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以油溶性、水溶性和不溶性三类物质残存于原油和常减压渣油中,主要对原油电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单元操作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这些残余物对主要单元操作的生产装置、生产操作、产品质量以及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标准、信息与管理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油田是由油建、钻井、采油、水电、运输、机修、文教、科研、物资供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以原油生产为中心、各专业部门相互配合的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个实体内各个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必然要通过价格和结算来体现。过去由于受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油田内部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是以指令性计划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取芯资料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精细描述了胜坨油田胜利村断背斜油藏沙二段81 层储层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利用非均质油藏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间的力学平衡关系,探讨了断背斜油藏中油水界面差异分布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断背斜油藏同一沉积单元中,各含油断块在油柱高度和油水界面深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含油断块内部的油水界面与构造线并不完全平行。储层物性更差、构造更平缓、原油密度更大的断块和区域具有更高的油柱高度,从而导致了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在实际油藏中,油柱高度存在的断块间差异和断块内差异是非均质储层油水界面分布的普遍特点,但具体油水分布状态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构造趋势、原油性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4.
钻采过程中,进入地层的流体与储集层敏感性组分不配伍常常导致地层损害。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下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与高PH值工作液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采集该储层岩样品200余块,进行岩相学分析和敏感性实验表明:PH值越高,地层损害程度越大;而高PH值的工作液不仅引起粘土矿物的分散、运移,而且还导致部分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沉淀,使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碱敏损害程度亦与盐度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5.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油源,指出尖顶山油田N22储层原油主要来自N1成熟源岩。在成藏过程中,有沿途或浅层低-未成熟油的混入,深层储层抽提物来自E32源岩。分析认为储层原油属于成熟阶段的产物且是就近捕获,不是从南部源岩长距离运移而来。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储层产能受岩性和物性因素影响较大、自然产能相对较低等特点,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见到较好的效果。水力压裂是低渗透储层增产的有效手段,选井选层直接影响压裂效果,目前油田主要依靠经验选择施工井层,不能保证压裂后获得很好的增产效果。利用测井资料处理分析得到低渗透砂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开展低渗透储层压裂产能预测与层位优选,评价产能改造潜力,指导酸化压裂层位的选取和施工,提高油藏开发效益。利用测井、岩芯及测试等资料,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钙质胶结物、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低渗透砂岩产能的储层因素,构建了储层精细评价和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模型,确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压裂层位优选标准和图版,最终实现了对压裂优选层位的分级划分。  相似文献   

7.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指标,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并非总是适用。根据胡状集油田部分原油色谱质谱测试数据,分析了沉积环境、原油成熟度、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讨论了部分吡咯类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成熟度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环境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生物降解作用对其影响很小;运移参数中吡咯类化合物质量比、烷基咔唑/苯并咔唑及苯并咔唑比值与成熟度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而与伽马蜡烷指数呈明显负相关的关系,因而这些参数已不适合用来指示油气运移方向,而二甲基咔唑同分异构体比值受成熟度及沉积环境影响很小,仍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8.
油气不均一分布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普遍规律,这在复杂断块油田尤为明显:同一复杂断块油田不同断块之间或不同层段之间的原油物性及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同一断块内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岩作用不同,断块内部油气分布也存在不均一性;复杂断块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变,且多与断层相关。断–砂配置和断层性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同一复杂断块油田的不同断块油气富集差异性的关键因素;断层规模、产状、力学性质以及断层的平面或剖面组合样式等,均对油气富集有着重要影响。运用“断块区控制油气富集区”的思想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区块储层渗透率低、物性差,水平井通过多段压裂改造投产;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水平井过早见水,产能损失严重,高含水水平井综合治理配套采油作业技术研究迫在眉睫。受到改造段数、水平段长度等因素影响,水平井采油作业技术研究的瓶颈突出表现在适应长水平段、满足多段封隔要求封隔器研发不成熟,在对目前水平井采油作业常用Y441、皮碗封隔器现场应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平井封隔器改进思路、研发方向,对长庆油田水平井配套封隔器研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辫状河储层精细建模的层次建模思路,根据辫状河储层的层次性,首先建立辫状河道与坝的分布;其次建立辫状河道内部河床与废弃河道分布,以及坝内部坝核与坝顶的分布;最后建立河床、坝核、坝顶结构内部的泥质夹层分布。建模时不同层次储层之间互为约束,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层次储层之间内在联系和分布规律。以大庆萨尔图油田P13 小层辫状河储层为例,逐层次建立了不同储层结构的三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很好体现了不同层次储层形态以及分布特征,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应用于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在剩余油气资源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由于低孔低渗的特点,特低渗透油层在钻井、完井、采油、增产改造、EOR 等全过程均会发生储层损害。以镇泾油田长8 组为研究对象,对钻井完井液、压井液和压裂液顺序接触储层对储层的损害进行了方法探讨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钻井完井液对储层的损害最严重,压裂液次之,压井液最轻。