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上"醢"、"酱"的最初出现,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研究"醢"、"酱"的历史起源,必须通过史籍和考古资料考察探明下列历史条件因素:制作"醢"、"酱"必需的盛器、盐、动植物产品原料、大豆、小麦、"制曲"和发酵技术等,这些因素既是"醢"、"酱"开始出现的客观条件,也是历史证据。考察表明,山东地区特别是临淄是我国酱及酱油的起源地之一,是重要源头,历史悠久,醢、酱出现应有8000多年的历史,"以豆合面而为之"的酱及酱油出现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酱油形成独立的生产工艺应有2100年的历史。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山东以及临淄地区酱文化历史文化丰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应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衡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衡阳定位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三个打造和三个提升"上狠下功夫,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物质文化水平,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打造"生态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精神文化品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和谐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制度文化内涵,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每个衡阳人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仁者乐山”是山资源的开发,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呵护;古代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无意识的和非功利的,是诸多文化名人的活动而引起山岳知名度的增重和升值。山东山岳文化不仅具备山、海、日的综合特征,还鲜明地反映着齐鲁文化的基本特征,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伦理道德精神,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种种价值观。泰山是全国,更是山东山岳文化独一无二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应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其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利用软硬实力相互融合产生的"巧实力"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文化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由省委宣传部牵头,规划和实施齐鲁文化品牌战略,依靠名牌"闯天下";加快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有线与无线网络"四网融合"及"有线与无线的天地合一",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以创建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为核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文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文化软实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十二圣"则是齐鲁文化的代表。"齐鲁十二圣"文化元素的翻译要符合"中国文化中心观翻译策略"和"和谐翻译策略",这对于推广齐鲁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思想中内存着对日本文化的长期体验和深刻认识。日本的"生活之艺术",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感性土壤和现实印证,成为他反观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和改造人的精神的参照和借镜,为他倡导"生活之艺术"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9.
《北京纪事》2013,(1):35-3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北京纪事杂志社将推出大型征文栏目"北京之歌"。作为立足北京时代文化的纪实性刊物,本次征文活动将始终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社会目标,为"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和丰富,却让整个社会与人都陷入了韦伯所说的"铁的牢笼",疏离感如同流行病一样蔓延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悲剧"正在上演。究其原因是市场化带来了乡土礼俗文化的变迁与凋敝,而解决社会文化失调、价值取向偏差的途径就是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炎黄文化精神;"崇德尚义,贵法重功"的周秦文化精神;"开放包容,大气磅礴"的汉唐文化精神;"勤学深思,继往开来"的关学文化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业"的延安革命文化精神,对重塑陕西人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14.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作为物态性、名词性的"结"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如许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文化之物象、民俗之事象、文学之意象、言说之具象的"结",凝含着人类文化的相继与传承,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或者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强调以制度、标准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忽视人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该理论在我国以人为本背景下的适应性日益受到质疑。同经典财务管理理论不同,豫商文化强调以“和合”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在企业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整体价值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传统豫商文化“和合”的典型特征蕴含着柔性财务管理思想,即传统豫商文化是柔性财务管理的根源。了解典型豫商的柔性财务管理实践有助于提高传统文化自信,增强传统商业文化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虽然在西周时期就已实现"人文转向",但真正揭明"性与天道"而确立儒家哲学基础的则是孔子,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建立具有根源性的意义。儒家的"轴心突破"即是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这个"突破"不是此前的"人文转向",而是从生命精神的根源上建立人文根基的"哲学突破"。此"哲学突破"在孔子自己称为"道",亦称为"仁",深层内涵为《论语》中的"性与天道"问题,其内容包含有形上学本体意义,由此开出了融合生命、家庭、社会和天道的儒家之道。孔子之前的儒家文化特质以"礼乐"为核心,孔子之后的儒家文化特质则转为以"仁义"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9.
论日语中“挨拶言叶”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交际中,寒暄语是必不可少的,相互的寒暄不仅能传达某种具体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的寒暄能够使交流的双方确认共同的文化背景,并产生相互的信赖。"挨拶言叶"反映了日本人际之间"以和为贵"的文化特征,以及日本人不同层面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越密切,"挨拶"越简单、随和;反之,越复杂、庄重。而人们在一些大型活动上进行的"挨拶",选择得体而有感染力的措辞很重要。所有这些,都是学好日语必须掌握的。  相似文献   

20.
宋词中有很多的意象",帘幕"是其中之一。虽然学术界对该意象的内涵有很多的探讨,但是把该意象和宋代文化心理进行联系的却很少。本文在探讨"帘幕"阻隔意象的同时,重点探讨该意象所反映的宋代词人自闭、自怜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