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南诏是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多少年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另一种说法认为南诏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而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论证,普遍认为后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南诏也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而是由唐代中国地区彝族的先民乌蛮,白族的先民白蛮为主建立的国家,在南诏辖区内,还有傣族的先民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等民族的居民的代表参加到南诏政权中来。 上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探讨另一个问题,傣族南迁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作者在阅读史料中,把云南边疆傣族史的研究和孟—高棉语族各民族的历史对照着研究发现:在公元八~十一世纪之间,孟高棉人北上,傣族先民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2):45-45
1000多年前,云南大理地区曾出现过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地方王朝——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和大理国是唐代和宋代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乌蛮(今彝族的先民)和白蛮(今白族的先民)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和唐宋相始终。从1999年起,人们把探寻王陵的目光投向这两个神秘的古国,期望能够出现像秦始皇陵、明十三陵一般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  相似文献   

4.
关于南诏是否傣族或彝族,是西南民族史和暹罗古代史上一个久悬未决的大问题。过去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除伯希和(Paul pellist)、克里纳(W.Credner)两氏偶致疑问外,几乎一致确认南诏为傣族。我国学者中最初亦多附和傣族之说,亦有主张为蒲蛮、为怒于、为氐羌者;最近大多数的意见均倾向于承认其为彝族。彝族说者所持的论据,如以刘尧汉氏  相似文献   

5.
我对发端于云南一隅的南诏王国和大理王国的历史怀有兴趣,并有志于就构成这些王国的鸟蛮、白蛮民族即今日的彝族和白族的民族源流的问题进行研究,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岁月了。但在如斯的岁月里,恣肆倘佯于云南史研究的经历中,却只能常常在梦里巡访白族、彝族的故里——大理洱海地区。幸运的是1979年的岁暮,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作为“日本民族学者访华代表团”的一员获得了访华的机会。在北京略事仁留,旋即巡访了云南、贵州、四川各地,与许多多年在著作、论文里亲切交流过但尚未直接谋面  相似文献   

6.
大理国佛教崇拜的社会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佛教自南诏时期传入云南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逐渐成为国教。大理国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族风俗等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的烙印,出现了佛教崇拜的社会化现象。具体表现在释、道、儒兼容并包的大理国佛教特色;官为僧、僧为官的大理国政治;专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的大理国教育;积染佛教礼仪较深的大理国民俗;亦僧亦俗的阿吒力僧人。研究大理国的佛教问题,对研究大理国史和白族社会发展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历史再现鉴古明今──电视剧本《德化碑》序二刘尧汉云南民族学院院长赵嘉文(白族)创作的电视剧本《德化碑》,艺术地再现了云南(南诏国)是中国(唐朝)的西南屏藩。南诏王国(647—936)是以今天彝族先民“乌蛮”为王室和白族先民“白蛮”为辅佐建立的,其疆域...  相似文献   

8.
唐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而且也是边疆少数民族重新组合、分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唐初,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崛起的南诏地方政权,它历时253年,几与唐代相终始。这一政权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云南部落豪酋长期纷争的割据局面,为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促进了政权统治中心——大理地区各民族的迅速形成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奠定了大理地区在今天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语用迁移为研究主体,对云南的5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作者发现: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语用迁移现象。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语用迁移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语言背景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语用知识的灌输在语言学习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天赐垂怜于中华疆土,西南一方山水育地灵人杰,滇西苍山洱海集绝世精髓,大理文献名邦煊煊光宇,赫赫格天,文化大理风光无限,经济大理商机无限,未来大理发展无限。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位于云南西部,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和西南最古老的国际通道——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在这近3万平方公里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白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生息繁衍,白、汉、回、彝等13个世居民族在秦王朝一统中国时就已撑起了大理一片蓝天。张骞西域凯旋,使大理在汉武帝设郡县的契机下蓬勃。唐初六诏争雄,南诏一统洱海,岿然立政权于西…  相似文献   

11.
白族档案史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族档案史料是以白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秦至西汉、东汉至唐初、南诏国和大理国、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 ,主要包括碑刻、经卷、画卷、家谱、族谱、民俗、名人档案等类别 ,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 ,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3.
一 南诏是唐代云南地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南诏政权的建立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云南的大业,推动了该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南诏在立国270年间,促进了境内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与邻近的吐蕃、骠、昆仑、真腊、大小婆罗门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虽然与唐王朝发生过冲突,但基本上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南诏政权对外扩大交往,积极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对内加强统治,采  相似文献   

14.
语用迁移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以往的同类研究多集中在二语背景下进行.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从三语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问题,对于丰富二语习得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言迁移两个方面切入,对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调查和研究表明,4个民族的学生在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上都存在迁移错误,而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目的语交流中对语用策略的掌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恰当地在语义和句法上寻求与母语对等的错误倾向所致.  相似文献   

15.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者大多主张泰人起源于越人,但对于从越人到泰人的演变过程绝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了“百越文化区”的概念,将古代“百越”划分为A、B、C三个区域,通过区域文化发展演变的不同道路,追寻泰族形成的一般过程。结论是:泰族在C区形成,不是从A区搬来,也不是从B区搬来,迁徙并不是民族形成的原因。国内学者对“泰族南迁说”或“泰族建立南诏说”多有批判,但对于抽去南诏史以后的泰族古代史较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安排了泰族古代史的一般序列,并提出了泰族形成的时间及其依据。“填补”两个空白,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目的。本文上篇载《思想战线》1990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当时的南诏,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建立起来的奴隶主政权。南诏晚期,已急速向封建社会过渡。自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建大蒙地方政权后,以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为首府(后迁治太和城)。全盛时期辖有今云南省全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等地。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经济、文化皆大有可观。南诏  相似文献   

18.
傣族支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傣族是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5个,即彝族405万,白族133万,哈尼族124万,傣族101万,壮族100万(1990年人口普查数),傣族居第4位;全省8个民族自治州,傣族占两个,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9.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它凝聚着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等各种文化心态。本文从青铜时代、唐初、南诏大理国、元朝、从明代到民国等时期论述了大理地区的白族服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白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上是全国著名的文献名邦。自治州首府大理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24座历史名城之一。三千年来,居住在洱海周围的白族先民创造的古代文明,对整个云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剑川海门口青铜器文化为标志的殷商末年的洱海文化由西向东发展,形成以石寨山青铜器文化为标志的战国到西汉的滇池文化。在滇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东来的中原文化,形成西爨文化。隋唐以后在西爨文化基础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发源于大理而复归于大理的以上几种文化,是两千年来云南文化的主流,它们之间有着纵向传承和横向交流的关系。到了元明清时期,白族文化与汉文化完全接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先民在云南不仅最早吸收和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而且把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精神文化传播给省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