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宗教哲学思想发展、演化过程的全面追溯 ,指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 ,从而将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的知识与宗教、科学与神学统一起来。在宗教哲学中 ,黑格尔一方面把神秘主义理性化 ,对基督教的天启真理进行了合理化的重新诠释 ;另一方面则把理性神秘化 ,将精神变成了自在自为地创生万物的绝对精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2.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6,(3):138-143
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观出自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虽然他们对启蒙的宗教批判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相同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他们提出了目标一致的建立道德性宗教的主张,但在对宗教的性质的解释上却有所不同。康德将宗教看作是出自道德的需要,“上帝”是为了实现至善而设定的“公设”;黑格尔则把宗教看作与哲学一样都是纯粹的“思”,其目标是把握真理,“上帝”即是一种真理。他们的宗教哲学的一个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宗教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它作为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蕴含在其批判逻辑之中。近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上帝自然化、理性化以及人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集中于对宗教异化表现形式的揭露上,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宗教批判。马克思主义重新以宗教批判作为前提和起点,转向对尘世的批判,彻底清算了"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最终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完成了对"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历史批判,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超越了"彼岸世界"的"真理",实现了"此岸世界"的真理。这种批判的逻辑进程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是对为人显现的世界或人所意向性构造的世界最高真理的寻求.真理尤其是客观真理的信念是全部哲学根源性的动力,放逐了真理,也就消解了哲学.哲学真理是人类自己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是人类自己营造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至少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表达人类自己理想的超验本体还归于人本身,上帝人本化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课题,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思辨的形式中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教养及生存状态,显然无法容纳作为人类理想的大写的人的高尚和完美.  相似文献   

5.
自然神论的信条为:理性是宗教的基础,而宗教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在休谟看来,理性并不能为宗教提供根据,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及其神性,信仰另有其根源,必须到人性中去寻找;同时,宗教并非道德的前提,它反而危害道德,道德来源于道德感,本身是自足的。休谟的批判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宗教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康德的批判哲学,但休谟和康德在批判和超越自然神论上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宗教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归宿,具有共同的对象:对于绝对者(上帝)的认识,以及无限与有限、有限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在谢林哲学里,这一切只有在一个过程中,通过“历史”的概念被理解把握。哲学与宗教的同盟关系在于,前者不是通过自身,而是通过后者(不管是以神话还是天启的形式)才达到最终的完成,另一方面,后者通过前者而获得自己所有的本质规定性。这一思想贯穿着谢林从早期到后期的整个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对灵魂的探讨和对真理的发现都与前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当今的认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探求了真理得以形成的条件,区分了真理和事实、知识,并且采取普遍怀疑的态度来寻求真理,在其中着重突出了人的价值,对上帝、人、物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深入研究笛卡尔的真理观对于进一步理解上帝观念,明确人的主体性以及寻求知识的确定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上帝权威论     
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构建了宗教生存伦理学。其中,上帝居于决定性的地位,规定着人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的实现。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经历了一个从“创造的上帝”到“信仰的上帝”的转变过程,使外在的上帝逐渐变成了生存主体的主观真理。  相似文献   

