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孜 《民族论坛》2004,(5):15-16
好的茶馆就是成都的脉搏,它可以让你体味每一天的闲适;好的城市就是不想走的温柔,它会绽放出让你怡神养心的快乐。吃在成都 八大菜系之首的川菜,是世界上味系最复杂的美食,它把人类的味蕾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且成都美食不断创新,好吃族的喜新厌旧培养了这座城市经营餐饮的人必须不断的网罗各地美食,进而改良以引领潮流。或衣冠楚楚的上大酒店,或任意寻一家小铺子,酝着香醇的全兴或是绵竹大曲、就着活色生鲜的川菜或者满盆翻滚、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慢慢酌、细细品,这座城市的快意洒脱和万种柔情,能让你颐享不尽。饮在成都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相似文献   

2.
8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苗族传统节日赶秋节,素有“百里苗乡”之称的花垣却比往年多了几分热闹,由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古苗河蚩尤风景区开园会、国立八中校友座谈会和西部开发与花垣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也将在赶秋节期间一并举行。古老的山城欢腾起来了:国立八中的老校友来了,省人大副主任吴运昌、省政协副主任石玉珍、省民委主任石昌禄、武警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施洋、湘西自治州州长武吉海,这些领导和花垣老乡来了;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也闻风而至。小小的山城嘉宾如流,高朋满座,怎不令人欣喜异常? 斤花炯*讹郴能对冈)八中说卜…  相似文献   

3.
<正> 湘西苗族在丧葬仪式中自古就有“闹丧”的习俗,它蕴含了大量珍贵的苗族丧葬口碑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因此,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探讨,以求解开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长期以来,“蕃”被认为是(?)的音译字,而且按唐时的古音,应读成 Bo,而不读作 Fan。这种看法似乎已成定论,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细究起来,也还有商榷的余地。新旧唐书中的《吐蕃传》是汉籍中比较早记载吐蓄又被人们常引用的书,所以先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看了吴德海同志在《民族团结》1988年第1期上发表的“莫等‘撞车’先‘让车’——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必须解决政策‘撞车’问题”一文,深有同感。如何有效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笔者认为,除了提高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认识,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外,主要还应抓住  相似文献   

6.
“木闹”是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的景颇族传统的、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形式。不久前,欢乐的“木闹”又跳起来了。小伙子们挥着象征勇敢的长刀,姑娘们手拿各色手帕或扇子,老人身背织有民族图案的“筒帕”,举着盛着米酒的竹筒,从四面八方来到举行“木闹”的地点。州、县领导及兄弟民族的群众也都赶来参加,身穿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围成一个个舞圈,伴着欢快的象脚鼓点和铓锣声,边唱边舞。大家兴奋地说:“党的民族政策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肉包子打狗”与“好项目难选”编辑同志:日前,笔者随几位银行领导到一个贫困县现场办公。行长们着实想帮该县一把,可听完提出的项目不禁大失所望,其中十有八九是淘汰产品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县长为难地说:“选一个好项目真比登天还难!”行长们说:“过去选不到...  相似文献   

8.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七月号)发表的《壮族"歌圩"》一文,引起了读者的注意。现将两篇不同意见的来稿刊载如下。我们认为,对壮族"歌圩"的看法,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而不同意见的讨论,则是澄清思想,提高执行民族政策自觉性的重要方法。我们欢迎读者就壮族"歌圩"和其他少数民族类似活动的问题,继续发表意见,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说林上》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鲁国有一对巧手夫妻,男的善织麻鞋,女的会织生绢,凭着夫妻俩各自的高超技艺,他们打算搬到越国去,想在那里靠自己的手艺赚钱致富,大干一场。有个鲁国人对他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到越国去,到了越国,你们非受穷不可。”夫妻俩问是什么原因?鲁人答:“鞋是穿在脚上的,越人不喜欢穿鞋而习惯于光脚走路;生绢是做帽的材料,越人喜欢披发而不习惯于戴帽。你们的手艺到了越国就根本派不上用场,想不受穷能办得到吗?”看来,向这对夫妻提出“箴言”的那位鲁国人,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他很熟悉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不找“官场”找“市场”苦心一片定“军心”———记毕节市粮食局局长陈忠禄文/本刊特约记者王富慧“八五”期间,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1993年粮价、经营放开后,有的地方粮食机构被撤减,队伍被解散,职工思想混乱。而贵州省毕节市粮食局却稳住...  相似文献   

11.
朋友,你到过宁夏嗎?你听过宁夏人唱的旱船歌嗎?他們在那里这样歌唱宁川的美丽富饒:东边靠的滾滾黄河千里水,西边是四季長青的賀兰山。綠林遍野,稻麦似天毯,人們才說宁夏賽江南。是的,当你乘坐包兰铁路往南开的火車,經过石咀山以后,拉开窗帘一看,一馬平川的田野就呈現在你眼前,藍天无云,山青水綠;千里稻香,万里麦浪。所謂“黄河影倒賀兰山”,“早稻嘉魚同登利”,試問这里何异于江南?  相似文献   

