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安徽宣城召开。“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系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由天津南开大学方克立教授和广州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主持负责,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计有全国十七个单位四十七人。计划在“七五”“八五”十  相似文献   

2.
评大陆新儒家推出的两本书──《理性与生命》〔1〕、〔2〕方克立大陆新儒家: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我在1986年提出“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同年争取在“七五”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确立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十年来这项研究确有一定的进展,但有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现代新儒家的研究在大陆经历了由兴起到发展的过程,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特征、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研究中尚有两个问题有待于澄清:一是对现代新儒家范围的界定分歧太大,二是对现代新儒家新之为新的意义探讨不足。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将现代儒者、现代儒家、现代新儒家三个概念区别开来。现代新儒家新之为新的意义主要在于:1.它重新调整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义理结构;2.在思维方式上,现代新儒家由传统儒家的“圆而神”的智慧,经消化西方哲学的“方以智”,重新达到新的“圆而神”;3.传统儒家只言心性之学,未明言道德的形上学,现代新儒家则明言之;4.传统儒家没有开出知性之独立系统、现代新儒家则开出之。  相似文献   

4.
武圣强 《阴山学刊》2006,19(3):70-73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对全盘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驳论中得到比较细致却又是病态的发挥,但其病态的文化理论体系中又包含了合理的理论和方法论成分。认识现代新儒家与当前学科研究的关系可以在“一元统领下的多元互动”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儒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通过汲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有益因素,促使儒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文化思潮。它所形构的理论是与胡适等的科学主义相对应的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忧患意识”是这股思潮的出发点,“返本开新”是其建立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再度复兴儒学是其直接的目标。“儒家主位主义”、“道德的中心主义”、“内在的生命主义”、“即理性而超理性主义”是这股思潮的总特征。不过,由于新儒家人数众多,其学又各有极致,因而这些特征在不同学者那里具有不同的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康宁 《天府新论》2005,(3):144-144,F003
本文围绕柴文华教授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与科学的关系、“中国文化中心”立场的程度、现代“道德本体”、儒学与“常道”的关系、文化相对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追问及反思。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中国仍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作为中国现代三大主流思潮之一,现代新儒家对于如何顺利实现这种社会转型,提出了一套颇有特色的理论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他们的有关思想看作是一种“社会控制”理论。本文拟对现代新儒家这方面的有关思想作一简要地述评。 众所周知,现代新儒家的根本目标是要  相似文献   

8.
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也就是儒学传统如何定位的问题,这无疑关涉儒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新儒家所提倡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了极致。尤其6O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上的起飞,为新儒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借此“生机”,新儒家则直接把东亚经济发展说成是儒家“内圣”之学合乎逻辑地开出的“外王”事功。他们为东亚经济的发展标以“儒教工业文  相似文献   

9.
救世意识与时代悲感──现代新儒家在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命运李振纲现代新儒学从20年代初产生开始,直到现在仍是在中国与世界很有影响的新传统主义文化思潮.其基本特征是:以传统与现代化关系为核心问题,以融会中西为中国文化复兴之路,以“返本开新”为文化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现代新儒家、自由主义三大主流社会思潮并称,其中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复杂而曲折的关系历经变幻,其原因与过程发人思考。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家关系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哲学系卢升法先生的专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最近问世了。全书分“佛学”、“儒佛交融之展顾”、“佛学的近代化”、“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四编。这是一项新的学术成果,它为我们展示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儒学相互嬗递、会通融和的历史进路及现代结晶,同时向学界提供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在改变了对儒学之偏颇认识的同时,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三大现代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合理方针的思考。抱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大陆学者与港台新儒家代表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的学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以及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比较研究,是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14.
一、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 成中英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黄克剑等人把他看作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港台相当一部分学者却认为他不是新儒家。产生分歧的原因显然在于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不同理解上。目前,要给出现代新儒家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看来很难。但我们可以揭示其基本特征,从而给这个概念一个大致的界定。 简单地说,同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其它思潮相比,现代新儒学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儒学本位立场,力图复兴儒学。这是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杜维明、刘述先等三代新儒家学者极为坚定的立场,是他们的共同思想取向,也是现代新儒学之所以为新儒学之处。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另两大思潮的马列主义、自由主义同现代新儒学的根本分歧也在此处。马列主义主张对儒学批判地继承,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则对儒学基本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这和现代新儒学“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态和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新儒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吸纳佛学和西学,并对儒学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近代儒学的颓废没落和中外文化的剧烈碰撞,这使现代新儒家必须也可能借助其它思想来更新发展儒学。早期,梁漱溟、熊十力由佛归儒。梁吸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东西文化比较思想;熊则建构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16.
李军 《东岳论丛》2007,28(3):110-11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保守主义派别,主要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孔教派;邓实、黄节、刘师培、章炳麟等人组成的国粹派;本位文化派与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在现代哲学思潮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特别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它的产生标志着在早期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之后,对中国文化今后走向的一次较为冷静思考的结果,代表着保守主义思潮的最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赵景来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方克立和李锦全二教授共同主编的“现代新儒家研究”系列丛书。南开大学武东生博士撰著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一书,是其中的一部力作,也是近年来大陆和港台学者中第一...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现代新儒家未能全面认识到西方自由民主缺乏普适性,导致其过去近百年来选择了“内圣外王”的错误研究路径.在批判西方民主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容错性民主,将“委托试错权、保护政治精英的试错权和履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修正错误的义务”视为民主的核心,而不是西方自由民主强调的多党竞选.以容错性民主为标准,通过挖掘儒家君子的道德内涵,便可初步实现传统儒学与民主之间的融通.具体地说,就新外王而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政治精英需要履行的义务;就新内圣而言,“公开自我批评”的精神和行为是一种美德,符合儒家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容错性民主理论的提出,修正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路径:从“返本开新、内圣外王”转变为“开新返本、新外王新内圣”,初步解决了困扰现代新儒家的世纪性难题“传统儒学现代转换问题”,并在制度层面与深圳市、重庆市建立的“容错机制”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柏格森哲学与“五四”进步思潮董德福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五四”期间传入中国的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代表者。由于它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儒道之学相遥契,颇受现代新儒家等新人文主义者的青睐,并成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颉颃的保守力量的重要理论来源。因此,论者...  相似文献   

20.
李玉用 《晋阳学刊》2006,(3):127-129
一、“当代新道家”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对儒家学说的研究相当兴盛和繁荣,现代新儒学(港台一般称为当代新儒学,事实上二者并无本质不同,恐只是称谓有别。)也一度成为一股具有国际性的学派思潮,相形之下,道家思想(包括道教哲学)的研究就显得有点萧条和冷清。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