靖初至嘉靖四十三年是明代宗学设置的探讨阶段,嘉靖四十四年,明政府将设置宗学写入《宗藩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为国家制度,然至隆庆三年,这一制度才开始得到逐步落实。明代宗学于隆庆三年开始正式设置。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学术界关于他的入党时间有1921年、1922年等不同说法,均以陈公培接受访谈时所说在上海介绍蔡和森与李立三“入党”为依据。而蔡和森自己说1920年起成为中共党员,以他在法国蒙达尼独立开展建党活动为依据,应当说更有道理。蔡和森自己填写的入团时间为1922年,其依据是加入1922年成立的青年团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或者说以中共党员身份兼任团员并担任团中央领导人。1924年6月蔡和森作为超龄团员退团,而不是许多回忆性资料说的“从团员转为党员”。  相似文献   

11.
荷马史诗情节动作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的两部不朽的史诗杰作。它们主要以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发生的特洛亚战争为历史背景或创作题材,广泛而又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希腊“英雄时代”的战斗生活、海上历险、劳动情景、社会制度、道德习俗和神话传说等等,以其高超卓绝的诗艺“把我们带到真正史诗的艺术世界”的顶峰。数千年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究竟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渠道传入日本的,学界对此看法不一。通过对船山古坟铁刀铭文及《宋书·倭国传》所载“倭国王武上表文”的考察,并结合发生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代大陆移民东迁这一事实,文章认为,虽然没有这一时期关于道家典籍东传日本的相关记载,但道家思想极有可能通过大陆移民传入了日本,并对当时的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间{士矍辈宾…士里草梦’…竺艾霖……曹竺书万星犷{)竺二犷鬓{{“闰十二月!肖,”‘,‘”,…阿,互七月尸所到主要占城、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占城、爪哇、退罗、柯枝、古里、锡兰。占城、爪哇、满刺加、苏门答刺、阿鲁、加异勒、锡兰山、二月南巫里、甘巴里、阿拨巴丹、柯枝、急兰丹、古里、遏罗。小葛兰、伙博匡匹一泳阮esjeses一四l卜厉l城、爪哇、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南巫里、那孤、加异勒、古里、忽鲁漠斯、比刺、溜山、兰山、木骨都束、不刺哇、阿丹、麻林、束J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石昌渝先生<〈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一文提出的几个内证--宋、明土兵制度、银元作为货币流通使用的时间以及子母炮出现的年代等问题进行文献核查和考证,可以发现石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考证均存在史实错误,因而,根据这些"内证"推导得出的"<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有关徐夜生平中几个关节问题的考辨李崇葵徐夜是清初山左诗人群的著名诗人,崇祯庚午科副榜贡生。济南府新城(今桓台县)人。原名元善,字长公,入清前夕改名夜,字东痴。《清史稿》、《济南府志》、《新城县志》皆有传。在全国几部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辞典和清以来的许多...  相似文献   

16.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生活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亥革命狂飙掀起的时期,她走南闯北,跨江过海,从福建到湖南、北京,从中国到日本,最后回到故里——绍兴,积极从事民主革命运动,为了祖国的命运,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纵贯秋  相似文献   

17.
<正> 令狐楚是中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贞元七年(791)及进士第,其后为桂、并从事十三年。宪宗朝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数为诸镇节度,曾辟李义山为幕僚并亲授今体文(骈文)。他与当时名诗人张籍、王建、刘禹锡、李逢吉、白居易、释广宣、贾岛等酬唱甚多,又曾纂进《元和御览》。其所作章奏及乐府篇什尤为时人所重,于当时文坛影响很大。仅就上举情况来看,他无疑是文学史上应予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一、翰林院的设置时间翰林院是一个供奉内廷的待诏场所,这种场所在唐初已有,而翰林院名称的出现则在玄宗即位初。但是,由于历史记载的含糊不同,后人对此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主张唐初已有翰林院、例如:清代永瑢等《历代职官表》卷23案语:“即唐初置翰林院,亦不过内廷供奉之所,并不系于职司”;孙永都、孟昭星《简明古代职官辞典》第60页;“翰林院,官署名,唐初设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供职者称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第281页;“唐初于禁中置翰林院,为内廷供奉之所”;杨友庭《唐代翰林学士略论》:“翰林院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六年四月,冯雪峰同志受党中央派遣,从陕北瓦窑堡到上海去工作。据他在《回忆鲁迅》一书和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的材料回忆,他四月二十日左右从陕北瓦窑堡起程,于四月二十五日左右到达上海。夏衍同志在《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一文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该文引证周恩来总理的一次谈话,认为冯雪峰同志确是四月二十日从瓦窑堡动身的。但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的任职时间问题,是学术界进行李大钊研究的工作中,一直很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五十多年来各家说法不一,至今也还没有精确的说法。从国内已经发表的三百多篇有关研究、介绍李大钊的文章和一些著作来看,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史料的发掘不够和缺乏认真的考订工作,因而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为使研究李大钊工作的更好进行,笔者考查了一些有关史料,并提出一些看法,供学术界在研究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