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综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的意义综合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地区,即所谓的“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政治、经济工作的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共同认识。“一江两河”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对西藏经济和  相似文献   

2.
西藏,这个被称为世界屋脊,面积占祖国领土八分之一的地方,一直是一个被世界瞩目的区域。1990年,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综合开发,被国家列为“八五”和“九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开发建设实施以来更加引起了区内外、国内外人们的关注。全面介绍一江两河开发建设情况,对人们进一步了解开发、认识开发,重视和支持这项造福西藏人民的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西城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召开的“西藏一江两河及尼洋河流域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北水、西藏、甘肃、陕西、江苏等地有关科研机构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西藏自治区及其所属山南、目喀则、林芝三个专区和拉萨市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部、商业部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共110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西藏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由一江两河地区18个县向全区74个县的战略转变,对于顺利实现到本世纪末“粮油肉基本自给,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和多数群众生活达到小康”的农村工作三大任务和目标,加快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初步成果培植了西藏现代农业生产力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大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在重点综合开发一江两河地区的大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拉开了序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极,而农业综合开发区则是一江两河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活跃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片群众,稳定了社会。六年来,我区顺利组织实施了第一期(1990-1992年)、第二期(1993-1995年)国家农发项目和1996年农发项目。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一个由试验到逐步规范,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向以社会经济行为为主过渡,由一江两河十八个县向全区的创业过程,一个投资结构多元化、开发形式多样化、开发目标多重化、开…  相似文献   

6.
次仁 《西藏研究》2003,(1):44-47
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 ,主要存在高度、中度、轻度、潜在等四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脆弱的生态环境、气候的干暖化和人为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导性人为因素是滥牧 ,其次为滥樵 ,再次为滥垦。而气候的干暖化与过度的人为活动具有几乎同等的作用效力 ,同样不容忽视。这也说明荒漠成因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7.
王文长 《中国藏学》2006,(2):96-101
西藏乡村是中国区域社会最边远的一角。城市化如何化及乡村,乡村以何种方式和姿态融入开放社会,这是西藏发展面临的考验。本文认为,西藏乡村仍将在城市化中存在,乡村发展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调动城市与乡村两个积极性,内含乡村发展的城市化更符合西藏迈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利益。经营乡村是西藏乡村建设的新方向。以经营的理念去认识、发现西藏乡村资源,在开放市场中激活乡村资源,使西藏乡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更充分地实现乡村资源价值,这就是西藏乡村的出路——走向繁荣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9.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同志与西藏的经济发展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与西藏革命幸福的回忆 -一访图旺同志 经济地区比较优势理论与西藏优势主导产业的选择西藏地区边境贸易与海关监管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之比较研究吴健礼(4期)王庆山(4期)汪德军(4期) 徐翔临(1期) 张卫民(1期)(美)南希·E·列维尼著格勒玉珠措姆译(l期)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山南地区农村手工业—错植和邦单探索建立“一江两河”及尼洋河区域开发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西藏边境贸易研究初探中甸归化寺僧侣商业概述潘发…  相似文献   

10.
总结几十年来西藏各项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重建设,轻管理”,“重项目、轻效益”等开发建设管理体制上的教训,在业已展开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大规模综合开发建设中,以及在即将通过规划并纳入实施的尼洋河区域开发中,如何强化开发管理,探索合理的经营模式,以切实地贯彻“国家投入,群众投劳,界定产权,效益分成,滚动开发,全面致富”的开发方针,并达到“务求实效”,“只许成功,不许失敗”的要求,已成为中央、自治区和地方普遍关心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建立怎样的管理与经营体制并与“一江两河’及尼洋河区情相适应,是两个区域综合规划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试图在规划中进行开发管理体制的设计及经营方式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河州脚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户”是旧时西北地区以驮队形式从事贩运的一个行当。在甘肃河州历史上 ,脚户在民族构成上主要以回族为主。他们往来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为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资料 ,对甘肃河州脚户的情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并将其与云南回族马帮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2.
藏文mdo gams和mdo khams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敦煌文献中的mdogams这一地理名词着手 ,认为该词后因语音的演变等因素 ,演变成元代的mdokhams(朵甘思 )。明代初期 ,藏族又出现多康三岗 (mdokhamssganggsum)等地理概念 ,朵甘思仅为其三岗之一 ,因此朵甘思和多康是两个地理概念。但因后期藏文文献中多康与朵甘思选用同一个词mdokhams来表达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近现代的研究者 ,在mdokhams一词单独出现时 ,稍有不察 ,便容易产生歧义 ,乃至认为mdokhams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  相似文献   

13.
广西钦廉一带的"天涯海角"是我国历史上有地物为证和确切空间范围的"天涯海角"之一,这种地物标志就是天涯亭和海角亭.自宋至清末,有大量吟咏广西"天涯海角"的律诗和文论.广西的"天涯海角",实有恢复和旅游开发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 ,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 ;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夏”作中国的代称 ,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 ;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舍把"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中国历史大辞典》“舍把”词条释文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舍把作为土司管区土舍及土目中的亲信 ,其活动地域并不超出湖广土区 ,直接管理比峒与村寨范围大得多的旗 ,管理职能上没有湖南、湖北不同的区分 ,担当土差亦无外乎冬围行猎、充当衙役、外出结盟、下乡视察、料理民间词讼、征解秋粮银、列阵出战、节制外来客民等等 ,由此在围占肥田美地、拥有私人豪宅与马匹、享用防苗工食等方面享受不同待遇。其频频参与土司管区重大活动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架空了土司事权 ,加剧了土司与土民和汉区官府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筱洲 《中国藏学》2003,(1):107-109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 ,全区面积约为 1 2 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 2 .8%。西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连 ,东面与四川省、云南省相连。另外 ,西藏从西北到东南沿喜马拉雅山脉漫长的边界线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界 ,国界线长达 40 0 0多公里 ,是中国的国际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之一。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自清以来 ,一直是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 ,有关学术专著也频频问世。其中 ,关于西藏历史的著述也不在少数。不过 ,以通史形式展现西藏历史的著作并不多见 ,截至目前 ,据笔者所见 ,国内面世的较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8至19日,“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刘昭瑞教授精心组织,来自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思想战线》编辑部、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西方涌现出一批基于新理论、新方法研究藏族"神圣"地理(神山、圣湖、圣迹、圣地等)以及相关仪式、神圣空间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细致的评析,有助于国内同行更好地了解西方"朝圣"视野下对于藏族民间宗教与文化的探讨,从而对其研究观点、研究理论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推进我国藏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一书由则武海源编著,于2004年在日本山喜房佛书林出版社出版(日文)。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阿里地区佛教发展轨迹和它与周边地区关系的重要著作。从吐蕃的松赞干布开始,直到现存的古代遗迹,纵横双向地详细分析了整个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之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在与周边地区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