分析表明,流体敏感性损害和漏失损害是钻完井液损害储层的主要因素。压裂液乳化、残渣、液相圈闭、浸泡时间损害,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堵塞,压裂液的冷却效应是压裂液损害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了加入封堵剂改善钻完井液性能,从压裂工艺、压裂液体系出发改善压裂液的解决方式,实现全过程储层保护是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SN 油田S7 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 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缺少合适计算模型的现状,通过建立加热区和未加热区的复合流动模型,考虑加热区和未加热区原油黏度的差异,研究了水平井单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的解析模型,推导了水平井热采吞吐相对于冷采的产能增产倍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增产倍数主要受加热半径、油层厚度和水平段长度等因素影响。以渤海N油田热采水平井典型数据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吞吐轮次的加热半径,在此基础上,利用新模型计算了不同吞吐轮次的产能增产倍数,预测第一轮吞吐的增产倍数为1.6倍,该值与渤海N油田10口热采吞吐水平井第一轮吞吐效果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外已投入开发的大量油田都己经进入中高含水期和产量递减阶段,大量可动原油采不出来的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洛伦茨曲线法研究了A油田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得出A油田存在较严重的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洛伦茨曲线法比统计学方法更实用,更直观,操作更简便,并且能定量地研究储层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沙一段和沙三段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藏深度的储层物性参数特征;研究了这些参数与岩石组分和结构、沉积相带以及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物性条件、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深的储层铸体薄片进行了选择性观察。研究认为:影响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溶蚀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沉积条件。在这几个因素中,溶蚀与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对该地区储层物性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压实作用次之;沉积条件只在一定程度上对储层物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无油管有杆泵采油存在的杆柱下行困难,造成杆柱受压弯曲、偏磨等问题,通过分析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抽油杆柱在抽油机上、下冲程中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液力反馈泵杆柱力学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分析了液力反馈泵无油管采油生产系统运行中冲程、泵径、原油黏度等主要因素对悬点载荷的影响,得出了该工艺抽汲参数选择的一般规律。通过实例计算与常规抽油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力反馈泵在杆柱受力、抽油机的扭矩功率以及杆柱疲劳强度等方面均可有效改善油井工况指标,从而提高了无油管采油工艺的适用性,改善了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目前油田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现行的石油行业承包政策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不适应,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文章肯定了石油行业承包曾起到的历史作用,在分析了石油行业承包政策本身的缺陷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后指出,现行原油产量包干办法本身是一种只包产出不包投入的非效益型承包方式,应当建立包括储量、产能和产量在内的综合承包指标体系,并实行以合同订货产量为特征的石油行业承包形式;建议国家尽快落实对油田维护费及折旧费提取的有关规定,完善储量有偿使用政策,建立一种反映原油生产成本构成和市场供求状况,能够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价格体系,保证勘探资金的正常来源渠道;在企业承包后,总公司应负责行业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制定行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负责检查、督促、协调合同的实施,保证合同的兑现,而企业则应自主其生产的经营决策与运行;本文还在多种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产业扶植承包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本文由安郁培、吕建中执笔。安郁培为主课题负责人,吕建中为分课题负责人,贺登武、饶川、满锐、蔡玉峰、曹宝剑等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规律问题,定量描述了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应力模式下,使用RS150流变仪对胶凝大庆原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等3种含蜡原油进行了应力阶跃式加载和应力匀速加载两种作用方式下的屈服特性实验。发现对于胶凝含蜡原油,随应力加载速率的减小屈服时间单调增加,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胶凝含蜡原油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合量纲分析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胶凝含蜡原油的实验数据对该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式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芯观察、 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 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 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 3 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 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 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 ( T2l11) , 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 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粒白云岩类, 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 属中孔低渗型储层, 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 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境的解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言语环境对语言形式有一种解释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规定的语境能使语言形式与某个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通常把言语环境的这种作用叫做语境的解释功能。深入分析语境这种功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讨语言形式特征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这种关系是语言学家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把语境解释看做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的言语环境和语言形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言语环境以说话场合、话题和交际双方(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