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小说描写一只名叫巴克的狗被骗卖到北方之后逐渐由狗变成狼的过程。在巴克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作者的渴望和追求。可以说,巴克是杰克·伦敦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相似文献   

2.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被驯化的南方狗变成一条领头雪橇犬到最后响应"野性"的呼唤回归自然的过程。分析主人公巴克个性的蜕变过程再进一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解释巴克成为超级狗的原因,可以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当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如同巴克和桑顿之间形成心灵感应时,学生的潜能将会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3.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野的呼唤》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狗主人公巴克的形象是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作者的思想在巴克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文章通过剖析巴克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从而展示了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4.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唤》作为其长篇小说的典型将自然主义的观点刻画得细致入微。在小说《野性的呼唤》当中,通过对南方狗巴克命运的描述突出了回归野性的主题,而这一形象的塑造在艰难生活背景的烘托下更加突出了自然历练以及人性冷漠对于巴克的种种考验,它必须在自然环境的适者生存原则中打败对手,进而获得生存的权利。巴克的成长史始终渗透着自然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而这也进一步奠定了杰克·伦敦自然主义作品的创作基础。本文针对《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陈许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1876—1916)写的关于动物的小说当以《荒野的呼唤》最为出名。这部小说以美国北部边陲冰天雪地的原始荒野为背景,描写了被卷入阿拉斯加淘金浪潮中的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遭遇,在...  相似文献   

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作品。小说讲述了在人类文明社会中,一条名为巴克的狼狗历经磨难重返荒野的历程。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杰克·伦敦以“狗”为载体,揭露了现实社会中人类残酷的争斗与挣扎,表达了“超人哲学”、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人性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扩展巴克谱失真测度应用同时性掩蔽效应,可以充分反映听觉系统的感知特性,在巴克谱失真距离的计算中排除被噪声掩蔽门限掩蔽的临界频带。研究中对噪声掩蔽门限进行了尺度伸缩调整,扩展巴克谱失真测度和巴克谱测度对比实验分析也印证了所提出的测度的良好性能。对汉语通信系统进行的客观音质评价,不仅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而且主客观评价结果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系数,相关度达到0.969。  相似文献   

9.
<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0.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态度子系统。其中,情感意义反应了巴克的情感变化;判断意义反应了巴克的性格变化;鉴赏意义反应了小说的环境变化,衬托了巴克的心理变化。巴克由一条生活在文明世界中的看门狗变成了狡猾、凶残的狼狗,实现了野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问世以来,荒野自然价值被重现并以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维度予以全新诠释。人类亦开始反思传统的自然工具价值观,进而提出并论证系统性的整体主义自然观。荒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自然维度意义上,同时也突出在生态伦理层面上的重新评估,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实践更是目前人类社会所应倡导的道德义务。哲学荒野转向也以一种全新价值评判被引进、确证甚至引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大部分城市放开对烟花爆竹的禁令,引发了学界对习惯权利的重新关注。习惯权利最先在马克思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提出,更多的是对贫民阶级生存权利的同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对这一禁令的放开,使得习惯权利的研究重新提上日程,笔者从群体性、自发性、重复性、合理性四个方面对习惯权利的新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构习惯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许多思想家都对人性提出过精辟论述,以此建构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系列理论.而先秦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法思想的渊源之一,其对于人性的阐释对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疑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对先秦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的观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鉴古思今,希望能对我国现在所经历的变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性问题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孔孟荀三人的人性思想固然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特点,甚至是截然相对立的,但是从他们理论的核心来说,三人的理论是一个有着内在精神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三人的思想应该作为一个意义整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15.
人性标准是马、恩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其文艺理论中,人性关怀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人性体验是艺术思维的主要动力,人类天性是文学批评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技术批判理论中 ,人文主义技术决定论者以其理论的深刻性而影响深远 ,他们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立足点 ,对由于自然观的转变而产生并迅猛发展的现代技术给予了冷静的思考和批判 ,尽管有其理论的局限性 ,但对技术过分乐观的人来说不啻是有益的忠告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拟人说开始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受其影响所产生的机械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黑格尔揭示劳动证实了人的本质到马克恩恩格斯的人化自然理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之谜,自然观的进步诠释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中学习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科学探究式学习则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能加深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人们从"现代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证明责任性质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刑事证明责任性质的研究。证明责任是为了解决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律关于诉讼风险的分配问题。而刑事证明责任的性质是指,作为控诉方的检察机关如果对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不能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或者证明不能满足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最终导致法院没有支持控诉方的主张,败诉的风险由检察机关来承担的问题。据此,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和法院不承担证明责任,真正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即败诉风险的负担,始终固定在控诉一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