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语反义词简论梁华祥一.反义词的存在英语反义词,与共它反义词一样,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以及意义本不相反,而被人拿来对用的词。它们是客观事物中各种矛盾对立现象在词汇中的反映。它们的存在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一切矛盾对立现象的认识。词义所概括的现象有各种不...  相似文献   

2.
我们使用英语中的单词素词和多词素词作为不同类型的单词来设计实验,验证了Markus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理论对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表征模式的解释力。实验证明,在初级水平英汉双语者的大脑中,不可能只存在词汇联结模式 同样,在高级水平英汉双语者的大脑中,也不可能只存在语义中介模式。影响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的因素较多,若仅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研究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模式,就难免挂一而漏万。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反义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语"是描述词义之间对立现象的语义学术语.对于什么样的词义关系构成意义相反,英汉语言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英语认为反义词表示一种对立关系,汉语研究则大多仅将反义词看作是词义相互矛盾或相反的关系.因此,英语一般将反义词分为互补、等级和关系三种类型,汉语大多仅分为矛盾和相反(等级)两种.在形态上.英语常通过否定词缀表示反义,汉语虽然对是否存在词缀有争议,但词缀化反义词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使用过程中汉语优先选择音节和构词对称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4.
虚拟语气是表示与事实相反或几乎相反的语气 ,其由表层结构决定的语音表达式为假层意义 ,由深层结构决定的语义表达式为真层意义。英语虚拟语气的“真”与“假”主要存在于副词从句和名词从句中。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宾语结构,对这一结构进行的讨论一直是中外语言学家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那么这一结构在两种存在着诸多差异的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还是存在相似的地方?不一样体现在何处,相似之处又在哪?汉语双宾语句是否能完全转换为英语双宾语句,或反之亦然?从英语双宾语结构转换为汉语双宾主结构(或反之)会受到哪些限制?本文将通过示例对英汉双宾语结构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以期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听力理解过程就是从个别声音或字母到意义的处理或相反的处理的过程。学生不能正确分辨讲话的原因,一是语速的不适应,另一个是缺乏内在的对外语中什么词更可能发什么音的预想。听力构造过程中,首先获得正确完整的语言印象,然后再从声音中构造意思,即组块。建立起可能随后出现的预想。从词汇水平达到句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英语中,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表示的愿望、请求、建议、命令,或对事实的推测、假设、想象。有的语法学家把这种语气称为带有推测意义的想象语气。在直陈语气中,动词的时态形式和其所指时间并非都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虚拟语气中动词的时态形式的特殊用法更为明显。这对于中国学生确实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是that从句中,虚拟动词形式和主句中直陈语气动词形式之间关系更加不容易理解,许多英语语  相似文献   

8.
英语双关是一个常用的修辞格,文章从定义、语用变迁、构成要素和分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英语双关成为辞格的关键是利用英语特有的文字形式、音位特征和句法关系 ,即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因而它的汉译必然会存在可译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在可能情况下用汉语双关直译 ,二是采取变通手法 ,选用功能对等的某一修辞格 ,尽可能地保持其修辞效果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虚拟语气(SubjunctiveMood)是英语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用来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愿望、请求、意图、建议等未能或不可能实现等情况,或说明在说话人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等情况。其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虚拟语气的纳了十八种特殊表达方式,供学生们学英语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转化法或零位派生法使名词直接用如动词的词叫名—动转类词。在当代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是通过转化法构成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名—动转类词。可以说,英语中名—动转类词的大量涌现是现代英语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可以营造一种独特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简洁,充分体现了英语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源于指示代词的语法化,当指代义消失时,发展为程度副词,其演变路径为:跨层结构“如此0”>动宾短语“如此1”>指示代词“如此2”>程度副词“如此3”。“如此3”萌芽于先秦,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在副词化的过程中,“如此”在语义上经历了指代义弱化、感叹义强化的功能扩展,在功能上逐渐由客观指代发展至感叹程度。通过对“如此”语义演变的考察,发现汉语中存在“指代>感叹情态”的语义演变序列,指代范畴和感叹情态范畴存在语义衍生规律,这种演变还具有跨语言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来”的语法化过程的语义关联顺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虚化研究是现阶段语法研究的热点,趋向动词又是最易于虚化的词,文章对“来”语法化模式的理论依据作了系统阐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语法化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第二部分对“来”的语法化轨迹作了详细描写;第三部分对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作了描述;第四部分提出了“来”的实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主谓短语是一种兼有多种词性的短语,归属于多功能性短语,也称为万能短语。主谓短语一方面带上句调直接成句,形成汉语中最常见的主谓句;另一方面又可作多种句法成分。本文主要探讨主谓短语作句法成分的语法功能。同时,从语义方面探析主谓短语的深层语义关系,具体从动词性主谓短语、形容词性主谓短语和名词性主谓短语三方面来探析主谓短语所反映的不同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N(名词)”比较容易发生词汇化和语法化。“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凸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凸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凸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虚化过程是: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给"产生引进言谈者意义后,由于言谈主语"我"和动词"说"结合而成的"我说"很容易呈现从动作义到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部分"我给你说"便慢慢成为概念意义消失、拥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话语标记。这也给话语标记的变体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普米语自主助词及其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助词主要加在不自主动词后,使本来没有自主性的动词获得一定的自主性,从而能够取得与自主动词同等的句法地位。普米语自主助词p■55源自动词p■55"做"。演变为自主助词的p■55仍处于进一步的语法化过程之中,目前还具有语用上的强调功能,兼有结构助词的功能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像一个由动词支配的介词短语,且此动词位于"把"字句之后。这种句子结构是一个介词短语而非动词短语。在构建语法、明确阐述"把"字句结构的时候,应强调"把"字句显现出来的句法和语义。基于动词类型和动词后面的介词语义,可以确定两种"把"字句类型。可以通过限制"把"字句正式句型的变化形式来构建一个更好的机器翻译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20.
从词义、句法位置、重新分析三个方面对“为”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为”的语法化是“为动”双宾语句消失的主要原因。动词“为”在词义泛化的基础上,由于句法位置和组合功能的变化而最终失去其原来的动词意义和在句子的核心谓词地位,虚化成表引进服务对象的介词,从而导致其双宾语结构的消失,形成新的“介·宾·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