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本质上是教育过程研究范式.教育过程研究范式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政治权力.经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将特定政治价值观传达给社会大众以培育政治品格的政治实践过程.政治权力、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品格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基本要素.政治权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本体,政治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内容,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现代文化的变迁中,人文困惑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从人的文化内在矛盾性分析了人文精神的遮蔽状态,从文化生活世界、文化价值观、文化实践方式探讨人文困惑的根源,希图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像一个裹挟着风云雷电的巨人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我们已经看见了它的电闪,听到了它的雷鸣,感觉到了它的震天动地的脚步声。哲学,这一人类不死的精灵,将以何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呢?一、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中国哲学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内在危机,其进一步发展陷入了巨大的困境。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哲学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开新时期思想解放之先河。但仔细想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只不过是恢复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泛娱乐主义是一种弥散性广、渗透力强的社会思潮,对政治认同有深刻影响。泛娱乐主义流动化逻辑导致政治主体认同离散化,拜物教逻辑导致政治客体认同失衡化,区隔化逻辑导致政治价值认同悬置化。泛娱乐主义潜藏着解构政治认知、拒斥政治情感和隐退政治价值的内在隐忧。解蔽泛娱乐主义以增强政治认同,需要从通过诠释政治框架巩固政治认知、通过培育政治理性夯实政治情感、通过优化网络场域凝聚政治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应对。 相似文献
6.
7.
8.
现代性的困境就是统一性规范的缺失,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刻的根源就是启蒙理性二元对立的逻辑,也就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要在深层解决现代性与启蒙理性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启蒙理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启蒙理性为现代性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9.
10.
走出“五四”启蒙的困境——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五四"的新视角,它的内在理念是以"新体用论"和崇尚社会改良为基础的,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结果,是当代社会存在的结果,也是当代文化转向多元化和学术发展转向个性化的必然反映.它对历史的反思,具有相当合理的性质,当然,也存在现实政治观念、学术概念和学术分析方面越位的缺陷.坚持"五四"所揭示的民主方向,建设现代科学法治的社会优良传统,仍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1.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广松涉从主体间关系基始性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象论解读,对于拒斥第二国际以来的、以前苏东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庸俗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其中也不乏深邃的思考。但是,广松涉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一种整体世界观来解蔽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特质的遮蔽。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广松涉以近代主客二分图式为主导视点来定位马克思的"异化"范畴时,遮蔽了后期马克思重新启用"异化"的历史辩证法意蕴;他以对象性活动中结成的主体间关系为基始性视角,对后期马克思的"物象化"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的重构,掩盖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中不断深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之基;当他以近代哲学为标尺来探讨马克思由"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飞跃时,却也弱化了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内在贯通的现实关涉性与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理论语境中,启蒙精神所蕴含的公共理性向度被深深遮蔽了,这也导致了普遍理性的独断和霸权。与此相关联,以理性的普适性为思想根基的全球化思潮试图通过消解各民族的差异来实现世界主义共同体的做法,也已经被证明不合时宜。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应该重新理解启蒙精神与全球化思潮,通过认真清理和总结以往理论建构的不足,深入挖掘启蒙精神和全球化思潮中蕴含的公共性和差异性内涵,进而确立契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这对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教科书改革到推动观念变革,从实践观与人的哲学到类哲学的提出与阐发,从开放视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哲学自觉,高清海哲学特别以哲学学术及其教化的方式表达和诠释了启蒙。在当代中国哲学界,高清海代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开创了一种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及其转型现实、以"抓根"及直面事情本身的"笨想法"为方法、推崇"为人治学其道一也"的美德伦理、致力于发掘马克思人的学说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人本主义哲学,以哲学学术的方式,参与、影响并深刻地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启蒙。 相似文献
15.
16.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态。数字技术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重构社会治理方式,即在治理中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优化升级治理过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对效率优先原则的追求和强化,使数字治理的生发和走向受到技术逻辑的控制和主导,遮蔽了其价值内核:公平原则。这表现为,数字技术“窄化”治理数据信息、“非中立化”治理决策行为、抑制人的主体性发挥、扩张政府和企业的权力等。公平作为内嵌于数字治理之中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性内核,是数字治理的应然目标和实然追求。因此,要想真正“解放”数字治理的“生产力”,需要通过完善治理数据信息、规范治理决策过程、推动人的主体性建构和限制权力无序扩张等途径,追求数字治理中效率与公平的“互构”,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召唤:走出伦理中心主义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召唤:走出伦理中心主义困境任剑涛一伦理中心主义,是中国古代以道德理想主义为核心、以伦理关系的处置为社会生活的中轴,并以达成某一伦理目标为社会生活与个人追求的最后目的,从而贯通了思想—制度—行为各个层面的心理—行为体系。它的特点是:第一,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下面临的困境之根源,从而对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作出解释性的探讨,并同时对后现代社会理论自身做出反思.文章认为,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和人文现代性并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摆脱困境的可能出路,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社会学对其自身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建构其话语的;它没有超越现代性的框架,这种多重反思的目的是追求现代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物化"现象常偏颇地从其消极方面加以批判,从而遮蔽了其积极的历史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独立形态的个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为"物化"现象.全面审视"物化"现象,它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积极与消极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解蔽"物化"现象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建构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问题论城;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