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徐志摩的诗歌翻译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陌生化理论的角度对徐的译诗在诗歌的韵律与形式,白话诗体与口语的使用和主题选取三个方面进行细节分析,以期对徐志摩在诗歌翻译实践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与成绩做一个客观而详尽的评述,认为徐氏的诗歌翻译重在求新求奇,在于追求艺术新奇感和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指将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变形,使其反常化、间离化,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获得新的体验,通过拉长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时间,从而造成距离感,让人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其艺术魅力。对于文学作品如何成功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手法,文章试图用类比式翻译策略使其在译文中再现,从语音、词汇、修辞、句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意指打破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定式,利用形式的新奇变异,增加感知难度和时间,以期打破索然无味的阅读,重新激发读者的审美欲望。换言之,陌生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延长阅读的审美距离。类比式翻译借由两种语言形式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理并表征与原文形式对等的审美距离,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传达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陌生化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活动,往往造成读者欣赏诗歌时的认知困惑。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和思维等各层面的具有多元表现。在关联顺应模式关照下来进行陌生化翻译,能在把握好陌生化翻译的度和协调译文的陌生化的可接受性平衡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表明陌生化的本质是作者有意识地打破现实符号的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规约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扭曲、变形、拉长或颠倒,从而产生诗学效果;在语际翻译中,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给再现这种效果造成了障碍。结论为:译者在源语言符号系统解码时应对陌生化手法进行符号学分析;在目标语符号系统进行编码时应遵循重视而适度的原则,灵活使用移植法、模仿法以及补偿法。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手法是造就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应当在译作中得到完整再现。无论是从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文学翻译的任务、文学翻译的特性,还是译者的伦理来看,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手法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探讨陌生化在文学领域内的概念所指,将其与陌生性进行区分;进而研究陌生化在翻译领域内的应用,排除人们将陌生化视为异化的误解,重点研究翻译时如何在不扭曲源语文化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勃洛克诗歌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而且表现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这种标点符号的陌生化手法,大大增强了他诗歌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他在俄罗斯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理论陌生化策略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加深认识。前人对陌生化翻译策略的分类忽略了一个重要类别:结构陌生化。结构陌生化是原文语言的组织关系的陌生化。这个概念可以帮助译者更有效地实施陌生化翻译策略,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清晰地表述翻译史上译者的陌生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对于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功再现陌生化手法的译文比只传意而不传神的译文更能准确传达原作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陌生化"要求文学语言能够让人们在语言本身,或词语本身上停留。陌生是对习以为常的打破,在日常状态里我们忽视,在文学语言里我们停留。诗歌是艺术的艺术,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这种张力是语言的陌生化带给读者的,它能够压制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指,释放能指,感受语言的多种意味带来的想象和遐想。  相似文献   

14.
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认为:新时期中国翻译宜多采用异化,才能使中国在处于弱势文化的环境里构建起和强势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文学语言“陌生化”取向的分析以及文学翻译作品中保持文学语言“陌生化”的意义,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在目的语中准确恰当地“移植”原语文本的“陌生化”特征,采取以“陌生”应对“陌生”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文化适应性,以达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英语诗歌翻译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诗歌翻译中实现文化适应性,以使诗歌翻译更能接近原作,生动再现原作的意境和诗情,实现不同文化传统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在诗歌中通过运用异国语、构建独特的意象、引用典故等陌生化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感受,并激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诗人写作的真正意图,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翻译研究派的重视。文学翻译的产出和接受有着陌生化审美可以构建的意义之处。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具体语言实例来分析文学语言在语音、语义、语符三个层面的陌生化审美构建及文学翻译中译者对陌生化审美的再现,并进一步阐释陌生化的审美构建与再现必须适度而止。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