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09,(1):72-73
华春芳,是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立信财会专业1999届毕业生。一个中专毕业生,能够在短短5年时间里成为一家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港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吗?华春芳做到了。  相似文献   

2.
实现目标,就是升华人生;为目标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华春芳,是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立信财会专业1999届毕业生。一个中专毕业生,能够在短短5年时间里成为一家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港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吗?华春芳做到了。  相似文献   

3.
今夏,一个具有多元合作特征的职业教育集团在江苏省无锡市诞生。这一由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为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宏 《成才与就业》2011,(17):26-26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以德育为立校之本。几年来,在强化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学校特别重视德育过程管理,围绕德育工作,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努力培养合格人才,突出育人实效性,力求使德育工作做到全员、全面、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自21岁毕业走进社会,我已经工作三年了。24岁的我不能再心安理得地坐享父母的给予,总在处心积虑地筹划自己的明天,越来越等不及红绿灯的变化,总想让自己的脚步越来越快。从无锡立信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啤酒业务员,这家三得利批发商店在离我家一小时路程的陆区镇上。我的具体工作是到镇上的小店推销啤酒。我学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谓“门不当,户不对”。推销极不容易,即使每天骑着自行车挨个店走,也很难卖出  相似文献   

6.
潘序伦先生(1893~1985)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他从事会计事业长达60余年之久,不但是一位杰出的会计专家,而且是一位长期从事会计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法学院、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任教。之后,他自己兴办了立信会计各类学校,包括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立信会计函授学校和各种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兴办了立信会计事务所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出版社。用潘序伦的话来说,立信会计学校、立信会计事务所、立信会计图书用品出版社这三者是“三位一体”,总的目标就是为了培育会计人才,发展会计事业。学校是在课堂上栽培人才,会计事务所是在实践中栽培人才,出版社是为育才提供教材,为人才提供发表成果的园地。应当说,在50多年前的中国,潘序伦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独特的育才方式是一种可贵的创新之举。按照上述方式,潘序伦在半个多世纪中为我国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多  相似文献   

7.
职校毕业生求职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毕业生将要从学生时代进入职业生涯,面临着从学生到从业人员、从获得知识为主到运用知识为主、从校园人际环境到社会人际环境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往往引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建校90年来,秉承"立于信,重于品,贵于专,精于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弘扬"鲁班式"工匠精神,逐渐打造出"立信品牌"。如今,立信校园面积虽不足250亩,但建筑面积已达13.5万平方米,有效运行着汽修、机械、电气信息、财会、学前教育、计算机、旅游、美术等8大类专业。教职工513人、学生7167人的"立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  相似文献   

9.
1933年3月13日和14日,作为苏州国学会和无锡国专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章太炎应邀在无锡国专和省立无锡师范学校作了三场学术演讲。因为无锡国专方面的记录稿刊载于1933年5月出版的《无锡国专季刊》上,使近年出版的《章太炎讲演集》、《精读章太炎》等书的编者误以为章太炎是年5月又有一次无锡讲学之行。1933年10月21日和22日,章太炎又应邀在无锡国专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作了三场学术演讲;而最后一场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演讲,一直未见各种相关文献的载录。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1935年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首届毕业生题词“卫生有道”, 寄予着殷切期望,蕴藏着时代之变。1928年,国民政府建立。当时社会剧烈变革,“卫生”观念也从注重个人“养生延年”转向公共领域的“防疫强种”,需要在卫生政策、卫生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极作为。省立医政学院师生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服务推动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卫生有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大凡每一个新兴王朝立国之初和国运中衰后的复兴期,都要出台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涉农政策。政府立涉农政策,就是立契约、立信用。历朝封建政府所立的涉农政策信用,由于官方人为地毁弃,人民对政府失去信任和信心,官民冲突发生并逐渐衍生为全面的官民对抗——随着涉农政策信用的全面崩溃,一个个首先立信"重农"的政府,最后都被自己的毁信行为彻底埋葬!这一恶性循环式的现象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成为一种长期困扰政府的、周而复始的且是它无法自己治愈的痼疾!  相似文献   

