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摘     
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教授在他著的《文化苦旅》(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后记中写道:“……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前身,编者注)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我很惊讶鄂西大学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散  相似文献   

2.
再谈《文化苦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发表在一九八八年《收获》(1—6期)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共14篇,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本校中文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我们认为,《文化苦旅》这组散文,对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理性思考、生命感悟和人格透视,表现出对人类文化整体生存命运的关注,显示出一种由传统散文的“悟道”与现代人的开放思维交织而成的恢宏深邃的艺术境界,从而突破了传统散文的狭小气度和当代散文的浅窄情怀,体现了中国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精神及新的走向。《文化苦旅》笔谈,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作了初步的论析和评价。 我们组织这次笔谈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当前散文领域的沉闷局面,以引起创作及评论界的注意,推进散文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收获》杂志发表系列散文《文化苦旅》的同时,还撰写了《关于〈文化苦旅〉》一文;今春,余秋雨先生应我校之请,在百忙中又著文《再谈〈文化苦旅〉》,阐述其写作意图。在此,我们除对余先生深表谢忱外,特将该文在本专栏中首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一种创造工程,是为“引导人类走向健全和永恒”铺排的“隆重的精神典仪”。(一部创作史证明了这一点。)他集“生命感悟”的《文化苦旅》就是这样一种创造工程。 《文化苦旅》(以下简称《苦旅》)由十四篇相对独立的散文组成,以感悟审美的方式反思中国文化,从散文界对反思文化大潮作出独特的艺术感应。八十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内在活力增进和外来文化涌入,一场反思中国文化的大潮在中国大地形成,李泽厚、张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创新董伟建自80年代后期以来,余秋雨先生陆续发表了以“文化苦旅”为题的系列散文,结集出版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这些散文集的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反响巨大。余秋雨对中国当代散文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相似文献   

5.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6.
散文,民族文化之骄子。艾煌随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当代散文作家的文化意识得以普遍强化。这种强化的鲜明标志,就是在整个华夏大地铺展的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中,凸现出巴金的《随想录》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两座高峰。《随想录》是作家“大梦初醒”后,用“今天的”目光、文化人格和真话建立起的那场“革”文化之“命”运动的“博物馆”;《文化苦旅》被人称为“文化散文”,其实称什么散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强烈的文化意识注入作品,借山水风物、人情世事,浑饨地融汇了人、历史与自然,抒写自己对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定为中国在 2 1世纪头 2 0年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既是一个关系 1 3亿中国人民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课题。为了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本刊特辟笔谈专栏 ,予以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8.
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文化苦旅》,是考察这一时期文化转型的重要文本,对于认识90年代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有重要参照价值。《文化苦旅》借用"西部"意象,表现出的"苦旅"姿态和"自我感伤"趣味,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时期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迎合。《文化苦旅》在形式上保持了80年代关注民族命运的精英传统,但在内核里放弃了启蒙和反思的冲动,以"伪精英"的姿态开启了中国消费文学的新范型。  相似文献   

9.
鄂西大学青年教师,发起组织的《鄂西大学青年讲坛》,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二号举行成立大会。 《鄂西大学青年讲坛》是青年教师的一个学术团体,其宗旨是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探讨新学科、新领域,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术交流。《讲坛》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并邀请校内中、老年教师及校外知名人士来校讲演、讲学。《讲坛》讲演题材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正>本期含“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名家特稿”“中国文体学研究”“个体活动与消费质量”等专题专栏,专题专栏导语之外,刊文凡21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既有丰富可信的实践基础,也有深刻高远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回忆     
教育类的,我喜欢读张文质先生的《唇舌的授权》等系列作品;散文类的,则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著述;杂类,无比喜欢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舒婷,我读大学时代很多人为她发疯”,我想起当时与她齐名的北岛、顾城,他们的诗也很有深度,我们也为之疯狂。说起小人书,我也有美好的回忆,记得蓝色画框封面的《三国演义》四十多本是每集必看的,就像现在准时收看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一样,我想现在的三国志游戏那么盛行,这都是名著的力量吧!林长生先生说曾在1996年8月16日把《射雕三部曲之倚…  相似文献   

12.
本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专栏中发表的羊涤生副教授的《庄子“滚梁之辨”与“辩无胜”》一文,就是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有些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讲话》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指导了半个世纪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讲话》的精神实质,仍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故本刊特辟“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笔谈”专栏,发表刘建军《全面继承继续发扬》、周健《试谈毛泽东文艺民族化思想》、刘秀兰《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张孝评和赵小雷《坚持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和刘建勋《关于延安文艺的历史主  相似文献   

14.
1989年2月10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征文”专栏里发表一篇题为《从在日本修鞋想到的》署名文章,提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赔款的一些史实。文章说一位日本的大学副校长问作者:“你知道日中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之后赔偿给日本的一亿两白银,日本是怎么使用的吗?”作者感到自愧,心想“对于中日甲午海战和其后中国赔偿日本一亿两白银这段耻辱的历史,我曾在小学、初中学过两次。但是对日本究竟如何使用这笔赔款的,却是首次听到。”那位大学副校长告诉他:“日本明治夭皇说过,这笔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也是《南京大学学报》创办“美国学研究”(现已并入“当代西方研究”)专栏20周年。在1986年第1期《南京大学学报》“美国学研究”专栏中,南京大学张伯然和南开大学冯承伯两位教授,以笔名“尚伯文”合写了《美国学刍议  相似文献   

16.
夷水,即今鄂西清江的古称。鄂西古为:“古蛮夷之地”,“未通中国”(道光《施南府志》卷。),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学者们指出,古代巴人的祖先及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但是,笔者发现,在以白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廪君种”之前,古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蛇为图腾的古老氏族,只是他们一直为深厚的文化堆积层掩盖着。本文试图揭示这一巨蛇图腾氏族,追溯清江流域土家族文化更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这组散文总题为《文化苦旅》,顾名思义,是要进行艰辛苦涩的文化反思,用二十世纪的目光去抚摩历史的足迹。无论是对应山水,抑或回首在事,作者都是在借题发挥,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索。 作者的这种理性怀疑与思考,集中落实到对“人”的问题的探求上,即把他对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同北京大学的因缘——《北京大学学报》开办“韩国汉学研究”专栏感言金俊烨《北京大学学报》本着促进中韩两国学术交流之宗旨,特辟“韩国汉学研究”专栏,主编龙协涛教授特致函约请我为首期专栏撰文。别的约稿信,我似乎可以找些理由婉言谢绝,但这封约稿信我是无法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散文仍被冷落,不如小说那么吃香,但我不甘清寂,为着大学的散文教学,留心寻找新近的范文。寻找堪称范文的散文新作,目光应当盯在报刊的散文专栏上,那里面自然不乏精萃之作,但我却在注意光明日报二版选登的《老师和我》征文的专栏。原因是想看看有没有让人获取这样的思想启迪的征文,即师长的教导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等重大的影响。此其一。其二,大凡写尊师的文章,往往会有撼人心魄的至诚之作。著名的,古文学作品如《左忠毅公逸事》,新文学作品如《藤野先生》。我用“至诚”一词,是取它“极其真诚”的本意。作者出于至诚,专心于“我手写我口”,行文时大概不会老是杂念着“我在为散文专栏撰稿”——没有这个思想框框,也就不会摆出一副“写散文”的格子来,这倒往往会写出动人的散文来的。  相似文献   

20.
贵院学报第三期《争鸣篇》专栏中发表了钟山同志的《大学文科写作课是不是一门学科?》,读了很受启发。但也有些不同的想法,借争鸣专栏鸣放一下,抱有与钟山同志一样的期望,“以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