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江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1):124-128
近代湖湘妇女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与湘学精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湘学精神铸就了湖湘妇女独立的人格;湘学精神激励湖湘妇女投身爱国运动的大潮;湘学精神赋予湖湘妇女敢于抗争、谋求参政的勇气;湘学精神是湖湘妇女冲破世俗、解放自身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111-114
通过揭示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 阐明了湘酒的命名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称谓, 但是湘酒的命名却具有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共同特征。它们各自与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联系, 充分强化了湘酒的集体特征。这对于形成湘酒成熟的文化品类风格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鸦片战争前后激烈的文化冲突促使湘学向近代转型。从其转型的历史过程来看,首先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内部的文化冲突,体现为湘学中的今文经学、理学和实学对传统文化内部各派别特别是乾嘉汉学、陆王心学的批判,这是推动湘学转型的内在因素。然后是西方文化冲突下湘学人物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应对,这是推动湘学转型的外在因素。转型后的湘学获得了与传统湘学截然不同的思想形态和历史使命,并开始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克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15-21
船山在湘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突出表现是使在元、明两代沉寂了数百年的湖湘学得以继承、发扬和复盛 ,并一直影响到近代湘学 ,因此说 ,船山是古代湘学过渡到近代湘学的关键人物。这具体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论证 :一是船山继承和传递了湘学性理哲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内圣外王并重的精神特质和学风 ;二是船山在湘学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是船山将湘学中深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传统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方红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7-150
梁启超是最早提出“湘学”概念并进一步研究湘学的学者。湘学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为民主政治;二为学理精神。梁启超肯定了船山思想是湘学在近代得以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湘军、维新变法运动是湘学复兴的外缘推动力。梁启超的湘学观有助于我们了解湘学在近代复兴的客观情形,对于今天的湘学研究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汉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6):48-51
作为儒学地域化产物的湘学,其最鲜明的思想特色、学术成就是具有探索大本大源的原道意识.一方面,荆楚文化对天地之道的不懈求索,湖湘流寓学者对宇宙与人生之道的思考,构成了湘学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湘学形成于道学鼎盛的两宋时期,它自觉承担了重建儒家之道的使命.故而湘学表现出强烈的原道追求. 相似文献
8.
9.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3-8
作为地域性学术思想及文化传统的湘学形成于两宋时期 ,并且表现出一种将道、学、治统一的学术追求。清代道光咸丰以后 ,湘学在学界受到关注 ,今文学派魏源、宋学派曾国藩是这段时期湘学的重要代表。他们虽有不同的师承与学统 ,但是 ,他们的学术旨趣又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就是力图将道、学、治统一起来 ,并且推动晚清经世思潮的崛起 ,导致湘学形态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湘品”要“出湘”,离不开包装。为此,应针对“湘品出湘”包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症结,坚持以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和创新战略为导向,按照“立根-树点-连线-扩域”的战略思路,以“依托湖湘特色,聚力科技发展,瞄准时代前沿,多元要素集聚”为战略重点,聚焦“对湘的把握、对品的升级、对出的延伸、对湘的拓展”核心目标,着力构建湘品出湘“同心圆”包装联动机制及内生创意系统,以助力湘品出湘。 相似文献
11.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桃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42-47
以最新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湘江流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和特征、演变模式及其原因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是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框架创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舒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2):157-160
跳香节最初是湖南沅陵"哇乡人"祭祀祖先盘古的一种原始仪式,后来演化成乡民庆贺当年五谷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等盛大的民俗活动。跳香是一种集戏剧、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人文综合性艺术现象,它的终极目的是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徐艳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2):51-53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从语言的共性来看,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但从语言的个性来看,母语迁移也会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从语音、语义、词汇和句法等层面探析了湘方言对湘籍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1):36-39
北宋嘉六年(1046)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赣州通判,写下了千古名作《爱莲说》。《爱莲说》问世以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著名诗人黄庭坚来赣州,就有感而发,写下了《赣上食莲有感》诗。赣州市内旧有爱莲池和爱莲书院,纪念周敦颐。然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因为《爱莲说》的魅力与影响,该文的创作地居然说法颇多,其实撰于赣州无疑。 相似文献
15.
肖晓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理学湖湘学派与楚文化传统的冲突 ,实际上是日神式的中庸之道与酒神式的沉醉痴迷两种文化精神的对立。具体表现为价值观念上自我的个性化与非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源 ,则是由于北方一神崇拜与南方多神崇拜差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宋玮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111-116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支十分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从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孕育、形成、从低迷到复兴、大发展和新飞跃五个时期。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古老传统之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中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对推进湖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闫金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象作为象征符号、认知方式、一种深层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周易》象论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夏商巫
卜文化孕育《易经》象论的雏形,神话传说象物应怪为《周易》象论提供方法依据;二是周代礼乐文化规定了其价值取向;三是先
秦思想提升了《周易》象论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