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青年的理想教育王西冀理想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理想是人们在观念形态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可能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并超越自我,具有大无畏的...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反映的是人们对完美人格和完美人性的憧憬和向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目的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建构理想人格的过程。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作为当代理想人格建构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当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意识、西方文化的理想人格意识及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意识、当代理想人格的灵魂———创新人格纳入视野。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为解决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所特有的为我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矛盾而提出的一种哲学理论.这种为我关系的客观表现即实践关系.这是辩证法的客观基础.实践表明人的存在是一种二重化的存在.人们只能生活在现实中,却天天在为理想奋斗.理想之所以叫理想,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它却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价值导向;现实之所以叫现实,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理想的,但是它却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希望.辩证法的本质,就在于探求实存与价值的统一.实存即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价值则指人性的尊严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发现,由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纪律的人讲纪律,最能感动人,最有说服力,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最适当的人。按理,我们的共产党人都应该成为这种最适当的人,因为共产党人是最富有理想的,他们的天职就是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是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下,忘了自己的誓言,忘了自己的天职,变得“言不及义”了,言行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心中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不去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进行大学生理想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理想的概念和结构层次的分析1.理想的涵义.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自己、社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追求.首先,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设计,并决心为之实现而努力.其次,理想虽然高于现实,但又产  相似文献   

6.
人的问题,不仅要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探讨,而且还要联系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行研究。理想指导人的活动,赋予人的活动以意义和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理想与现实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从不同的哲学前提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对范畴进行研究和阐发,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是人们经常、普遍、反复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这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思考中,人们关注社会、研究历史、探讨人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试述西方古代理想人格的历史演化卞桂英人格,是指人的品格;而理想人格,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行为道德准则即做人的样板、楷模。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伦理思想家主要着...  相似文献   

8.
姚军毅 《学术研究》2000,42(7):11-18
本文认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宿命论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部分人阙失了理想,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理想、价值与历史本体及“必然”的关系。作者从对历史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1、历史在现实与理想的相互作用中生成;2、历史的“必然”内涵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马克民有一段比较直接的论述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马克思的人性论实际上是一种需要论,马克思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人性论或科学的人本主义哲学。每个人的人性首先取愉于他直接或间接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的交往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和理想的存在物,理想是对比现实更好的未来的向往,正因为有这种向往,人们才会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既有一般性价值,也有特殊性价值.前者表现在了解不同类型人们的幸福程度、辨认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后者体现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见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过程,记录理想类型价值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的生存既是人们最基础的客观事实,也是人们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诉求.人的生存境遇总是在时代的生存背景、生存底板中露出端倪,彰显特点.当代中国,人们的生存境况总体上是较为进步、理想而可以让人接受的,但同时也产生了严峻的不容回避的生存问题、生存危机.人的生存是生存哲学立论的依据,生存哲学也给人更好地生存提供指导.从生存哲学视域,思考当代中国人们的生存背景、生存境况,揭示生存问题及隐藏其后的根源,提出可供人们选择的优化的生存方案和实现路径,是生存哲学的重要目的和使命,也是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廉秀君 《理论界》2002,(3):78-78
一、高校学生理 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理想、信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它是每一个人对自己 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期待和关怀。只有追求伟大而圣洁理想、信念的人才是高尚的人。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持久精  相似文献   

13.
桑春红 《理论界》2006,1(8):18-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要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就不可畅言人的个性和个性的发展;另一些人则认为,现代化建设需要发展个性,而发展个性就不宜强调理想的统一.理想与个性,确切说,理想的统一与个性的发展真的不相容吗?本文将就此阐发自己的观点,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对个性最一般意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部具有崇高理想的文艺作品,可以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而一部思想不健康,缺乏美好理想的作品,却会使人们受到精神的污染,甚至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因此,文艺作品表现什么样的理想,就等于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面什么样的旗帜.这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一、理想是文艺创作的灵魂。纵观中外文学史,文学艺术的创作原则基本是两大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理想,没有理想就不成其为浪漫主义,这是毋庸多言的;传统的现实主义有没有理想呢?应当说也是有的.现实主义据以反映生活的基本特点是描写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或按照生活的规律可能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确立起西方理想主义的基本模式即现象与理念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近代从笛卡尔开始,树立起人内在理性的力量,强调人可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理性力量,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可见可触的理想世界.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古典主义理想彻底破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启蒙理性理想并且逐渐认识到非理性学说的价值.然而工具理性和商业化的长驱直入,使人类逐渐进入一个喧嚣狂躁、规则散漫的时代,理想主义陷入迷茫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的论述将为我们找到新的方向在人们可以身体力行的现实中,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 ,因而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思考 ,但要对自由做出正确的解释就必须对自由的前提进行反思。一方面 ,人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决定了人具有受动性 ,人的这一特性成为人们向往自由的对立面前提。另一方面 ,人类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决定了人具有能动性 ,而人的这一特性则是人们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对思想史的反思,还是对现状的考察都使我们发现,人们对理想的探讨和研究往往是从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阐述的,这固然是必要的。但还必须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解决“理想何以为真”的问题。而理想作为一种观念的东西,“何以为真”的问题是个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理想区别于空想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理想作一点认识论的探讨将会是有意义的。理想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包括革命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艺术理想以及人  相似文献   

19.
刘玉敏 《兰州学刊》2007,(4):15-16,110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初始阶梯.行孝悌本身就是在行仁,就是在朝着"仁"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行孝悌,不仅使自己成为了"人",而且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程释"为仁"为"行仁",不仅包含了人之为人的问题,而且要求人们落实行动,进行道德践履,实现言行一致,其伦理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需要人们有崇高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但是,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新旧观念激烈冲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在滋长蔓延,导致了人们价值取向上的迷惘和紊乱.因此,引导和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不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