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什么是创新?我们又如何创新?其实,我觉得,创新只是一个理念,我们不需要太多去刻意雕饰它,只要我们带着一种直觉,心怀真善美,就能不断进行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本可以用"教无定法"来说事,创新也无定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怎么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答的前面。"不会提问的学生不多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该学问,特殊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身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是说。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指出人脑这部机器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什么是创新?我们又如何创新?其实,我觉得,创新只是一个理念,我们不需要太多去刻意雕饰它,只要我们带着一种直觉,心怀真善美,就能不断进行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本可以用"教无定法"来说事,创新也无定法!  相似文献   

5.
"学生"和"考生",一字之差.却天渊之别!家长是人,教师是人,学生是什么? 学生也是人."人" 是高山大海,"分数" 只是小丘小溪;"人" 是蓝大苍穹,"成绩" 仅是天上的一星一辰;"人" 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排名" 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标点一个符号.所以,我们不能将学生异化为考生.要教育他们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双脚踏地而永远向上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们谈到教育,往往有一个误区,好像教育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其实,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最高级的"老师".对孩子来说,即使把所有的老师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母亲重要.现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把对学校与家庭的认识完全颠倒过来! 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什么?资金?校舍?老师?不,都不是!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称职的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尤其重要.家教专家王东华说:"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  相似文献   

7.
邓加生 《科学咨询》2008,(16):18-19
曾经有人提了个问题:要把一个学生教差有什么办法?有个老师说:"只要你挫伤他的自信心,那么他的成绩就会直线下降."由此可知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求知是人的本性."每个孩子生来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是什么让我们从优秀走向平庸?"究其根源,是学生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信.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4,(16):80-80
正物理老师上课不精彩,全班听课的人很少,基本上都在玩QQ、微信、游戏什么的。结果,老师突然说:"同学们注意一下,下课把手机交上来,你们手机的剩余电量就是你们期末考试的分数!"分数我大学刚毕业来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老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快速的成长,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年过去了,老板没有骗我,现在我看起来已经像是40岁的人了。成长  相似文献   

9.
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我们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一天早晨,我信步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后的垃圾桶周围到处都是垃圾。咦,怎么回事?值日生没做值日吗?清洁委员呢,在干什么,没有督促同学清扫教室吗?我带着疑问,找来了清洁委员---黄钦涵。黄钦涵看了看地上,委屈地说:"老师,我每天都安排值日生做清洁的,但有几个男同学总是乱扔  相似文献   

10.
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则是我们的目标.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精讲精练还是唯一的途径吗?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他说:"科学的方法是我们了解日常生活经验所含意义唯一可靠的方法".他主张"做中学."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班级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班主任都感到"累"和"烦"。回想起多年来走过的班主任之路,在领导和的同行的悉心帮助下,自己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一串还算清晰的脚印……一、以法治班,用行动诠释规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还认为:这份爱只有以责任为依托才不会成为挂在我们嘴边的一句空话。当我从学校领导信任的目光中接过班主任的担子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教书匠,从此还要担负起雕刻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2009年8月份所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是,如何才能把握好"适当方式"这个度,把这把"尚方宝剑"利用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批评"目的呢?这是众多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个很大的困惑,笔者就这一问题,作简单探讨。一、先调查后批评——弄清事实才能心悦诚服有个学生常在班上捣乱,老师找他谈时,又往往不说真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要从各方面掌握好与他犯错误有关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教育、学校不再是纯洁高尚的象牙塔,而是一个以出售学术知识来获利的营利性机构。我们看到的是,诸多教授、学者荒废学术,变身为走穴捞钱的主,很多学生沦为高额学杂费的埋单者和客户。当枪手横行,学术被掂价卖字之时,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教育产业化道路是否走得对,走得顺?  相似文献   

15.
"学生"和"考生",一字之差,却天渊之别!家长是人,教师是人,学生是什么?学生也是人。"人"是高山大海,"分数"只是小丘小溪;"人"是蓝天苍穹,"成绩"仅是天上的一星一辰;"人"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排名"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标点一个符号。所以,我们不能将学生异化为考生。要教育他们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双脚踏地而永远向上的人。2008年11月30日,重庆市名师成长论坛在重庆人民小学  相似文献   

16.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吗?因此,我们考虑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计划,都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观念应超越现实  相似文献   

17.
用爱塑造美     
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学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他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热爱学生,忠于教职的。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更是把教育过程和人际交往中的"爱"看得重要,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能否实现合理、高效、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用来衡量一个学校的综合性实力和总体水平的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学校改革的步伐随之加快,招生规模也在相应扩大,同时学校也在面临着选择。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就能够保障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发展和实现,也能进一步地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充分发挥优势;树立着眼于大局的观念,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实现管理工作在方法和体制上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江均 《科学咨询》2013,(7):34-35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  相似文献   

20.
罗援 《领导文萃》2012,(21):47-48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