12.
<正>乍暖还寒的四月,我们坐在龙山县新城街道办事处油菜坪社区唐学智家的院子里,与其家人一起聊他们的家庭生活。让我们很奇怪的是,不管怎么聊,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说到"支书唐学智"上面去了。"没办法,我妈就是这么一个‘女强人’,我们都以她为自豪,且大河涨水小河满,‘大家’幸福咱‘小家’也幸福了嘛!"  相似文献   

13.
招来“女婿”也留住“儿子”仲文据《光明日报》8月21日报道,地处新疆天山深处的两家国营工厂,决定整体迁出,到沿海地区安家落户。新疆有关人士评论说,这是“招来女婿,气走了儿子”。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来说,“女婿”固然要招,敞开关门、山门、寨门,内引外联,招...  相似文献   

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题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石龙洞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高林密。近年来,在省民宗委定点帮扶下,该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土豆种植等产业,已蝶变成鹤峰县产业脱贫第一村。玻璃栈桥空中挂,民宿木屋林中藏,成为石龙洞村的新形象。大山为石龙洞村产业发展带来优势,也给村民饮水带来困难。村支书杨俊说,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村已实现“一碗清水进农家”的目标,但因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暗洞遍布,村庄无池塘,石龙洞村没有持续稳定的水源。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最长的一条航线上,向西飞行两个多小时以后,从飞机的弦窗向9千多米下俯瞰,我的心被重叠山峦中点缀着的一抹葱绿牵动了,那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令人神往的“火洲”吐鲁番。  相似文献   

16.
闹公婆习俗是中国北方汉、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几个民族民间婚俗的重要嬉乐内容,当前在人们心目中已完全娱乐化,可这喜庆色彩的娱乐仪式背后隐藏了祖先们严肃的社会期待——恪守孝道与礼仪廉耻之行!通过婚礼中三天无大小、羞辱公婆、公公背儿媳等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强调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社会状态下不能触犯的大不韪,祖先们仪式中的这种隐喻方式和手段,是人类很多群体都在人生礼仪等过渡礼仪中采用的手段。对此,人类学者维克多·特纳概括为阈限。本文就以此理论对闹公婆习俗背后的隐喻作一个解释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两制并存"与"一国两制"涵义不尽相同。把"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现实断定为西藏实践过"一国两制"的政策,此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一国两制"政策在西藏招致失败或终止更是子虚乌有,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政治制度也并非"原封未动",同解放前相比,尤其是同"十七条协议"的有关条文相比,西藏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性质已经部分地发生了质变。而达赖集团所谓的"一国两制",其实质和要害则是"两国两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参考报》2月26日载文,谈西部人的"殖民地"说.此说前些年笔者也曾有所耳闻,因之也想说一说.首先,我不赞成在讨论东、西部经济关系时使用"殖民地"这个字眼,尽管是带了引号的.我们自然理解一些同志对西部或民族地区今日同东部的经济关系中仍然处于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供应基地,且与东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现状表示忧虑、不满的心情,但无论如何不该使用这个字眼来表达.谁都知道,"殖民地"一词是用以表述帝国主义国家对被压迫国家进行掠夺、剥削的,拿来比喻今天的东西部、或东部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关系,虽然带了引号,也难免不使人产生误  相似文献   

19.
张运典 《中国民族》2013,(12):60-61
“游荡的云,摆起来;玩耍的风,摆起来;土家汉子摆起来哟;武摆文摆快快摆呀;摆它个太阳出东海,土家摆手歌摆手歌…..”  相似文献   

20.
翻阅《民族工作》六月号,读“德宏人的五敢五不怕的精神”,把边贸经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对此颇有所感。“敢于”大约就是不怕,不怕就得有信心、有勇气、有胆略、有科学头脑。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民族,只要有了“敢于”就有希望,否则就谈不上振兴与崛起。神农尝百草而兴五谷、愚公挖王屋二山感动天帝、周武王动员百族人民伐纣、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诸葛亮设空城计退司马大军、包公杀皇帝佬儿的乘龙快婿陈士美……没敢于,行么?时下不少人丢了“铁饭碗”,不吃“皇粮”,不拿“俸禄”,亦不怕大水吞噬,纷纷“下海”。新疆人到全国各地烤羊肉串;苗家少女持银饰走南闯北出风头;边陲同胞开市场与老外做生意赚洋钱。如此种种,均在于那个敢于。统而言之,不敢于,人民不能富裕、民族不能昌盛、国家不能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