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精简军队 ,裁汰冗兵 ,建立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 ;2 .加强军队管理 ,改革更戍法 ,实行将兵法 ;3.完善募兵制 ,实现寓兵于农的保甲制 ;4 .重视军需。王安石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虽然没有解除北宋的西北边患、改变“积弱”的政治局面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北宋军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次重要改革。本文在系统考察王安石与反变法派台谏官的斗争、王安石运用台谏的措施、台谏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等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王安石变法成败与台谏的密切关系,充分肯定了王安石不避矛盾,不恤人言,大胆使台谏为变法服务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变法主要针对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进行,并且以理财为重点。王安石的改革立意高远,但是在实际出台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瑕疵斑驳。改革只凭借君主的一时支持,而忽略了政治生态的平衡,最终促使王安石在政治斗争最终失败。王安石的激进改革违背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忽视行政技术、地域差异和人情物理,这些都构成了王安石变法弊端百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均输法”和“市场法”汤标中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不但在宋代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领域中。激起了极大的波澜,而且传播到欧洲,对世界政治、思想有所影响。因此,王安石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5.
熙宁官制改革是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变法的成败,同时又开启了元丰官制改革的前奏,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而王安石则倡导和主持了这次改革,但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设想与实践的偏差导致了这次官制改革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以及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人才问题上,王安石推行对太学、对科举、对考课制度的改革,倡导推行  相似文献   

7.
简论改革家王安石的治水思想丰宗立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常常是和治水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改革家都深谙在“以农为本”的国度里水和兴国安邦的关系,因而十分重视治水。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堪称是治水的光辉范例。治水思想起点高,视治水...  相似文献   

8.
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本人的改革家素质是中国十一世纪那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得以推动的重要主观条件。改革家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王安石作为政治改革家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心忧天下、志在改革、勤于国事、清廉知耻、不溺财利酒色、不好官职、不为子女谋官等方面。他那崇尚名节正气的思想道德节操,对现代的改革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仓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学界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经济改革措施的研究已比较精细,但对王安石创立仓法的背景及仓法的内容、作用等问题却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冀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自我书写是一种表现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他者重构是一种反映文士形象的评价方式.王安石以文学成就彪炳千古,更以政治改革的标新与思想学说的立异而影响深远.王安石文士形象的自我书写,是王安石对自己生命境遇的思索;王安石文士形象的他者重构,是他人对王安石生命价值的认定.文章借助王安石文士形象的自我书写与他者重构,从主客双体、历代多朝进行对比分析的视角,剖析出更加真实而生动的王安石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变法,因哲宗“元祐更化”而失败。因此,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就连一些力图对变法作出恰当评价的文章,也只是肯定这次“变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是有成就的。”其实,王安石变法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一次突出的以“理财”为中心的改革运动,正是由于这次变法中表现的不容忽视的理财观念。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在推行理财、整军等一系列新法的同时,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研究这一改革,对于研究王安石变法和中国科举制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于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也会有某些借鉴作用。本文拟仅对王安石在贡举方面的改革进行初步考察,至于有关武举、制举以及学校教育的改革,将另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誊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领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改革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夫聚天下之众者莫如财”,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最重要的是有财。“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接着又说:“治天下之财者莫如法”,治国理家的财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故其为“理财”制定了一系列新法,有:均输法,农田水种法、  相似文献   

14.
常平仓是古代一重要仓储 ,王安石变法前未能很好地发挥其社会调控之实效。因之 ,王安石对其收入来源、支出方式、管理制度和运作办法等 ,进行了一番大胆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基本上克服了常平仓原有的弊端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内外学术界历来把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改革统称为王安石变法.但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即闲居江宁,元丰新政完全是在神宗主持下推行的,理应视为神宗变法.事实上熙宁新法与元丰新政不仅主持者不同,而且指导思想亦大相径庭.本文深入解析了熙丰年间改革路线逐步变质的内在机制,指出关键在于神宗与王安石的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同,进而重新检讨了变法失败的深层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佛教对王安石的影响很大,佛学思想在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中的位置绝不可等闲视之。据其《文集》及宋人各类笔记、杂史等记载,王安石与佛门中人的交往非常密切.其与瑞新和怀琏两位高僧的交往是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以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王安石在青年皇帝神宗的支持下,担任参知政事(副相),针对当时发生的社会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和军事危机,对赵宋王室的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和军事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并营法等等。这些多方面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当时封建社会各阶级、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的无畏战斗精神,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精神,革故鼎新的革新精神,务实有为的实干精神。弘扬王安石的精神,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借鉴,积极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从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中创新,造就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即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戍维新等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的分析、历次改革的特点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总结这几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社会改革的周期性,为我国当前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