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磨溪10×104Nm3/d轻烃回收装置现状分析,研究了影响该装置轻烃收率的因素以及提高轻烃收率的对策。为提高装置的产品收率,在对现有装置不作重大改造的前提下,采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冷换效果、通过原料气增压提高膨胀机的膨胀比、更换再生炉内套管材质保证再生炉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收率比改造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2.
烧结矿冷却废气余热回收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废气余热回收闭路流程将锅炉排气作冷却介质循环,可提高回收废气温度,余热得以充分利用,对环境污染大大减少.为提高废气余热回收率和废气温度,为合理设计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回收循环系统讨论了废气多循环系统设计原则,建立了循环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循环废气量的确定模型及烧结机冷却废气循环择取模型,并开发了循环系统设计程序.此研究为高耗能企业余热回收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无量纲熵产数Ns表示燃气轮机装置热力性能完善程度,对其进行热力性能熵产分析.研究了表征燃气轮机装置热力性能参数:回热度σ、温度比τ、压力比π、循环有用功系数λ等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有回热的循环Ns相比无回热的循环Ns明显减小,且在σ较大的情况下,Ns随π增大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随τ增大而减小.因此可通过增大τ、增大σ(≥0.7)和适当选取π以获得较大的循环热效率ηi及较小的Ns.在较高τ的情况下,尽量提高λ,以减小Ns.  相似文献   

4.
引入无量纲熵产数Ns表示燃气轮机装置热力性能的完善程度,对其进行热力性能熵产分析,综合考虑压力比π、温度比τ和回热度σ对熵产数Ns的影响,进行了熵产数Ns尽可能小的热力性能参数优选.以板翅式回热器为例,采用穷举法优化计算方法,期望传热面密度达到最优.经热力参数与结构参数优化,达到提高燃气轮机循环效率、减少耗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在燃料、化工原料等方面有诸多优点,对天然气进行处理并回收其中的轻烃,不仅可以降低油气损耗,提高轻烃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获得液态烃资源的更大价值,还能保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大气污染,对提高天然气的整体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轻烃是一种优良的石油化工原料,它的回收已成为各大油田的重要工作,并成为各大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理论,引入无因次熵产率,提出转换温度的概念,以无因次熵产率和无因次制冷率表示实际制冷循环热力性能完善程度和制冷能力大小,分析了实际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反映温差的各无量纲量和性能参数比等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增加不可逆传热温差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不变,可采用提高低温热源温差比、降低高低温热源比和性能参数比的方法来提高制冷率.  相似文献   

7.
对醋酸乙烯装置生产中的副产品稀醋酸的回收利用,回收处理都是采用稀醋酸回收精制处理装置的手段来提纯稀醋酸,达到一定纯度以后再循环利用。但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且能耗、物耗都很高。为了节约资金、为企业创效,通过对生产装置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找出了合理的工艺路线,使稀醋酸在不上处理装置的条件下直接循环利用,解决了稀醋酸回收利用的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三种三效溴化锂制冷系统,分别是平行流、顺流和逆流系统。并且比较了三种循环的热力系数COP、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循环方式中,平行流系统产生最大的热力系数而逆串联系统的最高发生温度和压力比其他系统都低。  相似文献   

9.
在马西拉常压渣油和马西拉/卡宾达(质量比3/7)混合油常压渣油添加了具有不同长链和不同极性基团的1~5号活化剂后,用简易蒸馏的方法研究了减压拔出率变化。结果表明:富含芳烃糠醛抽出油对重油的强化作用优于FCC油浆;酚类物质在活化剂中有助活化作用;马西拉常压渣油添加0.12%(质量百分数)的3号活化剂净拔出率为2.05%;混合油常压渣油添加0.009%的5号活化剂,净拔出率达到3.34%。加活化剂后原料油的运动粘度与馏分油净增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添加糠醛抽出油时小于350°C的轻油馏分收率有较明显的增加,5号活化剂使轻蜡油和重蜡油收率有明显增加;加剂前后减压渣油质量发生了改变。并从石油分散体系的胶体形式和稳定性入手探讨了强化蒸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小型运输车船驾驶室空调为应用背景,设计并建造了余热驱动的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针对单台组合式吸附空调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式吸附空调器在不同热源温度、环境温度、冷媒配风量和循环周期下的制冷特性.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热源温度、冷媒配风量的提高,有利于整个空调系统性能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使空调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而循环周期有一个最优范围.试验证明,对于该冷管型组合式吸附空调系统,其循环半周期选定在30 min左右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丰深1凝析气藏是济阳拗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藏的首次发现。通过对地层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实验,及井下温度、压力连续测量,对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丰深1凝析气藏为高温、高压不饱和凝析气藏,无油环;地层流体中间烃、重烃含量高,凝析油含量为606g/m3,属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该凝析气藏地露压差6.70MPa,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6mm气嘴生产时,生产初期近井地层压力就降到露点压力以下,出现反凝析现象,反凝析损失严重,重质组分采收率低,油气两相流动造成渗流阻力增加,使单井产能下降。相态研究为丰深1含油气砂砾岩体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对济阳拗陷同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凝析气藏凝析气衰竭测试通常在PVT筒中进行,没有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而实际储层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却是在多孔介质中发生的。通过长岩芯实验研究了凝析油气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动态,并与PVT筒中的衰竭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长岩芯中富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衰竭动态与PVT筒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衰竭速度所得各级压力下平均气油比不同,速度越大,平均气油比越大,凝析油采收率越低;长岩芯中凝析油采收率高于PVT筒中采收率,天然气采收率则相差不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岩芯衰竭实验研究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反凝析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水的雾化可以有效提高气-水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水合物生产速率,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半间歇式雾流强化水合物实验装置,用于探索和揭示喷雾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的基本特性,包括制备水合物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初始压力和初始水温度对形成过程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半间歇式反应器中,喷雾强化方式可以制取天然气水合物,并能有效地缩短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水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喷雾的启动会引起系统内部压力有短暂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压油气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开发低压油气藏的一些技术现状,包括钻、完井地层保护技术,开发井网调整技术,注水(气)增压开发技术,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 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水含量及地层水离子组成,确定地层流体结垢量,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水相态变化和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降低,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的蒸发加剧,地层水矿化度升高,结垢趋势增加。一定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层流体中的无机盐结垢且结垢量随压力降低而增加,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际地层流体结垢量比脱气地层水低且结垢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陈燕 《鲁东大学学报》2005,21(4):310-312
研究了天然气汽车的动力性能与排放性能,对改装的492QC天然气发动机和原发动机(燃用汽油)的扭矩、功率等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由燃烧汽油变换为燃烧天然气时,发动机的扭矩、功率下降非常大;增大点火提前角可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改善,但发动机NOx,总碳氢THC,CO及CO2的排放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以单井开采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度、压力解耦建模与数值耦合方式,以井口油压为控制条件,通过油嘴控制流量和下游温度,建立井下节流气井的井筒-气藏流动耦合的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利用试井解释结果或生产动态历史拟合,预测气井的生产流量、压力变化,同时描述生产过程中的井筒非线性温度剖面、压力剖面,从而全面掌握节流气井的生产动态,并可进一步扩展应用于多相流动和复杂井眼轨迹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单缸汽油机为对象,研制了天然气发动机单燃料电控喷射系统,进行了发动机供气系统设计、点火系统改进、空燃比优化、电控系统研制及发动机控制参数匹配试验等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气电控缸内直喷技术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基本恢复到原汽油机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