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循环温度的准确预测是保障固井作业安全和固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特别对深井而言,水泥浆性能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预测偏低5 ℃会严重缩短水泥浆可泵送时间,易引发固井事故,温度预测偏高会延长候凝时间,甚至可能发生超缓凝,水泥柱顶部十天以上都无强度,延误后续钻进作业。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固井质量,根据井下传热特点及施工流程,建立了一种新的二维瞬态注水泥循环温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固井前应多周循环钻井液,并适当提高循环排量,可以有效降低注水泥循环温度;(2)冬季最高循环温度低于夏季,尤其对浅井而言差别更加明显,冬季适当降低循环温度设计值不会影响安全泵注,而且能减小水泥浆体系设计难度;(3)深井温度系数高于浅井,井眼尺寸越大,循环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气田在我国已开发气藏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应力敏感性对气田开发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针对目前大多数低渗透气田应力敏感测试仍然采用定内压变围压测试方式所存在的与实际气田开发过程中内压变化上覆压力恒定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采用该方式测试低渗透岩芯在净上覆压力六升六降过程中应力敏感性,并应用测试的应力敏感曲线对低渗透气井试井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更接近于气田实际压力变化过程;(不)考虑应力敏感试井分析两者在试井特征曲线第II阶段相差较大,五开五关试井分析表明渗透率应力敏感效应的存在对气藏的开发是不利的;应力敏感对单井模拟井底流压影响很大,考虑应力敏感时,气井生产压差明显增大。因此,在低渗透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应力敏感对气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几种不可逆卡诺循环实现的条件,从而得出能作为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的不可逆卡诺循环模型只能是无摩擦的不可逆卡诺循环。在内可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际中能够实现的有摩擦的不可逆循环,该循环比内可逆卡诺循环更接近实际,并对其作了理论分析,得出了这种不可逆循环的等效循环和基本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水平井水平段延伸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钻井液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平井循环压耗计算模型,分别对水平井总循环压耗和水平段环空压耗进行计算,进而求出了水平井水平段极限延伸长度值;对钻井液密度、钻井泵额定压力、岩屑床高度和钻井液排量对水平段水力延伸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水平段水力延伸能力受钻井液密度、钻井泵额定压力、岩屑床高度和钻井液排量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为了提高深井水平井的延伸能力,应使用较低密度的钻井液;尽量保持较低的岩屑床高度;钻井液排量应尽量小。同时还认识到,深井水平井水力延伸能力主要受到钻井泵额定压力的制约。研发高额定压力的钻井泵,是提高深井水平井水力延伸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定压气井试井中求取高速非达西流动因子的难题,研究了井筒周围气体高速非达西流动影响,推导得出了无限大地层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的渗流方程,通过对该方程的处理,并对定压生产气井试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此类气藏的储层渗透率、非达西流动因子和表皮因子。实例分析表明,对于具备条件进行定流压生产测试的气井,利用该试井分析方法可方便、准确地求取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某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以裂缝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超深、高压和高温的特点,水平井笼统酸压存在效果差以及分段改造方式和工具选择困难等问题。阐述了遇水膨胀封隔器分段酸压技术原理、技术关键、施工程序和工具性能参数。根据试验井实际钻、录、测井资料和分段酸压级数优化结果,结合储层裂缝、溶蚀孔洞特点,并考虑完井工具对井径、井眼轨迹的要求,以有利储层段有效改造为原则,确定分段酸压完井方案,优化了封隔器下入和膨胀座封时间,开展了分段酸压优化设计以及现场试验。试验表明:分段酸压完井方案及酸压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但投球滑套等工具质量以及完井酸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际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偏心压杆的荷载--挠度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确定纵向弯曲临界荷载。在研究诸因素对临界荷载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铁路《桥规》稳定检算中刚度修正系数的调整意见。通过修正系数的试验值、规范值和调整的 新的修正系数的合理性。并通过4个素混凝土偏压长柱的模型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类干扰分析方法是干扰分析的原理在油田实践中的一种灵活应用,它以相邻的每两口井为基本的分析单元,利用开发过程两井间某井出现的生产状况变化情况,追踪另外一口井的产能曲线上是否有干扰信息,以此来判断井问油藏的连通状况。.该方法在油田的应用实践表明,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实际应用中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井的井史资料,并与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综合来讨论井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后在A 井试验应用了转向酸酸压工艺,取得了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文献(6,7)考虑的外热漏模型,不可有使循环的功率-效率物性与实际热机的观测性能相符,并给出了一种可内逆卡诺循环的内热漏模型及其基本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际钻井中, 当钻井液排量为 28∼35 L/s, 电机转子转速需要达到 3 000 r/min, 而涡轮的设计对于该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涡轮叶片数量和涡轮出、 入口角度与发电机性能的关系, 采用有限元方法, 通过 AnsysWorkbench–CFX 双向固流耦合的方式, 对不同的涡轮结构分别进行建模、 划分网格、 计算分析, 指出现有设计的缺陷,提出改型的意见。分析结果表明, 入、 出口角度 73° 涡轮在额定流量下转速偏高且气穴现象严重, 需要减小该角度或叶片数量, 并增加流筒的内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注塑机螺杆在塑化状态下的失效情况,进行结构和受力分析,确定螺杆的工作应力为脉动循环交变应力。