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基于近年来对我国现有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各种渗流模式的研究,运用最优化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多变量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提出了一套以实现压力恢复曲线的最优化拟合为目标,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资料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试井分析软件,其功能是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试井曲线类型的识别和地层参攀的确定,考虑到为便于在油田二级指挥部或矿区大队推广使用,软件的编制特别注意照顾能在微型机上推广使用的特点。该套软件的基本功能是:能对单重介质、双重介质、裂缝性油、气藏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油、气井测试资料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准确地解释出油气藏的各项基本参数,包括:渗透率,井筒储存系数,表皮系数,流动系数,导压系数,窜流系数,弹性容量比,裂缝长度,平均油藏压力,单井控制储量,断层距离,断块形状,边界性质等。该软件是认识油(气)井和油(气)藏特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针对宝浪油田多年注水开发使原始的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关系因水淹而破坏的实际问题,采用了RMT(Reservoir Monitor Tool,油藏监测仪)测井对该油田的典型井进行监测、评价,准确地提供了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地层参数。实践应用表明,结合油田的地质特征,设计适当的监测层段,采用合适的解释模型能够对油田的水淹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对油田的稳油控水措施的实施可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抽油机井集流伞式分测仪生产测井产液剖面的图版解释法中解释结果与井口计量相比,含水率的解释误差偏大,在对抽油机井产液剖面的井温压力测试资料定性描述、井筒流体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图版的研制与解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抽油机井井下刻度解释方法。该方法在保留图版法逐次逼近插值过程的基础上,应用流体滑脱模型解释理论对抽油机井生产测井的持水率、含水率和滑脱速度参数进行校正处理,通过井下刻度解释法求得解释层的总流量和含水率值。油田抽油机井资料的实际应用说明,井下刻度解释法较图版法的解释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井资料,在剖析传统的测井评价油(气)层污染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BP神经网络这一现代数理统计新技术来实现测井多参数评定油气层污染程度的方法和技巧;以华北二连油田实际资料为例,建立了测井判释油气层污染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可行,对污染评价参数预测精度较高,对污染程度评价合理准确,可作为油(气)层污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渗油藏的渗流特征,在两渗流层之间存在流体的交换;以往的双渗油藏并没有考虑流体之间的渗流,仅仅将两层之间的流体交换作为源和汇;在此考虑了两层之间渗流耦合的微分方程及压差对两层的影响,对方程采用无因次化,而将方程简化。通过正交变换获得该模型的精确解,该解对理解双渗油藏的渗流规律和试井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边水油藏,边水活跃,目前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单元采出程度45.82%,综合含水率高达97.8%。根据储层地质资料,采用协同克里金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成果,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地层流体性质以及油藏生产动态资料,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目前双河油田437 块Ⅱ 4–6 层系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富集区域,为开发方案调整,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弹性模量计算地层含气饱和度丰富了利用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解释、 评价的手段, 提高了含气饱和度这一重要参数的解释精度。由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得到的纵、 横波速度信息以及密度信息可以计算出岩石弹性模量参数。根据 Gassmann 方程所描述的低频情况下岩石颗粒、 岩石骨架和流体体积模量与不同孔隙组分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含气饱和度与地层饱含气、 饱含水时岩石骨架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的关系方程, 从而得到基于弹性模量的地层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际测井资料解释处理结果与试油资料符合, 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高凝油油藏储层敏感性、流体性质和不同温度下的水驱油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储层敏感性对高凝油油藏的开发影响较大;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变化对其流变特性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下降,油相渗透率降低,降温后再升温,油相渗透率可以恢复,但不可逆;温度对高凝油油藏驱油效率影响较大,温度低于析蜡温度以后,蜡的析出影响水驱油效率;而当析蜡温度接近地层温度时,就会产生冷伤害,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油层温度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沈84-安12块注水井温度测试表明,目前地层存在冷伤害,如果油层温度下降过快,应适当考虑提高注入水温度,使油层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频散影响因素多,产生机理不清,并且测井时其实部和虚部的计算存在错误,导致了“实部不实,虚部不虚”的结果,制约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和发展。对油田大量岩芯的实验测量发现,地层的电容率信号对油气的响应更显著:NaCl 溶液的电容随着测量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幂指数规律减小。NaCl 溶液电阻率和电容率对比发现,相同条件下,电容率的变化率比电阻率明显,从而证明了地层电容率比电阻率对地层压力、孔隙度、流体矿化度和饱和度等地层参数响应更敏感。基于这样一个发现,仿照阿尔奇公式,建立了以电容率为核心参数的含水率和矿化度计算公式,进而识别流体类型。油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实际资料证明,利用电容率信号可以更好地识别地层流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气测资料解释精度,快速准确地判断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在一个工区,应根据不同构造不同层位的试油、试气结果,分别编制烃气比值解释指标和数值范围,并根据新的资料随时修正.中沙天然气有限公司在沙特B区块不同构造不同层位至今共进行了5口井13层次试气作业,经过对各对应测试层段气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用传统的皮克斯勒烃比值分析法解释气测资料,解释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率非常高,从而建立了B区块勘探阶段气测解释模板.  相似文献   

11.
