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承松 《社科纵横》2010,25(12):110-113
婚姻是文化的,它以社会、经济、法律为后盾。经济发展、婚姻政策、人口迁移、政治变革、观念变化都会引起婚俗的变迁。婚俗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应社会过程要求而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内在矛盾与冲突主要存在于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等隐型结构层面,这种内在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法律文化的物质依附性和政治功能性不同.要解决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冲突,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中国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3.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变动、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这是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本文在描述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和分析由此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从加快改善城乡社会结构、合理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大力推进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现代性的矛盾就是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抵牾冲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始终是一个必要的层面.现代性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使现代性文化的构建成为可能.技术、社会和政治的支配性逻辑驱动了现代性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最后,文章从边陲及中心二元范式出发,阐述了现代性文化认同中的困境与矛盾,剖析了全球视野内现代性文化认同过程的模式及其内在支配动力.  相似文献   

5.
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广文 《求是学刊》2001,28(3):19-26
进入 2 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此在价值和现实层面将产生一系列矛盾和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在文化价值层面主要表现为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 ;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 ;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而从文化现实层面考察 ,其冲突则表现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追求的文化群体之间。它们既有矛盾冲突 ,又有融合借鉴。在这一表现过程中 ,中国文化亦将在新的价值层面开始新的整合 ,这也将是今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6.
凯拉希是巴基斯坦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它之所以带有神秘色彩,大概主要因为它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冲突、动乱与变迁之后,不仅成功地保持了自己在宗教信仰上的独立性,而且维护了自己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正因为这一点,它引起了巴基斯坦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试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在全球化进程中 ,始终伴有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的确立、体制改革的推进、法制建设的借鉴、开放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自由化思潮的骚扰、政治文化的冲突、文化强权的压力、民族认同的消解、激进主义的滥觞等问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正确的对策应是 :树立全球意识、更新政治观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平外交 ,以促进我国政治发展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基层社会矛盾主要是因为民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与管理者能力缺失,利益主体和格局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失衡,民众的文化心理、不同宗教信仰等带来的行为差异以及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等各种潜在的非正规组织势力与社会管理不善等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为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应着力从提升基层政府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矛盾处理合力、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司法效能、强化公民素质、完善监督制约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构建一个和谐、有序、高效、安全、经济、系统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运行机制,惟此方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志顺 《学术交流》2005,(2):140-143
文化价值观念冲突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异域文化、甚至是强势文化的同化、渗透和冲击的矛盾状态。究其实质是作为文化主体的民族国家,在经济交往和形成国际交往规则的过程中,为追寻利益而产生的竞争与冲突。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引发不同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单一性与多样性和冲突与融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梅  肖帅 《社科纵横》2011,26(2):18-20,24
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失衡、冲突等共性特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城乡文化的碰撞、不同身份的差别待遇等引致的价值观冲突是其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政治与认知、工作与职业、文化与教育、尊重与诉求、交际与交流、婚恋与生育等方面。应从主体性、多样性和统一性出发,以解决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现实障碍为目标,来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同时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文化指向性的变迁过程,这种社会变迁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都离不开社区文化的现代化,因此,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区文化的现代化功能表现为经济动力功能、政治导向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和社会交往功能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要实现社区文化的现代化功能必须制度创新,建立政府主导机制、社会团体的培养及发展机制和信任机制等,形成主导多元结构,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此,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如新古典主义、保守主义、政策或战略决定论、体制外突破论等。然而,向市场经济过渡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是社会结构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变迁。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有用整体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才能做出比较完整的说明。文章从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内在逻辑、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历史与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变迁的后发优势等方面对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最后,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做了综合性的说明,即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存在的历史根据,并且这一宪法制度是可以改革的,从而保证了宪法制度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的政权性质、经济结构、政治运行以及近现代官僚资本的分析,阐明了作为传统政治基本问题的官民矛盾的对抗和不可调和的属性。指出,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官民之间的利益对抗,而私有性质的政权又维护并强化了这一属性。所以,在传统社会的任何一个政治过程中,官民矛盾必然要激化,政治统一体终将要破裂。尽管统治集团试图通过行政监察、科举举士、调整田制税法、从严治史等办法来缓解直至解决这个矛盾,但最终都落空了。这个矛盾发端于政治经济结构里、体现于政治运行中,所以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首先改变政权性质,但更经常更艰巨的任务则是高度关注政治运行。  相似文献   

15.
邱宗国 《创新》2011,5(5):107-109,113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文网络论坛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空间。然而,面对网络论坛的虚拟性和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冲突,如何使中文网络论坛能够更好地协调自身角色,实现良性运作,引起整个网络论坛参与者、监管者及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化参与的不健全,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起源于欧洲并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法团主义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聚合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认同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观念、角色、社会结构的三重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念、角色、社会结构的三重转换宋林飞在《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著文,针对中国近年来观念、角色、社会结构的三重转换,提出了政治文化启动论,身份变换加速论和社会结构倾斜论。作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化导向型社会,这种社会转型的启动因素是政治文化的变迁。关于...  相似文献   

18.
卢岚 《学术交流》2012,(1):49-54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具体地说就是精英与草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精英与草根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竞争的结果。但精英是草根孕育出来的,二者只能竞争,不能冲突,否则就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就注定了精英只有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草根的道德生活水准作为最高目标并成为其社会主流价值时,和谐社会才得以实现。社会生态的建构依赖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使社会生态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环节,致使社会矛盾剧增,日趋尖锐,具体表现为精英与草根之间的矛盾。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发展精英,提升草根,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从优化社会生态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上得到提升、凝练,同时又让理论落脚民间,与民同行,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移居后的调适——对青海省香巴项目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丙胜 《社科纵横》2009,24(4):29-31
文章立足青海香巴项目,以香盛村作为典型个案村庄,点面结合,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视角。叙述了项目区及实施的基本情况。并从社会网的变化、民族关系、文化变迁、政治变迁等方面考察了项目区内移民群体出现的各种变迁和调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制度变迁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与创新,带来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引发的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结构紧张"产生的张力所致,"失范"状态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问题。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检验结构紧张与失范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地位结构、组织结构、角色结构、权力地位结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与分化确实导致了失范感受的产生。诸如个体的失范、不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地位不一致等负面感受很大程度正是缘于客观的结构分化快于制度整合而引起的失衡与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