9.
试论佛教中国化的世俗基础屈小强一、《维摩诘经》和居士佛教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对于人与宗教的关系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宗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天理”)那里找道德的根据。本文意在探讨一种“没有宗教的道德”的根据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道德决非可有可无之事,但道德可以不需要主宰人间祸福的“上帝”或“天”作依据。作者结合中西哲学的发展历程,主张以“万物一体”作为道德的根据。人之所以必须讲道德,在于人本与人(包括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的道德精神源于“万物一体”。缺乏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从而缺乏“民胞”的道德精神的人,不是真正的人。作者强调要以对“万物一体”的崇敬之情代替“上帝”和“天”,以重振道德的权威性,让我们的民族把讲道德、尊重道德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宗教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礼仪向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转变过程,与此相应地,宗教观也经历了一个从信仰主义到自然主义再到人本主义的演进过程,人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与之相关的非理性原则成为20世纪西方神学或宗教哲学的主导原则,"人学"研究进路成为20世纪宗教观理论思考的共同取向.上帝的问题与人的问题彼此关联、彼此定义,上帝与宗教贯穿于世界与人生之中.以马丁·布伯与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为代表的"人学"的宗教观本质昭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即个体性的失落和主体间的疏离,因而成为主体反省意义上的哲学对于宗教深刻反省之后的理性表达,并传达出人作为"超越的存在"是指向上帝的"存在"、与上帝"对话"关系的"存在"--"人学"和宗教学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契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现代性的独特意义 ,我们必须将它置于历史的维度 ,即分析与现代性相关、并被中断了的前现代性的关联。同属西方历史的前现代性 ,古希腊和中世纪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即它们为“神性”所规定 :在古希腊是诸神 ,在中世纪是上帝。对于古希腊来说 ,作为理论态度的洞见是根本性的 ,而对于中世纪来说 ,作为实践态度的信仰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古希腊发展了科学 (知识学 ,而非技术学 )精神的话 ,那么中世纪则建立了宗教精神 ,因此古希腊和中世纪是彼此对立的。当然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前现代性已经到达了自己的临界点 ,其根本性的标志是宗…  相似文献   

13.
平心而论,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乏长技”,洪秀全的“拜上帝”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洪秀全利用一知半解的基督教知识附会上帝,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追求当中,把政治化的宗教与其反清大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建了反映广大农民绝对平均主义要求的“天国”理论,从而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迅速向专制独裁转化;公有制的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又使层层官吏贪污中饱;洪秀全在建立唯一真神掩盖下的帝王大业的过程中异化到了反面.政治化的宗教和宗教化的政治,再加之理想化的空想,促洪秀全的空想转眼化作泡沫.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批判所强调的是经验及事实意义上的“真”,而信仰主义者所认同的是价值意义上的“真”。费尔巴哈的理论重心在于揭示宗教的秘密和本质,并不关注宗教的价值。费尔巴哈片面地批判了人的本质所异化出的“上帝之他”,但他没有辩证对待“上帝之他”的双重属性及其合理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蒋海怒 《东南学术》2007,(2):156-161
在对民间宗教的哲学研究作出理论反思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了民间宗教概念体系的“亚哲学”和“超观念”特征。认为,“精英宗教”和“民间宗教”虽然共享着同一套哲学概念,但却在不同的话语结构中理解它们,精英宗教教化越彰显其“正统性”(orthodoxy),民间宗教文化就在相反的路径上,将同一个的术语存放在背谬的逻辑模态里反抗它们,民间宗教的“融合”意识就是这种哲学观念的教化和反抗逻辑的例证。追寻民间宗教对儒释道等正统宗教观念的反抗和重构的轨迹,清理儒释道三教在民间宗教观念中受容的历史物列,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辨识古代宗教中“屈服的知识”和某些隐秘的思想断层。  相似文献   

16.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7.
狄德罗曾说过:“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并断言:“一切宗教都三倍地被证明是假的”。狄德罗坚信科学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日趋深入,理性终将战胜迷信,科学定能消灭宗教。然而今天200多年过去了,科学进步了,社会昌明了,但是宗教却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不得不问究竟是什么使宗教得以经久不衰?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沿着孙正聿老师哲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的道路,能够清晰地把捉到其源于生命体验和理论想象的独特哲学研究风格以及系统独到的哲学观,而透过他的学术生涯更能体认哲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家自身生命领会的相互缠绕。对哲学抑制不住的渴望和热爱,尊重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的精神追求,以及力求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在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具体普遍的哲学真理,是孙正聿老师理论想象和哲学创造的生命体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孔孟之天强调天的道德属性,在天人关系上人以天为道德本体,人可以与天合一。《圣经》中之上帝是人不可预知的,超越人的认识能力,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单向度的信仰关系。由于孔孟之天与《圣经》中之上帝的不同,儒家和基督教的终极宗教精神也就有了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释,从哲学真理与认识论、怀疑论、宗教文化、数学逻辑、哲学史、常识和诗等七个方面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黑格尔哲学在德国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当前的中国哲学工作者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