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斯普京是当代苏联文坛上十分令人瞩目的作家,被称为苏联、“当代主要散文家之一”。从他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1967)发表,到他的获苏联国家奖金的著名中篇小说《活着,可要记住》(1974)问世,前后不过七年左右的时间。他的成功之快令人惊诧,以至评论界有人认为:“‘早期’的拉斯普京与成为文学大师的拉斯普京相比,时  相似文献   

2.
1939年8月14日,希特勒的外交部长约西姆·冯·里宾特罗甫向纳粹德国驻苏联大使弗雷德里希·瓦尔纳·冯·德·舒伦贝格伯爵发出特急电,请他马上面告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宜尽快就两国“恢复友好合作”或是“毫无理由地在某一天再度兵戎相见”的问题作出抉择。①接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一一签署,苏联领导人或称“中立”,②或以为获得了“一年半的和平”。③四十几年过去了,史学界对苏联外交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的评价,如因而摆脱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东西两面夹击”的“危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之后,在苏联一个沉默了三十年的人,即号称“哲学权威”的阿·莫·德波林,活跃起来,成为六十年代初轰动一时的人物。一九六一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德波林的《哲学与政治》论文集,编选了他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年这五十五年间所发表的数十篇论文,达七十多万字。同时,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特地举行  相似文献   

4.
(一) 田汉是我国五四以来著名的戏剧家,他在剧坛上崭露头角,是从1922年他的《咖啡店之一夜》在《创造》月刊发表后开始的。 田汉(1898·3·19——1968·12·10)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自从十岁那年,祖父同人家定完了卖最后遗产的文契后,”他家就与“咸同以来的大地主的荣誉告别了。”子孙们“从此就打上丁无产阶级的新文印了。”(《上海》),少年的田汉“插秧、打稻,车水、放牛、推车子”(《田汉选集·前记》),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品质。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反映在他后来的话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 如果从世界文学格局来看中国文学,就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俄苏文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乃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当代军事题材的文学与苏联同题材文学创作,联系尤其紧密.翻开新中国的文学史册,革命军事文学从一起步就受到苏联优秀战争文学的积极影响,从三、四十年代介绍进来的《夏伯阳》(又译名《恰巴耶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五十年代的《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到七十年代后期翻译出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在我国广泛流传并产生影响.作家徐怀中谈到他青少年时代的文学启蒙时,提起当时流行于太行山区的一些苏联小说,如《铁流》、《毁灭》、《士敏土》等作品,使他十分“迷恋”.新时期的优秀军事文学作品如《高山下的花环》、《一座雕像的诞生》、《沙海的绿荫》等与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贝科夫、拉斯普京等的作品发生了“和谐的共鸣”.总之,在战争这块宏阔的画布上,两国  相似文献   

6.
巴金是否曾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前期(1)小说是否是浪漫主义作品?对这个问题,三十年代就有不少学者评论过。最早提出《灭亡》中的壮大心“是著作者理想出来的”,是俞珍华于1930年4发表的《灭亡》(2)。1934年4月,王淑明在《新生》门’一文中,认为巴金作品,“包含着不少罗漫气氛”。同年7月,王淑明在《萌芽》’‘’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金在创作《萌芽》之前,其作品“都采取浪漫主义手法”。1935年4月,日本冈崎夫发表《在日本的中国文人·巴金》‘’‘,认为“巴金是在中国革命文学舍弃浪漫主义而开始走新现实主义的路之后,…  相似文献   

7.
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极大注意。三十年来的创作实践表明,苏联作家继承高尔基的传统,恪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之更加深化。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始终是苏联当代文学创作的基调。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道德探索问题,占据了创作的主导地位,成为苏联当代文学的突出特点。正如苏联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所说:“现在没有什么问题比造就高尚的、无愧于时代的、有道德的人更重要的了。”在不少优秀作品中,多侧面地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探索英雄行为产生的源泉,强调情感教育,抒写理想美,给人们以鼓舞和教育。作为苏联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题材创作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战壕真实派”的微观描写,亦有“全景文学”的宏观巨著,构成了广阔真实的战斗画卷。而了解苏联文艺政策的调整变化,耐认识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也颇有价值。为此,本期特发表这组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歌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发表于 192 5年 ,当时就创造了发行量的奇迹。从60年代起 ,美国评论界对他的兴趣日益增强 ,他的声誉也不断提高。 80年代后 ,该书被译成汉语 ,成为了解美国当代文学的必读作品。该小说从青年学者尼克·卡拉威的视角 ,讲述了主人公富豪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揭示了美国 2 0年代社会的现实及其时代特征 ,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本文将从文中所反映的不同价值观、价值观产生的根源对这部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9.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1924——)以其卫国战争题材三部曲,在当代苏联作家的行列中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瓦西里耶夫属于“前线一代”的作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走上战场,战后成为军事工程师,三十岁才开始发表作品,此后十五年内仅仅写了几部剧本和电影剧本,影响不大。但是,后来的十五年(1969——1984)情况大有改观。一九六九年作  相似文献   

