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以盆地南缘地区三叠系暗色泥岩为例,通过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到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类型为III 型,也有少量II 型有机质样品;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和冲断带下盘可达到高过成熟演化;因此,三叠系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这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可再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解演化过程,为评价盆地成烃潜力、过程与机理、推导成烃模式及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模拟实验样品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类型及演化程度,实验模拟装置体系主要有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开放体系模拟有机质初始裂解反应,封闭体系模拟原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裂解反应。通过温度、压力、水介质及矿物质等不同实验条件下有机质成烃的模拟实验研究,使实验条件尽量接近地质实际条件,结合沉积盆地热史、沉积史,实验结果可揭示生烃史与沉积盆地的演化关系,为盆地模拟提供重要参数;模拟结果可有效外推到地质实际揭示烃类形成机理和排烃效率。开发岩石围压控制等新的实验技术,加强天然气二次裂解动力学研究、有机质、地层水和矿物质相互作用及孔隙发育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模拟是生烃热模拟实验领域的发展方向,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 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库约盆地发育一个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以上三叠统富有机质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以三叠系河流相砂砾岩为储层,盖层为三叠系层内盖层和白垩系区域盖层,圈闭形成和油气生成高峰在新近纪。内乌肯盆地发育1 个已证实的和3 个推测的含油气系统,除裂谷期上三叠统源岩外,其余下—中侏罗统、凡兰吟阶—巴列姆阶、提塘阶—凡兰吟阶的源岩均发育在裂谷后沉降单元内,储层范围从二叠系至新生界,最富产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灰岩储层,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海陆相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烃源岩质量的巨大差异,直接体现在其成藏组合中赋存悬殊的油气资源量;各阶段中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环境造成了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羌塘盆地是当前我国陆地上勘探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大型含油气残留盆地,盆地内露出大面积中生界地层,存在完整的三叠系-侏罗系海相沉积序列.为了查明研究区油气资源演化过程,通过对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温度测试、盐度分析等方面研究,运用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菊花山组储集层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做进一步分析.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菊花山组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其均一温度具有"双峰"特征,平均温度为110.2℃和146.9℃.古流体为盐度在10.24%~11.34%之间,平均盐度为10.65%.研究分析表明,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至少经历过两期伴随流体活动的油气充填事件.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临南洼陷油气的成藏时期,对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临南洼陷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临南洼陷砂岩储层中主要发育3类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05~125℃。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期:处于洼陷中心区的油藏为两期成藏,分别是渐新世东营期和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其中第二期为主要成藏期;处在洼陷边缘的油藏为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莫深 1 井三叠系暗色泥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为 0.17%~9.11%,平均值 1.62%,达到了高丰度有机质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类型为 II2 到 III 型;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三叠系可能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系。鉴于已有工作对三叠系的生烃潜力研究较少,所以本文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基础参考新信息,并可供国内外同类研究作对比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部天池铺构造天然气为干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特征,同时存在少部分后期高演化干酪根裂解气的贡献,原油为轻质油,油碳同位素偏重,是以汽油烃为主的凝析油,没有受到生物降解。通过对油气碳同位素、轻烃及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的综合研究,指出天池铺构造石炭系油气为腐泥型成因,成熟度高,均来自下伏志留系源岩。天然气与上二叠统煤系气具有明显的区别,凝析油碳同位素偏重主要与原油热蚀变(热裂解)和反凝析作用有关。成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表明天池铺构造石炭系存在印支期古油藏,根据埋藏与热演化生烃史及古地温梯度计算可知石炭系已聚集的原油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热蚀变(裂解)而转化为含油气藏。系统阐明了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属于古油藏裂解成因,并为川东地区寻找原油裂解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 明确盆地底形的演化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主要目的层的砂体堆砌样式、 半深湖—深湖区的迁移规律研究, 结合盆地大量存在的事件沉积, 表明: 上三叠统长 7 期是盆地西南缘秦岭造山最活跃的时期, 地震频繁、 火山喷发、 物源区发生隆升, 造山带前缘快速下沉, 湖盆中心迅速向西南缘迁移, 南陡北缓的不对称湖盆形成。湖盆底形由对称变为不对称、沉积相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为辫状河三角洲, 浊积岩、 凝灰岩、 砂岩脉的形成均与秦岭造山有密切关系。根据湖盆底形的演化规律, 认为盆地西南缘的华池—庆城—正宁地区长 7 段浊积岩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油与天然气在沉积岩中发生了运移、聚集事件,必然影响沉积岩的成岩环境,引起成岩矿物发生反应。采用粘土X 衍射、气体成分、包裹体分析等手段,结合莺琼盆地不同地质背景条件,分析粘土矿物伊/蒙混层异常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莺琼盆地伊/蒙混层异常演化与天然气(烃气和CO2)热流体的运移和聚集有关,不同演化方式反映热流体运移路径、断层构造差异,而且气藏类型大小与伊/蒙混层演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内主要有三种油气运移通道:连通的砂体和不整合面通常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断层是油气进行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气运移通道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方式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以及成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该区油气运移输导层(不整合面、连通砂体、断层及三者的组合形式)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为勘探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