分析目前螺杆按静强度理论的计算不足,并提出按疲劳强度理论对螺杆受扭压复合变应力进行精确可靠性计算的方法。通过实例对上述计算方法作出对比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使螺杆的强度计算符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对螺杆进行可靠的受力分析并建立精确计算模式,对注塑机螺杆强度的评价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试井参数优化是对通过测试得到的油气井井底流压及产量数据得到的油气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符合油气藏实际情况的参数。试井存在多解性,以往使用的最优化方法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受初值影响较大,是属于寻找局部最优解的办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加以改进,与模拟退火算法和小生境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能更快地收敛到非线性问题的最优解。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试井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混合差分算法的试井分析方法,不需要估计井筒和油藏参数的初值,也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优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通过实测试井资料分析,与 L–M 方法相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电厂蒸汽循环的循环函数式“加热单元”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加热器进出口疏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火电厂回热系统热经济性的递推计算法,该方法简化了计算公式,更方便于编制适用性较强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实例证明该递推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轴承与壳体压装过程中压机的选型问题,课题组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对压装力的大小进行理论计算,采用Inventor三维软件建立壳体和轴承三维模型,应用Workbench软件进行压装过程仿真,得出了过盈装配应力应变情况以及轴承、壳体装配时压装力 位移曲线关系。通过伺服压机的压装试验,分析并验证轴承壳体压装力和位移的理论关系以及压装力 位移曲线实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装过程中力的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可计算出最大压装力,根据最大压装力的大小和压装性能要求来确定压机型号;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工艺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分析结果可为轴承壳体压装动力源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点源点汇渗流理论,推导了低渗透油藏考虑压裂措施的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分布方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 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关系式提出了合理注采井距计算方法,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实例,进行了注采井间压力梯度影响因 素分析,得到了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理论图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渗透率、注采压差和压裂裂 缝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存在合理的注采井距,且合理井距随渗透率、注采压差和裂缝半长的增加而增大;认为采取压裂 等增产措施,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合理注采井距。推导出的考虑压裂的注采井间压 力梯度表达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真实地层驱替压力系统,研究结果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论证循环农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明确发展循环农业越须以科技为支撑,分析现阶段制约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科技因素,对发达国家运用科技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进行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以科技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模块式电缆地层动态测试仪(MDT)所具备的取样筒流体排出功能、井下油气实时检测、多次取样、测压功能等特点,考虑到MDT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储层流体的快速识别,正确认识储层特征、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的实际,尝试性地将其应用到大斜度井中,为MDT的使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详细介绍了MDT在设计测试点井斜已达到60°的大斜度井中的应用,对MDT测井的测前设计、测井操作、测后分析均做了详尽的描述,并且在这类井中成功地进行了流体识别、流体取样和压力测试工作,总结出了该方法在大斜度井中应用的一些设计原理,具体步骤与技术关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常规注水泥温度场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评价,分析了API方法和一些常用的经验方法,并对API公布的数据和国内首次实测的大量井下循环温度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常规预测温度的方法其平均相对误差均高于5%;虽然对于不同井深和不同的循环时间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经验系数由地层静止温度(BHST)来估计井下循环温度,但该方法受到地区和各种因素的限制,时常与实际差别较大,不可能很好地满足钻井和固井施工的要求。要获取更准确的井下温度分布,应加强对本地区井下循环温度的实测和热交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论述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的观点为依据,通过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构成的现状,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扩大中产阶级比重,实施充分的就业政策,健全再分配机制,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特殊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