10.
(一) 刘再复是“文革”后文艺界出现的著名理论家和散文诗人。近几年,他在出版和发表大量文艺理论著作的同时,创作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诗作,结集出版的已有《雨丝集》、《告别》、《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洁白的灯心草》。他的散文诗以其深邃的思想、雄奇的想象、宏大的构思、奇妙的文笔、诱人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正> 萧伯纳从幼年时代起就爱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他最初是阅读杂志上连载的莎士比亚戏剧片断,后来阅读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随笔作家)和玛丽·兰姆合写的儿童文学作品《莎士比亚故事集》(1807)。到十岁左右时,他已能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文,并能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对白,还能背诵《哈姆雷特》悲剧中的许多段落。萧伯纳的语言风格受到莎士比亚戏剧很大的影响。他回忆自己幼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对我来说就和母亲的  相似文献   

12.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读小学时就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对鲁迅、叶绍钧等作家的作品特别喜爱。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时,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文章。毕业后曾流浪于北平,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相似文献   

13.
译者注:一九八二年九月,著名的苏联哲学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功勋科学工作者、以列宁命名的国立莫斯科师范学院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整整七十高龄了。科特教授主要从事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不仅在苏联,就是在国外,也是很知名的。多年以来,科特是与《哲学问题》杂志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的《哲学科学》杂志的主编。弗·斯·科特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活动得到了高度评价,前不久,他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哲学问题》编委会和编辑们决定发表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的这篇论文,表示对他七十诞辰和他从事科学教育、社会政治活动五十五周年的热烈祝贺,祝他获得更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健康长寿和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许以为“古之良史”(《左传·宣公二年》)。他的《春秋》也由此而使“乱臣贼子惧”。这一点与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直录”(《汉书·司马迁传》)笔法是一致的。但孔子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治史风格,以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学人     
陈日山,1941年生,196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外语系。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黑龙江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及美国胡佛研究中心成员。长期从事苏联、俄罗斯问题及西伯利亚与远东问题研究。发表的主要著述有:论文100余篇、研究报告30余篇,一些研究报告受到中央和黑龙江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用;重要专译著有:《俄国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概论》、《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概论》、《俄罗斯经济》(合著)等六部。作品多次获奖。庞发现,1942年生,196…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辩骚》在论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时指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南北朝以后的各时代中,从屈原及其作品中汲取营养者代不乏人,中唐的刘禹锡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其内在精神或是就其辞章文采来看,刘禹锡都从屈原及其作品中受到了巨大启迪与影响,他是屈原精神及其文学传统的最好继承者。  相似文献   

17.
别林斯基(1811—1848)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曾把他誉为“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始祖。”别林斯基无论在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方面都在俄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影响久远。这就不能不引起普列汉诺夫的极大重视。本文将着重就普列汉诺夫对别林斯基哲学的论述作一些评介,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 普列汉诺夫论述别林斯基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别林斯基与合理的现实》(1897)、《维·格·别林斯基》(1898)、《维萨里昂·格里哥也维奇·别林斯基》(1909)、《论别林斯基》(1910)。此外,普列汉诺夫于1897年发表的《维·格·别林斯  相似文献   

18.
神明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庄子》。《庄子·天下》云“配神明 ,醇天地 ,育万物 ,和天下”,神明即天地造化的灵妙 ;《庄子·齐物论 )曰“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谓之朝三”,神明即精神、精力、心神 ;《荀子·解蔽》云“心者 ,形之君 ,而神明之主也”,神明即精神、智慧。汉代杨雄认为心能测天地之神明 ,心又是人的“精明之主”,所以神明就是心。魏晋始提出以“神明”为最高人格理想 ,标志着魏晋时代的人格理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直接影响到人物品藻和文学艺术的创造。《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引魏晋古籍中与神明有关的概念有 3 0多种 ,诸如…  相似文献   

19.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最初是根据生活在青藏高原安多地区岭尕地方的历史人物岭·格萨尔王的事迹创作而成的。近百年来,在国际“格学”研究中,探讨这一史诗形成的时代,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一史诗最初形成的时代,即史诗产生的上限年代,首先必须弄清史诗主人公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弄清了历史人物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格萨尔》史诗产生的上限时代也就可以肯定了。为了弄清岭·格萨尔在世的时代,对岭·格萨尔的生年进行一番探讨,这是很必要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从《百年孤独》看拉丁美洲的民族心理·史锦秀·本世纪中叶,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民族特性”的思想运动,与此同时,出现了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年)、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1949年)、胡安·鲁尔福的《彼德罗·巴拉莫》(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