气顶底水油藏兼有气顶油藏和底水油藏的特征, 开发难度大。油藏主要开采原油, 开发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先气顶气窜, 后底水锥进的生产特征, 使得油井稳产期短, 产量下降快, 油藏采收率普遍较低。若油藏在油气界面或油水界面处存在不渗透隔板, 则可有效减缓气顶气或底水的锥进速度, 延长油井稳产期。现有的该类油藏油井最佳射孔井段确定方法, 因考虑因素不全面或采用图版的近似方法, 且均未考虑油藏中存在隔板的情况, 故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对存在隔板的气顶底水油藏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佳射孔井段的最优化方法, 并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 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我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其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典型油藏地质模型出发,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筛选了油层厚度、隔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单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及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开发的调整以及后期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中,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对塔中地区调整改造事件的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经历了3~4期调整改造,分别为:奥陶纪、志留纪的破坏性改造、印支—燕山期的调整性改造、喜马拉雅期的建设性改造。在塔中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断层的局部活动和圈闭的局部迁移。调整改造对塔中地区油气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 导致了多种相态油气并存;(2) 导致了油气的再分配;(3) 导致了油气藏的现今分布格局。目前塔中地区发现的油气藏大部分是从下伏地层调整上来的次生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调整较弱的塔中10号带、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地区下伏奥陶系、寒武系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是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且断层多具有同生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坝须二、雷三凝析气藏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成熟期的陆源成因油气、不同源的腐泥与腐植型油气混合的混源型油气在-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凝析气藏,其形成、富集的地质因素是有利于凝析油气体系成生的有机相带,适合凝析气藏形成的温压条件及圈闭、运移、储集条件的时空配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转换波(P-SV)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传播规律和纵波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进行有效的油气识别。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储层以陆相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层分布变化大,横向上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比较强,P-SV波资料处理与P波资料处理有一些差异的特征,对SLG气区实际3D-3C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动校正方法及转换波和纵波比例压缩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3D-3C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区处在欧亚、印-澳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属性和典型断拗双层或三层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相邻的北部陆架浅水区一样具备基本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南海北部深水油气运聚成藏及其空间分布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纵向上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烃源供给上的成因联系,其油气地质意义在于其浅层油气及海底水合物显示可以指示深部油气藏的存在或作为深部油气藏勘探的指向和示踪,而这种空间上的共生叠置关系,亦拓宽了资源勘探领域,扩大了其资源规模及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石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我国石油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对外石油投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就驱动因素而言,既有企业的内在需要,又有国家的政治需要,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一致性;在区位选择时,资源国石油储量的丰裕程度和品位优劣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布局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要接受政府的引导,且其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形成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石油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油投资合作,在实现企业利益的过程中促进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耦合。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文东地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认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合原油构造演化资料,对沙二和沙三段油藏的成藏时期进行了分析。沙二段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后期及抬升剥蚀期,主成藏期为30~17Ma;沙三段为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在东营初期(距今33~23Ma),为主成藏期;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期(距今10~0Ma)之后。对文东地区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把文东地区油藏分为近洼原生型、 油源断层控制的调整型和浅层次生型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