12.
敖琴是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今年六月刚刚从学校毕业,现在就职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她也选择了就业这条道路,但与此同时,她还继续进行着大学时代的创业梦想。结缘"电商"崭露头角在大二的时候,敖琴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提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缓派毕业生逐渐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流动群体。如何培养好、教育好和管理好缓派毕业生党员群体,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一个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到“诚信”的演变。老子“无为之信”作为一种言说道德,以“言由乎道”或“言法自然”为本质特征;庄子将老子政治哲学的“无为之信”发展为处世哲学的“逍遥之信”。但两者均以“守中”“不辩”为共性特征。孔子之“信”属于“仁”范畴,为“仁爱之信”,其以“言必信”为体、“言不必信”为用,具有“信”的经常性与权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更以其立基于“智”的特点,与排斥“智”的道家老庄之“信”形成根本区别,又别于以“诚”为“天之道”的孟子之“信”和继承并发展了孟子“诚道”思想的荀子之“信”。孟子之“信”属于“诚”范畴,为“诚意之信”,是“仁”“义”“礼”“智”的共同根据。荀子之“信”作为具体表现“诚”的“信”,与“忠”处在同一层次,具有“诚意之信”与“实言之信”双重意义。虽然和孔子一样以“信”作为言说道德,但荀子更以“诚意之信”作为手工职业道德,是其区别于孔孟之“信”的一大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校读书时,陈明酷爱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经常利用假期为亲戚、朋友、同学修理计算机。由于成绩出色,学校选送他参加了江苏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软件编程项目的比赛。经过了刻苦的训练,陈明不负众望,获得了二等奖。后经学校老师及亲朋好友介绍,他开始给一些公司提供各种电脑耗材,并帮助制作网站和公司软件。这段实践经历使陈明毕业后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职业道路——自主创业。2006年,在老师们的鼎力相助下,陈明的无锡立信师生电脑有限公司开业了。  相似文献   

16.
从《史记》到《大日本史》——日本茨城参观所感田旭东(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讲师)1995年1月,笔者作为西北大学与日本奈良县立檀原考古学研究所交换研究人员,从日本近畿地区的奈良到关东地区参观学习。在茨城大学,受到了该校考古学教授茂木雅博与信立祥两位先生的热...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09,(22):28-29
2009年9月10日,信立泰在深交所中小板集体上市,引起了各路媒体的狂热关注。而引起媒体如此关注的,是信立泰背后的“掌门人”叶澄海。叶澄海,曾官至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24年前,身为深圳市副市长的叶澄海,毅然辞职“下海”,成为我国最早下海的“高官”之一。24年后,叶澄海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信立泰挂牌上市,叶澄海坐拥至少34亿元财富,跃身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亿万新富。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以一个纯粹的诗人、艺术家、学者,而终于觉醒,“从沙龙书斋走上街头,从狭小的个人兴趣走到关心人类的生活,立在时代的尖端嘶声呐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支火炬”。闻一多转变的“学术标志”是“由庄子的礼赞转而为屈原的颂扬”,其思想标志则是在组织  相似文献   

19.
戚善成 《社区》2011,(20):27
从8月30日起,江苏省无锡新区的居民看书又多了一个去处——数字图书馆。无锡新区数字图书馆位于无锡新区民生大厦5楼,建设面积2500多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设有传统阅读区、自由阅读区、视障阅读区、组  相似文献   

20.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回过头来又将接手一批新生。我信万事开头难,但疑凡事都得从头来。教育教学有规可循,只要我们能从一届届毕业生身上获取宝贵的经验,就象医生准备好了预防疫苗,在新生到校前作好全面的接种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新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状态来投入日后的教学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以期产生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